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尺度与温度:最高法报告展现的法律与司法之道

尺度与温度:最高法报告展现的法律与司法之道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工作,强调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报告全文中“公正司法”出现5次。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案例多,以案说法,体现法律的尺度和司法的温度,做到生动普法。法院认为劝阻行为与死亡结果间并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做出劝阻行为的医生无责。

尺度与温度:最高法报告展现的法律与司法之道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工作,强调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报告全文中“公正司法”出现5次。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也是司法的工作目标。公正司法有助于化解民众矛盾,实现定分止争,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公正司法也有助于推进良法善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司法是经由良法实现善治的关键环节。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案例多,以案说法,体现法律的尺度和司法的温度,做到生动普法。法院也正是在一个个具体、生动、鲜活的案例中加强公正司法、实现定分止争、维护长治久安。案例是法律权威得以体现的重要载体,也是法律发展的源头活水。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权系列案件、“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朱振彪追赶交通肇事逃逸者案”、“乔丹”商标争议行政纠纷等经典案例,法院在具体案件的定分止争中充分发挥司法的教育、评价、指引、规范功能,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正司法全过程,增强了法治的道德底蕴。

如“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权系列案件中,作者引导读者对“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英雄人物群体及其事迹产生怀疑,从而否定主要史实的真实性,进而降低英雄人物的英勇形象和精神价值,这就构成侵害他人名誉、荣誉的加害行为。作者的相关文章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社会公众的民族和历史情感,作者和编辑应当预见到文章可能产生的评价、回应、批评乃至公众的反应,并因此对后者负有较高的容忍义务。

又如,“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中,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民有权制止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的吸烟者吸烟。法院认为劝阻行为与死亡结果间并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做出劝阻行为的医生无责。对他人在电梯内吸烟予以劝阻合法正当,是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行为,要求劝阻者承担补偿责任反而会挫伤公民依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积极性,既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也与民法的立法宗旨相悖,不利于促进社会文明,不利于引导公众共同创造良好的公共环境。(www.xing528.com)

再如,“朱振彪追赶交通肇事逃逸者案”中,途经交通肇事现场的朱振彪发现交通肇事者逃逸后,随即追赶逃逸者,该逃逸者在逃跑途中翻越铁路护栏,自行走上两铁轨中间,结果被火车撞击身亡,朱振彪作为普通公民挺身而出,制止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属于见义勇为和正当防卫,应予支持和鼓励。法院认为,肇事逃逸者的死亡结果与朱振彪的追赶行为不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不能要求朱振彪承担赔偿责任。这些典型案件的审判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全民关注的法治公开课,法院坚持严格公正司法,捍卫善良风俗,很好体现了司法的定分止争、惩治违法、崇德向善功能,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做到了法、理、情的有机结合。

“法不远人”,“民之所欲、法之所系”。法律始终带着对世道人心的温柔注视,我们始终生活在法律温柔的目光里。法律也正是要从细微处纾解人们的懊恼和愁苦,增进人们的欢喜和快乐。司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只有公正司法才能真正做到司法为民,司法工作应当始终注意以人为中心,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充分保障人的自由和尊严,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特殊关爱,始终重视法律的人文关怀。

(作者:王雷;选自中国网2018年3月12日)

【思考】为什么说“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