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更新与文化导向

城市更新与文化导向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很流行,但并不像地产导向方法那样有比较统一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后很多欧美城市应对内城衰败的更新中,不乏用文化产业力量,通过大型旗舰式项目来实现更新目标的案例。从事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生产消费的聚集区成了城市更新的新形式,SOHO、创意产业园区层出不穷。在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中,城市形象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目标。

城市更新与文化导向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导向的更新方法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城市更新的主流,正如英国学者Miles &Paddison(2005)所指出的,“人们认识到文化,不仅仅是城市联系社会公正和经济增长能力的挑战,而且是减轻问题的基础……文化可以作为经济增长的推进剂,越来越成为城市寻求竞争地位的新正统观念”。于是,文化导向的发展战略逐渐在城市更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目的在于利用文化政策的制定及文化设施的建设等手段吸引某些人群(如有生活品位的中产阶级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增加某些产业(如创意产业)的投资。虽然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很流行,但并不像地产导向方法那样有比较统一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创意文化产业始于对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的探索,早期的更新活动主要是对原有工业建筑进行功能置换,用于娱乐休闲、特色餐饮艺术创作及展示等。例如,伯明翰在1986年开始进行城市中心区的城市设计研究(urban design study),翻新历史街区,重建城市中心等。而纽卡斯尔(Newcastle)附近的盖茨黑德(Gateshead)则侧重在公共艺术的方面(Cameron &Coaffee,2005)。它早在1986年就开始了一个名为“公共空间中的艺术”的项目,希望城市更新能够由艺术促进。其后很多欧美城市应对内城衰败的更新中,不乏用文化产业力量,通过大型旗舰式项目来实现更新目标的案例。后工业时代重要的产业是所谓创意产业,各国纷纷将文化经济及创意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为应对后工业时期的城市转型而进行的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也就是将创意产业引入城市,并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从而带来新的就业,引发城市新的繁荣(Wilks-heeg and North,2004)。从事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生产消费的聚集区成了城市更新的新形式,SOHO、创意产业园区层出不穷。(www.xing528.com)

在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中,城市形象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目标。城市形象不能仅仅被看作一个视觉问题,它还蕴含着更多的政治、社会因素。提升城市形象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吸引新的投资,促进新的产业,特别是投资、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旅游业;第二是创造社会团结(social solidarity)、市政荣誉(civic pride)和对地方的忠诚(loyalty to place)(Harvey,1989)。佛罗里达在创意城市理论中提出创意阶层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营造富有地方感和文化意涵的历史遗存、文化场景和包容性街区,吸引更多的参观者、消费者、投资人,更为重要的是吸引生产者(创意阶层),相关的文化消费实践及产品生产将文化资产化,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化或创意产业链,为更新地区提供可持续的经济活力。Terry Clark等人对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巴黎、东京和首尔等大城市进行研究后发现,城市的生活娱乐设施会使不同区位形成具有特定文化价值的“场景”,文化价值观因素又吸引着不同群体,从而催生并形成高级人力资本新兴产业的聚集效应,推动城市更新与发展(吴军,2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