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互动对高中生心理影响的差异及优化方法

社会互动对高中生心理影响的差异及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分析不同性别高中生社会互动对心理形成的影响。采用交叉列联表分析法,开展一致性等检验。

社会互动对高中生心理影响的差异及优化方法

首先,分析不同性别高中生社会互动对心理形成的影响。采用交叉列联表分析法,开展一致性等检验。性别与互动后对家庭、学校的依恋感心理方面,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 时,概率P 值为0.963,大于0.05,因此可以判定性别之间没有依恋感差异,性别因素不会造成高中生对家庭学校依恋程度的显著差异;性别与互动后安全愉悦感心理方面,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 时,概率P 值为0.491,大于0.05,因此可以判定性别之间没有差异,性别因素不会造成高中生对安全愉悦感程度的显著差异;性别与互动后是否有压抑感与紧张感心理方面,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 时,概率P 值为0.291,大于0.05,因此可以判定性别之间没有差异,性别因素不会造成高中生紧张感程度的显著差异;性别与互动后是否有学习压力感心理方面,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时,概率P值为0.007,大于0.05,因此可以判定性别之间没有差异,性别因素不会造成高中生学习压力感程度的显著差异(见表4-5)。

表4-5 性别视角下社会互动对高中生心理异同影响的差异 单位:人

其次,分析所在年级高中生社会互动对心理造成的影响。所在年级与互动后对家庭学校的依恋感心理方面,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 时,概率P 值为0.200,大于0.05,因此可以判定性别之间没有依恋感差异,所在年级因素不会造成高中生对家庭学校依恋程度的显著差异;所在年级与互动后安全愉悦感心理方面,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时,概率P 值为0.245,大于0.05,因此可以判定性别之间没有差异,所在年级因素不会造成高中生安全愉悦感程度的显著差异;所在年级与互动后是否有压抑感与紧张感心理方面,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 时,概率P 值为0.563,大于0.05,因此可以判定性别之间没有差异,所在年级因素不会造成高中生紧张感程度的显著差异;所在年级与互动后是否有学习压力感心理方面,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 时,概率P 值为0.399,大于0.05,因此可以判定性别之间没有差异,所在年级因素不会造成高中生学习压力感程度的显著差异(见表4-6)。

表4-6 所在年级视角下社会互动对高中生心理影响的异同 单位:人

(www.xing528.com)

接下来,分析家庭所在地不同高中生社会互动后心理差异。所在地与互动后对家庭学校的依恋感心理方面,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 时,概率P 值为0.131,大于0.05,因此可以判定没有依恋感差异,家庭所在地因素不会造成高中生对家庭学校依恋程度的显著差异;家庭所在地与互动后安全愉悦感心理方面,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 时,概率P 值为0.241,大于0.05,因此可以判定没有差异,家庭所在地因素不会造成高中生安全愉悦感程度的显著差异;家庭所在地与互动后是否有压抑感与紧张感心理方面,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 时,概率P 值为0.055,大于0.05,因此可以判定没有差异,家庭所在地因素不会造成高中生紧张感程度的显著差异;家庭所在地与互动后是否有学习压力感心理方面,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 时,概率P 值为0.899,大于0.05,因此可以判定没有差异,家庭所在地因素不会造成高中生学习压力感程度的显著差异(见表4-7)。

表4-7 家庭所在地视角下社会互动对高中生心理影响的异同 单位:人

最后,分析学业成绩不同高中生社会互动后心理差异。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时,概率P 值(Asymp.Sig.)都大于0.05,因此可以判定没有差异,学业成绩因素不会造成高中生社会互动后心理显著差异(见表4-8)。

表4-8 学业成绩视角下社会互动对高中生心理影响的异同 单位: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