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析萨科齐外交政策的主要观点和创新

探析萨科齐外交政策的主要观点和创新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主要观点我们的第一个观点是关于如何看待萨科齐外交政策。萨科齐执政以来,其外交理念、外交风格、外交政策和实践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点,有着浓厚的萨科齐个人印记。从“萨科齐主义”的精神实质以及“萨科齐主义”在萨科齐外交政策和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来看,“萨科齐主义”是萨科齐“意志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矛盾统一体,是萨科齐外交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探析萨科齐外交政策的主要观点和创新

(一)主要观点

我们的第一个观点是关于如何看待萨科齐外交政策。萨科齐执政以来,其外交理念、外交风格、外交政策和实践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点,有着浓厚的萨科齐个人印记。尽管外界对此褒贬不一,但我们认为,不可否认的是萨科齐外交理念和政策实践对当今法国外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主张辩证地看待萨科齐的外交政策和实践,既要看到“超越”和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其不足和消极的一面;相对于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的新生代领导人,我们在总体上对萨科齐的外交能力和外交成果持肯定态度,我们认为,以提出“相对大国论”理念、实现重返北约组织、启动“地中海联盟”计划、推动《里斯本条约》签署、促进欧盟一体化发展以及改善大国关系等为标志,萨科齐开创了法国外交的新局面。这是我们的第一个观点。

我们第二个观点涉及“萨科齐主义”。第五共和国的外交史上,“戴高乐主义”具有深远的影响,开启了法国外交新局面,带来了法国外交局面的大转折,赋予了法国独立自主和世界大国地位。那么萨科齐的外交思想和实践,能否被称为一种“主义”呢?我们认为,尽管萨科齐的外交成就不能与戴高乐相提并论,但是其外交思想、外交政策实践及外交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内容和特点,参照周荣耀对“戴高乐主义”的定义:“戴高乐主义,就是戴高乐为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争取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外交政策思想和实践”,“萨科齐主义”可以定义为“萨科齐时代法国追求独立自主和大国地位的外交政策思想和实践”。但如果我们从“萨科齐主义”的精神实质以及“萨科齐主义”在萨科齐外交政策和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来归纳和剖析“萨科齐主义”,则可赋予“萨科齐主义”另一定义:“萨科齐主义”是萨科齐外交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法国“国家利益”统领下的萨科齐式“意志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统一体。

本书内容结构图

我们第三个观点是关于萨科齐外交政策的“继承性”或“决裂性”。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回答关于萨科齐外交政策的继承性或决裂性之争的问题。我们认为萨科齐总体上坚持“戴高乐主义”精神实质,推行现实主义外交政策;萨科齐执政后的外交实践同第五共和国2007年以前的外交实践之间没有大的“决裂”,更为明显的反而是外交政策之间的继承性和延续性,萨科齐的许多政策主张和外交立场直接继承希拉克时期的外交政策。

(二)创新

在创新上,除了上面所述的三个观点,本书的创新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对萨科齐内外政策调整的分析,我们认为萨科齐身上兼具浓厚的“意志主义(Volontarisme)”色彩和“现实主义(Réalisme)”色彩;萨科齐身上所体现的“意志主义”和“现实主义”有着看似矛盾,实则相通的辩证关系;萨科齐的“意志主义”和“现实主义”共同服务并统一于维护法国国家利益的根本目标,它们之间的矛盾在国家利益最大化、在对法国大国地位的追求中获得了一致性,符合现实主义行为逻辑。从“萨科齐主义”的精神实质以及“萨科齐主义”在萨科齐外交政策和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来看,“萨科齐主义”是萨科齐“意志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矛盾统一体,是萨科齐外交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萨科齐主义”在萨科齐的外交理念和外交实践中有充分体现。第一,萨科齐的“相对大国论”理念和“法国伟大”意志,是萨科齐对世界形势的客观认识和对法国的主观意愿上定位,体现出萨科齐的立足现实的“世界观”以及“意志主义”的“大国雄心”;这在“认识论”和“世界观”上实现了“现实主义”和“意志主义”的统一。第二,在外交方式、方法上,萨科齐处理国际事务表现出“现实主义”的理性态度和务实作风,在行动过程中表现出强硬形象和坚决意志(力求体现法国强大和领导者能力);这在“方法论”上实现了“现实主义”和“意志主义”的统一。

其次,从我们研究的主题范畴来看,属于近期的国际动态,在时间和内容上具有时效性和新颖性。在国内,本书课题是较早专门针对萨科齐外交展开的研究工作。再次,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结构设计上,我们强调系统性研究,注重了内容广度和深入论证的统一。我们的研究主题涉及法国外交多个领域,包括地区战略、国家关系、经济外交、国家安全和防务政策等,在覆盖面和层次性上,具有系统性特点。目前对萨科齐外交政策进行总结研究的系统性成果尚不多见。在研究中,我们从外交背景、外交传统、历史文化、领导者个人因素、决策机构、外交理念、外交风格、外交政策、国家关系、继承或决裂的关系等方面着眼,合理选择研究路径,依照背景→理念→实践→影响的逻辑主线,串联相关材料和观点,力求全方位解析萨科齐的外交全貌。故而本选题的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萨科齐外交研究系统性不足这一状况。只是鉴于笔者自身的认识、能力和客观条件限制,论述上可能达不到预想的高度。

【注释】

[1]沈孝泉.萨科齐:台前幕后话题多[J].环球,2008(1).

[2]Nicolas poincaré.Les diplomates attaquent Nicolas Sarkozy[J].Franceinfo,le 23 février 2011.

[3]法国30位外交官批评萨科齐破坏国家形象.http://www.taihainet.com/news/gjnews/2011-02-26/656552.html.

[4]陈志敏.新多极伙伴世界中的中欧关系[J].欧洲研究,2010(1).

[5]肖云上.论萨科齐与中国——走向全球全面战略合作伙伴的中法关系[J].欧洲观察,2011(2).

[6]中法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新华网,2010-11-05.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1/05/c_12742228_2.htm.

[7]Xavier Bertrand,法国政治家,2008—2010年间任人民运动联盟总秘书

[8]Bruce Crumley,《时代》杂志驻巴黎通信员。

[9]Charles Cogan,1984—1989年间巴黎CIA负责人,哈佛大学名誉研究员

[10]Marie Bernard-Meunier,德国安全和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www.xing528.com)

[11]Sylvie Strudel,政治学大学教授。

[12]Jean-Pierre Maulny,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13]Denis Bauchard,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顾问

[14]Dominique Moïsi,巴黎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特别顾问。

[15]Barthélémy Courmont,政治学博士,国际与战略研究所美国问题专家,中国台湾国际与战略研究所负责人。

[16]Antoine Glaser,其研究非洲的著作还包括《没有非洲人的非洲:黑色大陆的白色梦想》1994年第2版,以及《法国是如何失去非洲的》2006年第3版。

[17]陈乐民.戴高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18]周荣耀.戴高乐评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

[19]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J].世界历史,2003(6).

[20]马胜利.大国的光荣与梦想——法国外交的文化传统[J].国际论坛,2004,6(2).

[21]王朝晖.法国社会危机的根源及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6(10).

[22]王朝晖.希拉克的外交遗产[J].世界知识,2007(9).

[23]邢骅.法国——丰赡多姿的文明 独树一帜的外交[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

[24]彭姝祎.法国对外文化活动及其启示[J].对外传播,2010(8).

[25]彭姝祎.法国对外文化政策的欧洲化与认同问题[J].欧洲研究,2008(1).

[26]张骥.法国与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ESDP):欧洲化的双向运动[D].复旦大学,2009.

[27]张骥.法国与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ESDP):欧洲化的双向运动[D].复旦大学,2009.

[28]张骥.法国与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ESDP):欧洲化的双向运动[D].复旦大学,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