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语法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语法发展与教育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语法发展大致呈现以下发展特点。幼儿到4至5岁时,连贯性语言得到发展。幼儿对语法规则的掌握和获得,主要通过如下几种途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清楚完整的表达能力,是幼儿语法教育的最主要途径。

学前儿童语法发展与教育

掌握大量词汇以后,还必须将这些词汇按一定的语法规则合乎逻辑地组织起来,才能准确表达语言的含义,达到交际目的。换言之,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他人的观点,单靠语音和孤立的词汇是无法实现的,只有语句才能真正起到交流的作用。

(一)幼儿语法发展特点

儿童语法系统的发展,由于所学语言的不同和儿童学习语言的主客观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是都有一个基本相同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幼儿语法发展大致呈现以下发展特点。

1.句型从简单句向复合句发展

儿童最初的句子结构是不完整的,大多发生在2岁之前,主要是单词句和双词句。婴儿一开始只能说一些连主谓语也不分的单词句,句子结构混沌不分。例如“狗狗”“猫猫”。以后,单词句逐渐分化为只有主谓结构和动宾结构的双词句,如“妈妈抱”“坐车车”等。大约2岁以后,句子的结构越来越分明了,复合句逐渐出现。复合句的数量和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幼儿使用复合句大致有几个特点:①数量少,比例小。学前初期,复合句在10%以内,随着年龄的增长,复合句的比例也在增长,但5~6岁时,仍然在50%以下。②结构较为松散,大多是简单句意义上的组合,往往省略关联词。③由于幼儿思维水平的限制,在句型中,联合复句出现较早,偏正复句出现较晚。

2.句式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也是这个时期儿童语法发展的特点之一。儿童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在学前阶段,陈述句约占60%~70%,是幼儿的基本句型;非陈述句中,疑问句产生较早,疑问句的难易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所占比例不高于15%;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都在10%以内。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儿童最初的简单句是没有修饰语的,之后会慢慢出现具有修饰语的句子。据朱曼殊等人的研究:2岁儿童运用的修饰句仅占20%左右,3~3岁半是复杂修饰语句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3岁半儿童已达50%以上,3~3岁半时,幼儿会使用如“大灰狼”“小白兔”等修饰语,4岁以后,有修饰的句子开始占优势,如“熊猫有两只黑色的眼睛”,到6岁时上升至91.3%。

4.句子结构逐步严谨且灵活

严格地说,最早出现的单词句和双词句还不是真正的句子,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语链,不是完整的句子结构。儿童最初的句子不仅简单,而且不完整,漏缺句子成分或句子成分排列不当等现象经常出现。例如,有的3岁孩子把“你用筷子吃饭,我用小勺吃”说成“你吃筷子,我吃勺子”;把“老师,我要出去”,说成“老师出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句子日趋完整和严谨。

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词汇的贫乏,学前儿童最初说出的语句中只有能表明事情的核心词汇,因此显得内容单调、形式呆板。稍后,能稍微加上一些修饰语,使句子的成分变得复杂起来,表现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富有感染力了。学前儿童句法结构的发展在4~4岁半之间较为明显,5岁时逐渐完善,6岁时水平显著提高。

5.从情境性语言到连贯性语言

幼儿在3岁左右虽然能用词语组成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此时他们的讲话多是断断续续的,往往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并伴随很多手势和表情来完成。幼儿这种需要听话人边听边猜的情境才能懂得的语言,叫情境性语言。

幼儿到4至5岁时,连贯性语言得到发展。连贯性语言是指句子完整、前后连贯、表述明确,使听者不必考虑当时情境就能领会幼儿意思的语言。此时幼儿虽能正确运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述自己的意思或者简单的见闻,也能独立地讲故事,但由于幼儿对关联词语或某些词义不太熟悉,在表述中仍然存在时断时续、用词不当或逻辑混乱的现象。

6岁左右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他们的知识经验较为丰富,也掌握了较复杂的语言形式,能用多种复句有感情地描述自己的见闻,不仅可以概括故事或图片的主要意思,还能就他人的发言进行评价或补充。

(二)幼儿语法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学前儿童虽然已经能够熟练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但并不能把语法当作一种认识对象。他们只是从语言习惯上掌握了它,专门语法知识的学习要到小学才能进行。

幼儿对语法规则的掌握和获得,主要通过如下几种途径。(www.xing528.com)

1.对成人言语的模仿

幼儿的语法学习主要是通过对成人或同伴的言语模仿而习得的,这种模仿有三种表现形式。

(1)完全性模仿,即幼儿对成人的语言从内容到形式的完全模仿。

(2)结构性模仿,即幼儿只是模仿成人话语的结构,而不是原话。例如,成人说“爸爸上班”,幼儿学说“爸爸抱我”“宝宝吃饭”等。

(3)变通性模仿,即幼儿对成人的话语结构进行变通后,自己尝试说出新的句子。

幼儿会通过换位,颠倒语序来变通成人的语言,如“妈妈,我饿了”变成“我饿了,妈妈”,有些则通过添加,扩展语句,如“我想做游戏”变成“我想和小明一起做游戏”,幼儿还会通过省略、压缩语句来对成人语言进行变通,如“小敏快快乐乐地跟她妈妈去玩了”,变成“小敏去玩了”或“小敏跟妈妈去玩了”等等。

在对成人言语模仿的基础上,幼儿会自发按照交往情境的需要,遵循成人语言结构的组合规则,自己组织语言来表达,尽管幼儿不明确具体的语法的规则,但却能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运用。因此也要求成人特别是教师在语言表述时,要做到语言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这样幼儿通过模仿获得的语法才更准确规范。

2.文学作品的学习

文学作品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为正在学习说话的幼儿提供了成熟的语言样本,是幼儿学习语法规则的重要途径。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幼儿学习语法的榜样,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句式丰富多样,也更准确和规范;二是文学作品的语言较为生动形象,节奏韵律感强,优美动听,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都十分喜欢文学作品,他们常常不自觉地重复和记忆着,并尝试在各种场合运用,从中可以反映出幼儿对语法规则的熟悉与掌握。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表达能力

幼儿主要是在运用语言的实际过程中,逐渐学习和掌握语法结构,形成语言习惯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清楚完整的表达能力,是幼儿语法教育的最主要途径。

学前儿童说话往往层次不清,语不成句,不能按照一定的语法结构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清楚完整且语义连贯的表达能力。教师和家长在教孩子说话时,首先要教孩子说完整的句子,让孩子按固定的语序说话,从而逐步形成语法关系的意识,如幼儿要吃苹果,对妈妈说“妈妈,苹果”,成人要帮他把话说完整,教会孩子说:“妈妈,我要吃苹果。”并让孩子重复一遍。应该让孩子明白,想要知道某事或者得到某物,必须要把话说完整。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对话能力和独自讲述的能力,如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教会幼儿在与别人交流时,做到每一句话都说得连贯通顺。最后,逐步要求孩子能够围绕一定的主题,完整、清楚且流畅地讲述某一件事情的经过,表达自己的思想。

4.用游戏的形式提高表达积极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课内外都可进行且适用于各个年龄班。在游戏中发展幼儿语言,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前儿童最常见的语言教学游戏,目标就是以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为主。每一个语言教学游戏中都包含着对幼儿语言学习的具体要求,使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已学的语言内容,同时说出完整句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5.用口头造句的形式培养幼儿说完整句

口头造句是培养学前儿童学说完整句的有效形式。实践证明,幼儿园小班是学习完整句的重要阶段,教师经常采用一些儿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词为扩散点来进行造句的训练,既可增加幼儿的知识,又起到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如出示“电”字卡片,请小朋友给“电”字找朋友,并进行“看谁找的朋友多”的游戏,幼儿的积极性便会得到充分调动。由“电灯”“电话”“电影”“电脑”到“我家买了一台电脑”、“妈妈带我看了电影”……这种口头造句形式是口语练习最简单的形式,由口头造句开始,逐步引导幼儿用一个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