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认知发展:思维方面

幼儿认知发展:思维方面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指皱纹),晓雪的说法体现的幼儿思维特点是( )。根据上述案例简述中班幼儿数学学习的思维特点以及教育的启示。纵观近年考点,在幼儿思维发展年龄段特点上以选择题多,幼儿思维的典型特征、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幼儿分类的发展等多以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出现。在幼儿期末,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儿童常以事物的外部相似点为依据进行知觉判断。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因此,幼儿的思维

幼儿认知发展:思维方面

【本节考纲考点】

1.熟悉思维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3.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几大阶段。

【历年真题再现】

一、选择题

【2011下】1.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则其认知发展已达到(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考点】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011下】2.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出现了( )。

A.直观的概括 B.语词的概括 C.表象的概括 D.动作的概括

【考点】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2011下】3.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是( )。

A.直观动作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感知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考点】幼儿的典型思维类型

【2014上】10.幼儿难以理解反话的含义,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 )。

A.双关性 B.表面性 C.形象性 D.绝对性

【考点】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

【2015下】2.小班幼儿玩橡皮泥时,往往没有计划性。橡皮泥搓成团就说是包子,搓成条就说是油条,长条橡皮泥卷起来就说是麻花。这放映了小班幼儿( )。

A.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B.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C.象征性思思维的特点 D.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

【考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思维特点

【2016上】3.一名4岁幼儿听到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结果他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幼儿( )。

A.听觉辨别力弱 B.想象力非常丰富

 C.语言理解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 D.理解语言具有随意性

【考点】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2016上】5.下雨天走在被车轮碾过的泥泞路上,晓雪问:“爸爸,地上一道一道的是什么呀?”爸爸说:“是车轮压过的泥地儿,叫做车道沟。”晓雪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道沟。”(指皱纹),晓雪的说法体现的幼儿思维特点是( )。

A.转导推理 B.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 D.归纳推理

【考点】幼儿推理的特点

二、简答题

【2012上】4.简述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考点】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2014上】12.茵茵已经上了中班,她知道把两个苹果和三个苹果加起来,就有5个苹果。但是问她2加3等于几?她直摇头。根据上述案例简述中班幼儿数学学习的思维特点以及教育的启示。

【考点】幼儿思维的典型特征;幼儿游戏的年龄阶段特征

三、材料分析

【2015上】14.材料:

情境一:

一天晩上,莉莉和妈妈散步时,有下列对话:

妈妈:月亮在动还是不动?

莉莉:我们动他就动。

妈妈:是什么使他动起来的呢?

莉莉:是我们。

妈妈:我们怎么使他动起来的呢?

莉莉:我们走路的时候他自己就走了。

情境二:

幼儿园教学区活动中,老师给莉莉出示两排一样多的纽扣,莉莉认为一一对应排列的两排一样多。当老师把下面一排聚拢时,她就认为两排不一样多了……

(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处于思维发展的什么阶段(2分)?举例说明这个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及表现。(12分)

(2)幼儿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有什么启示?(6分)

【考点】幼儿思维的典型特征及表现;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下】14.材料:为了解中班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教师选择了“狗、人、船、鸟”四张图片,要求幼儿从中挑出一张不同的。很多幼儿拿出来“船”,他们的理由分别是:狗、人和鸟常常是在一起出现的,船不是;狗、人、鸟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狗、人、鸟是会长大的,而船是不会长大的。

问题:

(1)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班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特点。(10分)

(2)鉴于上述材料中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该如何实施教育?(10分)

【考点】幼儿分类的发展;针对幼儿分类发展的教育建议【本节备考指导】

本节重要知识点是幼儿思维发展的特征与趋势等。纵观近年考点,在幼儿思维发展年龄段特点上以选择题多,幼儿思维的典型特征、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幼儿分类的发展等多以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出现。

考生在本节的学习和复习中,首先要理解和区分一些基本概念,如思维的概念、思维的分类等,其次要理解与掌握幼儿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能够结合幼儿的发展实例进行分析与理解,最后要掌握培养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

【命题考点精讲】

命题点1:思维的概念

定义: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命题点2: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1)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特征)进行概括。

(2)动作的概括: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行各种动作,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

(3)语词的概括: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

命题点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它是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在幼儿期末,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1.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3岁前的思维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

①直观性与行动性。儿童的思维与其感知和动作密不可分,其不可能在动作之外思考,而是在行动中利用动作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行为还没有分开来,因此,儿童不可能预见、计划自己的行动。儿童的思想只能在活动本身展开,他们不是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是边做边想。

②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直觉行动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动作之中,还表现在感知的概括性上。儿童常以事物的外部相似点为依据进行知觉判断。

虽然直觉行动思维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在刺激物的复杂关系和反应动作之间形成联系,但由于缺乏词的中介,儿童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只是简单运动性和直觉性质的,而不是概念的。因此,它只能是一种“行动的思维”“手的思维”。(www.xing528.com)

2.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1)具体性。幼儿的思维内容是具体的。他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比如,“家具”这个词比“桌子”“椅子”等抽象,幼儿较难掌握。在生活中,抽象的语言也常常使幼儿难以理解。

(2)形象性。幼儿思维的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比如爷爷总是长着白胡子,奶奶总是头发花白等。具体性和形象性是具体形象思维的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

(3)表面性。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因此,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例如,幼儿不理解词的转义。幼儿听妈妈说:“看那个女孩长得多甜!”他问:“妈妈,你舔过她吗?”

(4)固定性。幼儿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认死理”,比如在美工活动中,小朋友都在等着教师发剪刀,可是发到中途剪刀发完了,教师又去拿。另一位老师给他们拿手工区的剪刀,他们说什么都不肯要。这时他们的老师回来说:“没有剪刀了,你们就用手工区的吧!”可是这几个小朋友仍然不愿意用手工区的剪刀。

(5)拟人性泛灵论)。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人来对待。他们赋予小动物玩具以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和它们说话,把它们当作好朋友。如他们认为太阳公公能看见小朋友们在玩。他们还提出许多拟人化的问题,如“风是车轮放出来的屁吗”等。

(6)经验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比如,听奶奶抱怨小鸡长得慢,幼儿就把小鸡埋在沙里,把鸡头留在外面,还用水浇,并告诉奶奶:“您的小鸡一定会长得大大的。”

3.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幼儿期还不能形成典型的人类思维方式,但是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学前儿童晚期,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整个学前期都还没有这种思维方式,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儿童开始学会从他人以及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获得“守恒”观念,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所谓守恒,是皮亚杰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衡量儿童运算水平的标志之一。守恒是个体对概念本质的认识能力或概念的稳定性。具体指对物体的某种本质特征(如重量、体积、长度等)的认识不因其他非本质特征的变化而改变。

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这个发展顺序是固定的、不可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学前儿童(主要是幼儿阶段)的思维结构中,特别明显的具有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的现象。这时,在其思维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但当遇到简单而熟悉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而当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困难程度较高时,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觉行动思维。

命题点4:学前儿童分类的年龄特点

(1)4岁以下儿童基本上不能分类。

(2)5~6岁是儿童处于由不会分类向开始发展初步分类能力的过渡时期

(3)5岁半~6岁半,儿童发生了从依靠外部特点向依靠内部隐蔽特点进行分类的显著转变。

(4)6岁以后,儿童开始逐渐摆脱具体感知和情境性的束缚,能够依靠物体的功用和内在联系进行分类。

命题点5: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命题点6: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行动性进行培养

(1)提供可以直接感知的活动材料;

(2)创造活动与操作的条件和机会;

(3)引导幼儿由表象代替动作,逐步向具体形象过渡。

2.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进行培养

(1)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2)选择适应的活动材料和教学方法;

(3)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

【本节考点知识点小结】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这个发展顺序是固定的,不可逆转的。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教育者应针对儿童的思维特点组织活动,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发展儿童的思维。

【本节过关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看到蜂窝煤以后,误以为是莲藕,这体现了幼儿思维的什么特点( )。

A.直觉行动性 B.具体形象性

 C.推理水平低 D.抽象逻辑性

2.青青听妈妈说,“听,那孩子小嘴多甜!”青青问:“妈妈,您舔过她的嘴吗?”这主要反映青青( )。

A.思维的片面性 B.思维的拟人性

 C.思维的纯洁性 D.思维的表面性

3.两排数量一样多的扣子,一排扣子排列较为紧密,而另一排排列较为稀疏。但小明却认为两排扣子的数量不一样多。这体现出小明思维的( )。

A.自我中心性 B.具体形象性 C.抽象逻辑性 D.直觉行动性

4.儿童在进行三山实验时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对方视野里的事物,则其认知发展达到(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简答题

1.请简述学前阶段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

三、材料分析题

1.孩子们面前摆放着两个大小、形状、重量完全相同的泥球。林老师用自己的巧手把其中一个泥球捏成薄饼状,为孩子们制作出了一块美味的“薄饼”。她让大家猜猜:“小球和薄饼是不是一样重呢?”茜茜认为小球和薄饼不一样重,薄饼要更重些,因为她觉得薄饼看起来比小球大多了。而莉莉却认为小球和薄饼是一样重的。

(1)请分别对茜茜和莉莉的思维特点进行分析。(10分)

(2)针对莉莉的思维特点,教师如何实施教育。(10分)

【本节过关自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考点解析】1.答案是B。幼儿对蜂窝煤和莲藕之间关系的认识,仅停留于它们的外形上,并未思考它们的本质属性,因此体现了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幼儿依靠表象作为思维工具。

【考点解析】2.答案是D。幼儿无法理解语言的深刻含义,往往只理解语言的字面含义,说明幼儿的思维具有表面性的特点,即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考点解析】3.答案是B。小明的行为表现出他还未形成“守恒概念”,这是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特点。

【考点解析】4.答案是B。幼儿在三山实验中的表现说明幼儿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的特点,这是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的特点。

二、简答题

1.【考点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思维工具发展特点的理解。

【答题要点】

(1)第一阶段: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2)第二阶段: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

(3)第三阶段: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注意在每点回答时要适当展开分析或举例说明。

三、材料分析题

1.【考点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幼儿思维特点以及相应教育方式的理解。

【答题要点】

(1)茜茜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她的思考受到事物具体而形象的外部特征的限制,只认识到事物的表面特征,而认识不到事物的本质。所以当她看到薄饼和小球的形状不一样时,便以为两者的重量也不同了。而莉莉具有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萌芽。她能够认识到虽然薄饼和小球的形状不同,但它们仍然是一样重的,因为她能够摆脱事物表象的限制,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2)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进行适合儿童的教学:利用形象化的图片、玩教具、语言等;开展分类练习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