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导致英语听说教育滞后的根本原因

导致英语听说教育滞后的根本原因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英语听说作为一种实践操作性能力,更多依赖于学习动机的引擎。(三)学力基础薄弱构成英语听说滞后的延续学力主要指必备的学习基础知识和综合学习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调查发现,师资及信息资源的欠缺,导致学生启蒙阶段的英语学习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造成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知识面窄,思维不开阔,接受能力有限。

导致英语听说教育滞后的根本原因

(一)自信心的受挫生成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淡漠

调查显示,高中生对英语的听说学习明显缺乏勇气和信心,这归根到底是因为英语教学的敷衍塞责,致使学生在更深入和更实用的英语学习中备感挫折与失落,取而代之的是对英语听说学习失去兴趣、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最终放弃。

布朗认为,没有相当的自信心,任何认知的或情感上的努力都不会成功。自信心是英语学习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是学习者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一种主观意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学生,往往对学习保持很高的热情,能够自主地利用时间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的认知活动总是和一定的心理因素相伴相随的。当心理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是抹杀时,人们的自我创造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英语听说学习,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认知、运用的过程,如果学习个体的认知层面上出现偏差或消极的因缘,极易关联到学习过程中的能动力的正常发挥。

例如,高一英语教学第一节课,按照惯例是师生认识熟悉的“见面会”,所以教师安排学生用英语自由发言介绍自己或谈入学感言,结果20 分钟下来能站上讲台发言的寥寥几人,并且难得说上一段顺畅的话。集中一问,原因何在,学生异口同声,“不敢讲,不会讲,害怕讲错”。于是接下来的几周,教师一直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讲,尽量让课堂变得活跃轻松,但事与愿违,学生非但不配合而且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弱。

在英语听说学习过程中,绝对没有离开心理因素而独立进行的认知体验活动,也没有离开认知体验活动而独立进行的情感活动。对学习者而言,心理因素支配着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能够产生某种倾向,并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而对于教师而言,只有用真实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并充分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此做出相应的协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二)不良的学习态度与动机制约了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原动力(www.xing528.com)

加涅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从调查中发现,学生被动学习的情绪显而多于主动学习。这可能源于学生的一种陈腐观念——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对于学生而言,对英语学习的时代性和实用性缺少积极的态度与认可,唯升学为尊,视分数处优,从而制约了学生听说学习的驱动力。而英语听说作为一种实践操作性能力,更多依赖于学习动机的引擎。

例如,在刚教学高三某班的英语课时,经过第一轮复习统考,150 的卷面分值,一位女生得了131 分,不可思议的是前面的听力她仅获得15 分,这引起了教师对她的极大关注。经过课堂上教师多次有意识地让她朗读课文,并且交流过一次之后,教师深知其中的缘由是她的语音基础掌握不好,平时也不太在意这方面的缺陷,有时间就是尽可能地多做题,她认为英语中的听说训练是上大学后考虑的问题。问及为何不多听多读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时,她的回答是,“高考不考口语的,听力也可以碰运气的,没必要在这方面花太多时间”。这居然是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对英语听说的理解和认识,由此可见,学习的态度和动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听说的重视。

(三)学力基础薄弱构成英语听说滞后的延续

学力主要指必备的学习基础知识和综合学习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调查发现,师资及信息资源的欠缺,导致学生启蒙阶段的英语学习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造成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知识面窄,思维不开阔,接受能力有限。更严重的后果则是使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随其高中英语知识的不断深入和延伸而受阻。久而久之,受薄弱的语言基础的制约,学生对英语听说课堂的参与度和主动性逐渐消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