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学校德育课堂,借助垃圾分类课程创新

推进学校德育课堂,借助垃圾分类课程创新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环保教育的好场所,学校依托德育长短课将垃圾分类渗透在“清”课程中。根据不同年段、不同内容及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等,通过长短课相结合形式,学校对“清”德育课程进行实践研究,并在实践中形成一系列的策略与方法。最后,制订“垃圾分类”校本德育课程评价标准。

推进学校德育课堂,借助垃圾分类课程创新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环保教育的好场所,学校依托德育长短课将垃圾分类渗透在“清”课程中。

首先,构建“清”校本德育课程目标体系,让学生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懂得“垃圾分类”的常识,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针对各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设定教育教学目标,同时呈现循序渐进、螺旋向上的特点。每一课程根据年段不同,设置年段目标,以期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强化针对性、有效性。

其次,构建“清”校本德育课程内容体系。在课程目标体系的引领下,研发“清课程”;垃圾分类我知道、垃圾分类我实践、垃圾分类乐趣多三大板块,具体研究内容根据不同年段分层制订。根据不同年段、不同内容及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等,通过长短课相结合形式,学校对“清”德育课程进行实践研究,并在实践中形成一系列的策略与方法。德育长课安排35分钟,一般设在思品课、班队课、主题课等时间;短课安排15分钟,一般设在周四的午谈课和小社团活动等时间。如“垃圾分类我知道”,低年级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跟着小蚁哥学垃圾分类”;中年级通过演绎绘本故事,以学生的“演”代替“讲”,生动有趣地对垃圾分类进行了科普。在一个个情景故事的演绎中,学生提高了绿色生活的意识。高年级“聘请”了垃圾分类讲解员,请学生自己准备资料对垃圾分类进行讲解。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更多的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也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www.xing528.com)

最后,制订“垃圾分类”校本德育课程评价标准。礼仪星:爱护环境,爱护校园环境、社区环境、家乡环境等;有环保意识,并会向周围同学与家长宣传;拥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并向同学、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实践星:在校做到垃圾分类放;在家做到垃圾分类放;在公共场所做到垃圾分类放。开展周评、月评和学期评比。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德育评价方式也努力探索新的途径,周评通过扫描“智乐徽章”清章,积累成效,让评价真正落到实处。多元评价激发了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行为素养,养成良好的“德行”。结合“幸福之旅”,开展“垃圾分类”评比,班级每个月评选出“礼仪星”“实践星”;每学期结合“星光灿烂”十星生中的“环保星”,评选出垃圾分类“清明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