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优化

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优化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A.访谈法B.实验法C.观察法D.作品分析法观察法的含义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基本上,实验室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命题点4:实验法实验法即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通过人为操纵某些因素,以检定两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因变量前后测之间的差异,视为自变量的影响力。

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优化

【本节考纲考点】

1.掌握观察法的含义、分类及其具体方法的含义。

2.掌握谈话法的含义和分类。

3.掌握作品分析法的含义、儿童成长档案的含义。

4.掌握实验法的含义、分类及其基本要素。

5.了解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的含义。

【历年真题再现】

一、选择题

【2013下】5.为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

A.访谈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考点】观察法的含义

【2015上】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考点】实验法的含义

【2015下】3.教师根据幼儿的图画来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 )。

A.观察法 B.作品分析法 C.档案袋评价法 D.实验法

【考点】作品分析法的含义

【本节备考指导】

本节复习的重点是掌握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的含义,注意辨析。历年真题题型多见于选择题。

本节复习的难点之一在于辨析观察法中的一些具体方法,要注意梳理其关键特点:

(1)日记描述法:长期的跟踪观察;日记形式记录观察。

(2)轶事记录法:记录认为重要的或觉得有兴趣的行为;不受时间或情境的限制。

(3)实况详录法:详细、完整地记录被观察对象的所有行为。

(4)时间取样法: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记录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

(5)事件取样法: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不受时间间隔和时段规定限制。

(6)等级评定法:对行为做出评估,确定等级;往往是事后进行评定。

(7)行为检核表:清单式的表格;观察该行为是否出现。

本节复习的难点之二在于辨析实验法中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含义。基本上,实验室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换句话说,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无关变量是干扰因素。

【命题考点精讲】

命题点1:观察法

1.含义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并根据观察结果判断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方法。

2.分类

(1)按时间:长期观察、定期观察。

(2)按范围:全面观察、重点观察。

(3)按观察者的参与性: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是指研究者不同程度地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群体中,从内部观察并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与活动过程。

非参与性观察是指观察者不介入观察对象的活动,以局外人和旁观者的身份从外部了解观察对象。

(4)按规模:群体观察、个体观察。

3.观察的具体记录方法

观察的具体记录方法包括描述观察法、取样观察法、观察评定法。描述观察法又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实况详录法。取样观察法包括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观察评定法包括等级评定法、行为检核法(也称清单法)。

(1)日记描述法:对观察对象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以日记形式记录观察对象行为表现的方法。

(2)轶事记录法:不受时间或情境的限制,不需事先设计好表格,不需对所要观察的行为下定义,只要认为重要的或觉得有兴趣的幼儿行为,在观察之后都可以记录下来。

(3)实况详录法:在一段时间内详细、完整地记录被观察者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

(4)时间取样法: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方法。

(5)事件取样法: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一旦事件出现就立即观察,观察事件的全过程,注意情景和背景,不受时间间隔和时段规定限制。

(6)等级评定法:对行为特征如何呈现,及其在程度上的差别做出判断,确定等级,即将观察所得信息数量化,它往往在事后依赖记忆做出评定,是对行为事件做出评估。

(7)行为检核表:将要观察的行为项目列成清单式的表格,然后通过观察检查该行为是否出现的一种方法,不提及行为出现的详细情况和背景。

命题点2:谈话法

谈话法就是根据研究目的,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的看法和态度。

1.分类

(1)按谈话对象:个别谈话、集体谈话;

(2)按谈话次数:一次性、多次;

(3)按谈话方式:直接谈话、间接谈话;

(4)按控制程度:结构式、非结构式、半结构式。

结构式访谈也称标准式访谈,它要求有一定的步骤,由访谈员按事先设计好的访谈调查提纲依次向被访者提问并要求被访者按规定标准进行回答。

非结构式访谈也称自由式访谈。由访谈员按一个粗线条的访谈提纲或某一个主题,与被访者交谈。这种访谈是访谈双方相对自由和随便的访谈

半结构式访谈介于结构式访谈与非结构式访谈之间。

命题点3:作品分析法(www.xing528.com)

作者分析法是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经验,对研究对象的作品(如作业、日记、绘画、试卷等)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学前儿童成长档案:有意识地收集和汇总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创作的作品、活动照片、轶事记录等各种资料,多角度反映幼儿的成长过程。

命题点4:实验法

实验法即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通过人为操纵某些因素,以检定两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

1.分类

(1)实验室实验:人为创造高度控制环境,能有效控制无关变量,获得精确结果,但结果的推广受限制。

(2)自然实验:利用实际自然情境,只能尽量控制无关变量,持续时间较长,结果便于推广。大部分教育实验为自然实验。

2.基本要素

(1)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基本上,实验室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换句话说,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无关变量是干扰因素。实验法的设计基本思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最大化,让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凸显;二是使无关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最小化,不让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干扰作用或使这种干扰作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主要有:随机化、恒定、平衡、消除,以及盲法、统计控制等。

(2)前测与后测:在简单实验设计中,受试者首先作为因变量接受测量(前测),然后接受自变量刺激,之后作为因变量在接受测量(后测)。因变量前后测之间的差异,视为自变量的影响力。

(3)实验组与对照组:消除实验本身影响的首要方法是采用对照组。简单说,我们把受到刺激的组称为实验组,没受到或者受到不同刺激的组称为对照组。

命题点5: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也称书面调查法或填表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

问卷的基本结构是:

(1)前言:写在问卷开头的话,一般包括调查者身份介绍、调查的目的与意义、匿名保证等。

(2)指导语:旨在告诉被调查者如何填写问卷。

(3)问题与答案:问卷的主体,一般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问题。

(4)结语。

问卷的回收率:如果低于70%,说明问卷设计问题比较大。有效回收率指扣除废卷后的回收率。

命题点6: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命题点7: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本节考点知识点小结】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地观察的一种方法。在不同情景和研究目的下,研究者选择不同的具体观察方法。观察的具体记录方法包括描述观察法、取样观察法、观察评定法。

谈话法是一种谈话的方式。根据控制的程度可以分为:结构型、无结构型和半结构型访谈。结构型访谈有一定的步骤,有事先设计好的访谈调查提纲。非结构型访谈也称自由式访谈。

作品分析法是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学前儿童成长档案是一种典型的作品分析法,通过收集和汇总幼儿成长过程中创作的作品、活动照片、轶事记录等各种资料,多角度反映幼儿的成长过程。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些变量,来研究这些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实验法的基本要素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前测和后测;控制组和对照组。

问卷调查法的特点是事先设计好问题的书面调查方法;个案法是针对个别儿童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是在真实自然的情景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过关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观察记录儿子从出生开始的成长过程,连续跟踪观察808天,在此基础上写出了《儿童教育心理学》一书,请问这种观察法是( )。

A.轶事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时间取样法 D.间接记录法

2.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没有主题的,不受任何时间条件限制的记录法是( )。

A.轶事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连续记录法 D.间接记录法

3.某观察记录不对观察到的具体事实进行描述或记录,而是在观察后,对观察对象较为稳定的行为特性进行评价,该记录方法最有可能是( )。

A.事件取样法 B.等级评定法 C.频率计数法 D.符号记录法

4.宜用于记录观察的研究对象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的时间等方面资料的表格记录表是( )。

A.事件取样记录表 B.时间取样记录表

 C.行为核对表 D.等级评定记录表

5.在“幼儿在游戏中社会参与程度的研究”中,研究者先将反映幼儿游戏中社会参与程度6种行为类型的操作定义制定好,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次观察每个儿童一分钟,并根据儿童社会参与程度和6种游戏行为类型的操作定义,判断每个儿童这一分钟的行为属于哪种类型,记入观察记录表。请问这是什么观察法( )。

A.事件取样法 B.时间取样法 C.行为核对表 D.等级评定法

6.( )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结果或造成的影响因素,是一种结果变量。

A.因变量 B.无关变量 C.控制变量 D.有关变量

7.关于个案法说法正确的是( )。

A.个案法的研究内容狭窄 B.个案法的结论具有普遍推广性

 C.个案法适于研究个体差异化的问题 D.个案法不适于婴幼儿研究

【本节过关自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考点解析】1.答案是B。此题考的是日记描述法的含义。

【考点解析】2.答案是A。此题考的是轶事记录法的含义。

【考点解析】3.答案是B。此题考的是等级评定法的含义。

【考点解析】4.答案是A。此题考的是时间取样法的含义,注意与事件取样法进行区别。

【考点解析】5.答案是B。此题考的是时间取样法的含义。时间取样法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题目中“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次观察每个儿童一分钟”的描述可以判断为时间取样法。

【考点解析】6.答案是A。此题考查的是实验法中因变量的含义。

【考点解析】7.答案是C。此题考查的是个案法的含义。只有C选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正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