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发展及心理卫生教育

学前儿童发展及心理卫生教育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6岁儿童,一般在幼儿园上学,常称为学前儿童或幼儿。(一)心理特点幼儿处在人生的发展期。这是人的奠基期、关键期,身心均在迅速发展成长。幼儿期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心理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日的有从起床、上幼儿园到回家、晚上就寝的各时段各项活动的习惯;有学习、休闲、工作的习惯;有处事待人的习惯。幼儿期性教育为诸多儿童心理学专家、教育专家所强调。

学前儿童发展及心理卫生教育

3~6岁儿童,一般在幼儿园上学,常称为学前儿童或幼儿。

(一)心理特点

幼儿处在人生的发展期。身心发展主要含感官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沟通、认知、生活自理、社会七大领域。这是人的奠基期、关键期,身心均在迅速发展成长。身心发展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幼儿的心理健康标志是: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行为统一协调,性格特征良好。

(二)心理卫生内容及其教育

让孩子学习情绪的表达和对自己情绪的调节。喜怒哀乐,人皆有之,常经动作、表情表达。对幼儿可让其说出自身的高兴生气等事,同时教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比如讨厌一个人,不是用手脚去踢打对方,而是离他远点。情绪表达注意适当的环境。比如:在图书馆不能大哭、大笑;在人少的河边可以大叫大喊发泄。幼儿情绪多与生理因素、与需求获得与否有关,情绪教育从认知、理解、表达、调控着手。(www.xing528.com)

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对自己的认识,使其有自我概念、自我角色认识,能表达自己的主张。孩子常从认识自己的相貌、身体部位、所属物开始,形成你、我、他概念。在与人的交往以及集体活动中,从做出选择、对选择负责任开始培训孩子,从而使其认识自己、表现自己。

社会交往,包括与家庭、与学校、与社区中人、事、物的交往,含结交朋友、表达情感、团体适应、求助、助人等。社会交往中有社会交往礼仪,如打招呼问好;社会交往方法策略,如:同理心、合作、沟通、分享、宽容、思考等;社会交往效果,如成为好朋友、成为熟悉的人等。

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幼儿期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心理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生活中处处皆是习惯养成场景。主要有衣食住行的习惯。一日的有从起床、上幼儿园到回家、晚上就寝的各时段各项活动的习惯;有学习、休闲、工作的习惯;有处事待人的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让孩子的生活有秩序、有规律,能够形成稳定、平和的心理,获得的不光是当下,而是终身受益的良好心理与生活品质。

幼儿期性教育为诸多儿童心理学专家、教育专家所强调。孩子从小就应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而有对生命探索的欲求,能珍惜珍视生命,进而知道自己的性别及性别特点,也了解异性的特点,从小将与同性、异性相处当作自然的事情,能相互关心,相互敬重,平等合作。在生命起始阶段就开启性教育,解除性的压抑,建立良好的两性关系,生发良好性格,让孩子在一生中有较为顺利健康的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