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语法的发展与教育探析

幼儿语法的发展与教育探析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研究,两岁时复合句只占所有句子的3.5%,简单句占96.5%。在幼儿期,简单句仍占多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复合句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如表2-3。句子从短到长幼儿期儿童口头言语中所用句子的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因此成人在和幼儿交际的过程中,使用符合语法的语句将对幼儿正确掌握语法有直接的积极影响。

幼儿语法的发展与教育探析

言语发展,除表现于能正确发音、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外,还表现于语法结构的掌握、学会组词成句的规律。幼儿在与人们不断交往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了一些基本语法结构和一些句型。

1.语法发展特点

(1)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幼儿前期、儿童语言中,虽也出现了一些复合句,但绝大部分是简单句。据研究,两岁时复合句只占所有句子的3.5%,简单句占96.5%。在幼儿期,简单句仍占多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复合句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如表2-3。

表2-3 幼儿简单句和复合句的比例

幼儿四岁以后的语言里还出现了各种从属复合句 (偏正复合句),应用适当的连接词构成复合句以反映各种关系。如,应用 “如果……就……”反映假设关系,应用“只有……才……”反映条件关系,应用 “因为……所以……”反映因果关系等。

(2)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幼儿的口头语言中,陈述句仍占相当的比例 (约三分之一),其他句型如疑问句否定句等也都发展起来了。在幼儿的语言实践中,可以看到他们由于受简单陈述句句型模式的影响,往往对一些复杂的句子因不能理解而发生误解。如五六岁的幼儿对被动句不易理解,因而把 “小狗被小兔推着走”误认为 “小狗推小兔走”。又如,对双重否定句更难正确理解,因而把 “那个盒里没有一个娃娃不是站着的”误解为 “没有娃娃站着”,或完全不理解。

(3)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幼儿前期,句子结构往往松散,不严谨。在他们口头语言中,往往缺漏主要词类或词序紊乱,以致造成句子意思不明确,别人如果不了解儿童说话时的情景,就很难理解儿童所要表达的意义。如有的幼儿把 “孙悟空拔头上的毛”说成 “孙悟空头上毛”;把 “你用筷子吃,我用调羹吃”说成 “你吃筷子,我吃调羹”。三岁半以后的幼儿,逐渐掌握句子成分之间的复杂而严格的关系,出现了较复杂的修饰语句,如有介词结构的 “把”字句;“他们把绳子接起来跳”,“小兔子萝卜放在桌子上”;六岁幼儿的简单句几乎全是完整句,复合句也较完整。

(4)句子从短到长

幼儿期儿童口头言语中所用句子的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据华南师院的研究,三岁儿童主要使用三词句 (占21.5%),三岁半儿童句子长度发展到6~10个词 (占21.2%),四岁儿童使用句子的长度可达11个词以上。以后,句子的词数继续逐年增长。

一般来说,到了幼儿末期,儿童不仅会说完整的简单陈述句,而且出现了各种句型的复合句;句子的长度增加,结构也较严密。幼儿对语法的掌握并不依靠专门的语法教学而获得,而是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他们在使用句子时,并不知道句子构成的理由。因此成人在和幼儿交际的过程中,使用符合语法的语句将对幼儿正确掌握语法有直接的积极影响。

2.合适的语言教育

(1)创设宽松的说话环境

不论是在幼儿园内还是在家里,成人都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说话氛围,孩子出现错误不要严厉指责,而应该温柔纠正。幼儿在这个时期有着非常强的说话的欲望,成人应该多给予鼓励。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会说,减少因为害怕成人苛责而导致紧张、胆怯,在表达时出现的语序混乱、逻辑错误、语法不对,句子表达不畅的情况。

(2)引导幼儿多说出完整结构句子

因为幼儿还是不太熟悉完整的语法结构,说话时常常语不成句,不能或者懒得按照完整的语法结构连贯地叙述。成人应该最大限度地引导幼儿说出完整的句子,不要让幼儿形成 “多词句沟通式”的依赖。如,幼儿想让成人拿水给自己喝,就会说 “妈妈,水”,这时成人要帮他把话表达完整:“妈妈,我要喝水”,接着让幼儿重复几遍,加深印象,再把水给幼儿。既能让他多学会一个完整的句子,又能引导幼儿说完整句子的习惯。同时,幼儿教师或家长可以通过让幼儿口头造句、用词组句、扩充句子、看图说话、讲故事比赛的形式引导幼儿多说话,巩固语法规则,养成说完整句子的好习惯。

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中班语言教育活动:小猫过生日

设计意图:

《小猫过生日》这个故事充满趣味性,虽然故事情节简单易懂,但一个又一个隐藏玄机的身影却能够始终吸引着幼儿的注意,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并且在过程中体验着思考的快乐。

中班孩子对观察推理非常有兴趣,利用这个特点,结合中班孩子观察的必要经验,我们设计了故事 《小猫过生日》,在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过生日中,运用看看、想想、猜猜的方式,启发幼儿学会从局部猜测整体,提高幼儿的观察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了解小猫过生日的特殊经历。

2.体验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快乐。

3.学会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达,尝试运用观察、对比等方法,从影子的整体或者局部轮廓来猜测物品。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小猫过生日》的大图书、多媒体、幼儿操作卡片 (印有物体影子的礼品袋、对应的礼品图片)。

2.知识经验准备。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有 “找影子”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疑激趣

1.认识新朋友,故事的主角——小猫。

提问:你觉得袋里躲着的动物朋友是谁?为什么你这么认为?

(初步引导幼儿从局部推测事物,例如先从耳朵判断,之后露出一点点胡须再来判断,并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小猫,和小猫打招呼。

2.引出故事。

提问:小猫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重点观察图片中的蛋糕和蜡烛)

猜猜小猫过生日会遇到些什么事情?(鼓励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测,并表述出来)

3.分段阅读故事,观察并猜测小猫家来的客人。

阅读多媒体课件 (或者阅读图书第2页)

提问:你看到发生了什么事?停电了,该怎么办? (鼓励幼儿开动脑筋,联系实际,拓展自己的想象)

小猫想出了什么办法?

屋子里又有了光亮,瞧,它照到了什么?(引导幼儿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例如,鞋柜上放着两双拖鞋

——门铃声。

引疑:怎么了?(教师带着一份好奇和神秘感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景)

依次阅读图书第4至第7页。(重点观察图片)

提问:猜猜来祝贺的这位朋友是谁?(验证猜测)(www.xing528.com)

为什么觉得是小猴?(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述理由)

从哪儿看出来是小兔?(侧面的小兔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引导幼儿在观察中进行猜测,并通过教师的进一步提问进行验证)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刺猬?(引导幼儿更全面地观察并表述)

提问:这下可热闹了,看看来了几位客人,你觉得分别是谁?(从个体到群体,一方面是幼儿观察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引导幼儿从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推断,例如看到竹笋猜测这圆耳朵的动物可能是熊猫)

翻至图书第13页。

这一下朋友都到齐了,小猫家里可热闹了。这时,灯又亮了,瞧瞧,来了几位客人?(帮助幼儿识别客人和主人概念上的区别)

操作游戏:进一步尝试影子配对。

猜猜这些小动物们给小猫带来了什么礼物? (在游戏中感受和朋友分享快乐的心情,并且进一步动手尝试)

游戏:首先请幼儿每人取一个礼物袋,看看袋上的影子,想想礼物袋里装着什么。其次找到实物放入礼物袋,将礼物送到小猫身边。最后交流感受,分享快乐。

(二)延伸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继续开展有关 “找影子”的游戏,提高难度,从缺损的影子来猜物品,或是根据影子从相近物品中找出最合适的一个。

附故事

小猫过生日

小猫丽丽今天特别高兴,她起了个大早,穿上了美丽的花裙子,还准备了一桌美餐,在香喷喷的蛋糕上插上了三支蜡烛。今天是小猫丽丽三岁的生日。

小猫丽丽邀请了许多好朋友来共享她的生日晚餐。时间快到了,她高兴地等待着朋友们的到来。可是,突然,“啪”的一声,屋子里一片漆黑。

“呀,怎么停电了?”屋子里的灯都灭了,只看到小猫的眼睛闪闪发光。 “有了!”小猫灵机一动,从抽屉里摸出了一把手电筒,轻轻一转,屋子里立刻又有了些光亮!小猫拿着手电筒,这里照照,那里照照,恨不得照亮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 “叮咚”,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哦,黑乎乎的身影会是谁呢?小猫走近一照,“啊,原来是小兔呀!”紧接着小刺猬也来到了小猫家。 “欢迎你们来参加我的生日聚会,我家停电了,不过,瞧,手电筒也可以为我们带来光亮!”大伙儿好奇地看着小猫的新式 “武器”。就在这时,“叮咚”,门铃又响了。哇,这会儿朋友们都到齐了,梅花鹿长颈鹿和熊猫也为小猫丽丽带来了生日祝福。大伙儿围坐在蛋糕边,点起了生日蜡烛,屋子里变得更亮了。朋友们唱起了生日歌,小猫丽丽收到了许多特别的礼物,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生日聚会!

活动评析:

在这次活动设计中,教师不仅要求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根据动物的轮廓或影子来猜测动物,还要说明自己猜测的理由,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求幼儿积极动脑筋帮助动物解决问题,体验能够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这些都需要幼儿依据实际情景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很好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成功的语言教学活动设计。

案例二 小班语言教育活动:看图说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因果复句,学会用 “因为……所以……”来表达;

2.培养幼儿大胆提问、陈述理由、说明原因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女孩笑 (图一)、小兔带伞出门 (图二)、小男孩吃冰淇淋吹电风扇 (图三)、啄木鸟啄虫 (图四)、老爷爷拄拐杖 (图五)大图各一套,有关小图片若干。 “因为……所以……”字卡一张。

学习重点:学会说因果复合句。

学习难点:表达时能正确使用关联词

活动过程:

1.(出示图一)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为什么笑?

(教师做示范:因为老师奖励给小女孩一朵红花,所以她笑了)

2.(出示图二)小兔为什么拿着雨伞出门?

3.(出示图三)小男孩为什么吃冰淇淋还要吹电风扇?

4.(出示图四)为什么说啄木鸟是树医生?

5.(出示图五)老爷爷为什么拄着拐杖?

活动延伸:游戏 “小博士,考考你”

规则:两个小朋友一组,各挑一张小图片后坐好,其中一人提问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换。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评析:

这次活动设计重点突出,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也是紧扣活动目标来实施的,非常有针对性。活动准备非常充分,先是出示图片,教师示范 “因为……所以……”的句式,然后根据鲜活生动的图片让幼儿尝试进行句式联系,最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巩固所学的句式,环节与环节之间层层递进,有效达成了活动目标。

思考与训练

1.人类的发音器官有哪些?

2.简述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3.试述0~3岁语言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4.简述3~6岁幼儿语音发展的特点。

5.简述3~6岁幼儿词汇发展的特点。

6.将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以及评判组三个小组,举行一场辩论赛,辩题参考如下。

(1)不必进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树大自然直”。

(2)只要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就比不教育强。

要求各小组发扬团队精神,合理进行分工合作。正反双方通过图书、网络等各种方式收集资料,深入分析,反复演练;评判组要深入解析辩题。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