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档案管理的创建期优化

企业档案管理的创建期优化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1965年是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形成期。微观角度的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企业自身来说,其管理模式参考了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根据政府管理机构设置企业的管理机构,各级党组织是最高的领导机构,厂长等负责人则负责行政方面的管理。在企业档案管理方面,采用的是对口管理模式,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档案资料室,并接受上级的监督和指导,这种对口管理模式使档案管理具有分门别类的特性。

企业档案管理的创建期优化

1949—1965年是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形成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也开始了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探索,在这一时期,国营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产生了大量的科技档案,为保证这些科技档案的有效收集、整理和利用,企业创建了科技档案管理体制,这可以看作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前身。

(1)宏观角度的企业档案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数量极大的技术图纸、资料等,如何对这些技术文件和档案进行管理呢?这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合理的机构。

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下,当时的企业是具有行政性质的组织,政府全面参与企业的管理,呈现出“政企不分,以政管企”的特点,企业不仅有自己的行政级别,还有上级主管部门。

为了方便对这些科技文件和档案的合理保存和利用,195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指出,“档案工作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地管理国家档案,……”,随后国有企业开始建立集中和统一的档案管理体制,加大对企业档案的管理力度,采用以专业为基准的统一管理模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各级行业主管部门都可以指导、监督、检查企业档案工作。(www.xing528.com)

(2)微观角度的企业档案管理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企业自身来说,其管理模式参考了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根据政府管理机构设置企业的管理机构,各级党组织是最高的领导机构,厂长等负责人则负责行政方面的管理。

在企业档案管理方面,采用的是对口管理模式,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档案资料室,并接受上级的监督和指导,这种对口管理模式使档案管理具有分门别类的特性。

从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来看,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企业档案管理制度虽然在内容上不够完善,缺乏系统管理,各种专业的档案的相关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但仍然形成了以归档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档案制度,比如分类编号的方法、保密检查制度、科技档案统计工作办法等,为后来的专业档案相关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