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戏剧创作与警方调查之间的真相纠葛

戏剧创作与警方调查之间的真相纠葛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警方调查,马福礼认罪了,自称发现妻子赵凤霞与李建设在拖拉机下偷情,他在一怒之下松开刹车,压死了两人。话剧团的戏正是根据这个版本改编的,从此话剧本身和事件真相开始纠葛和碰撞,产生了不同的版本。在这个过程中,事件真相和话剧内容不断拉扯,戏中人物的命运被不断更改,戏外人物的命运也变幻莫测。

戏剧创作与警方调查之间的真相纠葛

《第十一回》在一开场就显得有所不同,影片采用了章回体小说的叙事方式,即每一章开头都有两句话概括本回故事的内容。这使得影片本身给观众带来一种戏剧般的观感体验,而这种“戏剧感”也微妙地贯穿影片始终。《第十一回》讲述的故事正是由一出“戏”引发的。市话剧团正排练一出新戏《刹车刹人》,该戏正是改编自马福礼三十年前经历的真实案件,旧事重提让马福礼一家平静的生活被打破。

由影片中人物的对话可知,三十年前,马福礼的妻子赵凤霞和请来的拖拉机手李建设一同死在溜了车的拖拉机下,而当时留在车上踩刹车的马福礼也就成了该案的嫌疑人。经过警方调查,马福礼认罪了,自称发现妻子赵凤霞与李建设在拖拉机下偷情,他在一怒之下松开刹车,压死了两人。话剧团的戏正是根据这个版本改编的,从此话剧本身和事件真相开始纠葛和碰撞,产生了不同的版本。首先作为案件当事人的马福礼找上门,表示当年的案子他之所以认罪,只是因为要面子,他没杀人,拖拉机溜车真是意外,他下车后才发现两人的情形。因而他希望话剧团能按照他所说的真相改编话剧,还自己一个清白。但很快,死者李建设的富商弟弟重金资助剧团,同时又提出另一种说法:自己的哥哥是无辜的,是马福礼的妻子勾引了他哥哥。可当剧团正按新的版本排练时,官方审查又打乱了排练,提出另一种版本……在这个过程中,事件真相和话剧内容不断拉扯,戏中人物的命运被不断更改,戏外人物的命运也变幻莫测。马福礼一边为证明自己的清白多方奔走,一边夹在妻子金财玲和未婚先孕的女儿金多多之间,调和她们剑拔弩张的关系。同时舞台上的话剧导演胡昆汀和剧团女演员贾梅怡也暧昧不清,且最终因为导演的私德问题又一次影响了话剧的排演。在影片中,舞台上的话剧因为戏外发生的种种事情一次次被叫停,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当年的事件做出不同的解读,这些解读并非为了追求当年事件的真相,而是因为名誉、面子、金钱以及相关的审核制度,在这个过程中真相反而不是第一要义。直到剧团女演员贾梅怡找到当年的肇事车辆和赵凤霞表姐后,还原出一个不同于任何版本的真相——赵凤霞和李建设原本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但因为家中反对,两人最终未能在一起,而后赵凤霞嫁给了马福礼,李建设在拖拉机下刻下两人的结婚证。最后一次见面,两人都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幸福,最终双双死在车下。但这一定就是全部的故事了吗?事实上真相究竟如何,影片本身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在话剧不断被改编的过程中,事件本身也不断被质疑、被叩问,是否也在某种程度上在帮助人们找寻当年的真相呢?当舞台上的话剧正式演出,台下的马福礼也在整个过程中经历了拉扯与转变。影片中马福礼为话剧团的改编三次询问白律师和屁哥,两人各执一词:白律师劝马福礼要上诉,要翻案,要追求尊严;屁哥劝马福礼要放下,现在过得幸福就好。每一次马福礼都会被两人的话术打动,思想开始摇摆,拿着一人的话再去另一人处验证。虽然这样显得马福礼有些没主见,但某种意义上也影射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普通的我们不也在无数的声音和舆论中不断地相信、质疑和动摇吗?(www.xing528.com)

《第十一回》对一件事的多种看法和多种解读有着深刻的呈现,它不仅展现故事主线杀人一案的不同版本,还表现在马福礼提着找答案的一碗豆花是咸了还是淡了的情节:如果是咸了,是盐放多了,还是豆花放少了?一碗豆花衍生出四个问题,一件往事有不同的看法,舞台上的马福礼是B面,生活中的马福礼是A面,两者不能当作同一人。真假也许相互交织,看见的就是真相本身,还是被认为是真相的一种看法呢?也许大多数时候,人们相信的只是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