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拯救小文:摆脱心理困境的有效干预方法

拯救小文:摆脱心理困境的有效干预方法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对于小文的情况,我有很大的责任,必须马上进行心理干预,找到解决办法,帮助她摆脱心理困境。他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达到预测并控制人的行为目的。经过观察与交流,我发现小文的心理行为来源于外部环境刺激。一项项举措渐渐消除了同学间的对立情绪,为小文的转变营造了宽松的环境。为此,分散其在这方面的注意力是较好的心理干预手段。

拯救小文:摆脱心理困境的有效干预方法

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对于小文的情况,我有很大的责任,必须马上进行心理干预,找到解决办法,帮助她摆脱心理困境。否则不但因此耽误了她的学习,甚至可能影响她以后的人生

1.改变原有的环境刺激

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他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达到预测并控制人的行为目的。经过观察与交流,我发现小文的心理行为来源于外部环境刺激。同学们的排斥、冷落,让她感到孤独;她试图通过打小报告获得快感以宣泄内心痛苦。为此,一方面,我与班干部谈心,侧面告知小文的难处,希望他们能从学习上和生活上积极地帮助小文,主动和她交往,并安排学习委员小辉担任小文的“一帮一”结对子对象;另一方面,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认识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它能扫去大家思想和行为上的枯枝败叶,对“小报告”要正确评价,正确对待。一项项举措渐渐消除了同学间的对立情绪,为小文的转变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2.打破病态的心理平衡

在受孤立、被冷落的情况下,小文的“告密”使受到惩处的同学痛苦难堪,这是支撑其病态平衡的中心。因此,降低心理刺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于是,我试图用正向心理干预的方式,对于犯错误的同学,包括她反映的同学,变负向惩罚为正向引导;开始注重讲究教育艺术,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绝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同学们感受到的不是“狂风暴雨”,而是“和风细雨”,让小文无法从中汲取支撑其病态平衡的“精神能量”。

3.重建健康的心理基础(www.xing528.com)

在打破其病态的心理平衡的同时,必须及时建立健康的心理基础,才不至于引发新的心理问题。首先,我经常找她谈心,例如我说“小刚同学在你反映后,受到了教育,现在表现多好,进步多快!如果你发现他的问题的时候,能当面与他沟通交流,效果肯定会更好!”等等,让小文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正面意义,以此来改变她对自己“恶劣”的道德评价,减轻她的精神压力,改善她的心境,并热情地鼓励她积极与同学们交往。再次,为了帮助小文重塑形象,在上语文课时我特地设计了一个“大家都夸夸”的环节,要求全班同学都用一句话来概括性地夸一下每个同学。后来我把大家夸小文的语句组织起来,专门在全班作为例子展示了一番。其中有讲到小文爱清洁、关心班级、劳动积极等,此时小文红红的脸蛋儿上洋溢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真的久违了,如此开心的小文。

4.开启监督的阳光通道

为了给批评建议搭建一个畅通的舞台,让“小报告”有一个阳光通道,我和班委商量决定在班队课上组织一次“有话大家谈——走近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活动。在会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然后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对于较为严重的错误,课后我会单独找相关同学谈心,帮助其改正。在活动中我们还听到了对小文的批评,但那已是充满阳光和善意的批评,都是建设性的意见。由此可见,小文一步步融入了集体,走出了阴影,走进了阳光地带,完成了人格的升华。

5.转变内心的注意力

小文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打小报告”上,内心感觉不到其他应有的快乐。为此,分散其在这方面的注意力是较好的心理干预手段。针对小文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的情况,我决定从加强学习成就感、获得感的角度转变其注意力。在平常的谈心中,我及时给予她学习上的帮助,精神上的鼓励;课余还经常给她补习语文,竭力激发她的学习兴趣。同时,她的“一帮一”结对子同学小辉也很热心,在各方面都很关心她。后来倒是小文经常跑来找我追问语文问题了,我当然也乐此不疲地仔细讲解。通过了解,其他任课老师对小文也有了新的看法: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上能大胆发言,而且善于提问了。从点点滴滴的进步中,可以看出,小文的注意力逐渐从打小报告向快乐学习上转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