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告片的复兴和观影人时代中的重复观影

预告片的复兴和观影人时代中的重复观影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是说,我们进入了一个只有重复观影人才会进影院的时代。与这种趋势并行的,是海外片与国产片观众数量的逆转。不过,美国的重复观影人跟日本不同的是,他们不一定真的想看电影,有时候只是为了见朋友。那就是预告片卷土重来。对定期去电影院的人来说,预告片就是情报来源。电影公映的世界里,单从预告片的处理方式来看,也呈现出社会主义习惯的统一规格的一面。

预告片的复兴和观影人时代中的重复观影

这个时期,我在关注横幅海报的同时,还关注“预告片”。 20世纪 50—60年代,电影是大众娱乐之王。人们从哪里得到电影情报呢?看预告片。来电影院的观众在正片的前后可以看到预告片,然后决定下次要看哪部电影。下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完预告片再决定下下次的。这样反反复复,看电影变成了一种习惯。

东映的黑帮电影、东宝的无责任系列和社长系列、大映的座头市和眠狂四郎系列……每周都有新片上映的B级片时代终结后,电影人口就逐年减少。

与此同时,获得电影情报的手段,从预告片或报纸转移到了情报杂志《PIA 》。再后来经过电视广告的时代、互联网时代,等我回过神来时,时代兜兜转转,又回到了预告片时代。

根据我的分析,我觉得事情发展是这样的:

以前,看电影是国民习惯。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一听说有好玩的电影上映,就一堆人涌入电影院。但是从某一时段开始,运动戏剧音乐等,娱乐的种类开始细分,于是电影也被当作兴趣之一加以对待,“看电影的人”开始固化。

这样看来,也许是时代逼着大家选择成为某种兴趣的爱好者。这样,成为电影迷的人,一年中会进电影院十到二十次,喜欢的作品甚至会看两三遍,而一般人一年进电影院两三次。因为可以租片看,有些人甚至连电影院都懒得去。

就是说,我们进入了一个只有重复观影人才会进影院的时代。这些人会去的电影院基本上也都选好了,无论什么电影,只要上映就会去看。

与这种趋势并行的,是海外片与国产片观众数量的逆转。有很长一段时间,看国产片会被人盖章定性为“性格阴暗”!但是进入 2000年前后,海外进口片一蹶不振,日本国产电影复活了。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就是《跳跃大搜查线》(1998年),这样一部全新的青春电影与宫崎骏的作品汇集了广泛的观众层来观影。不过除此以外的作品,多数还是固化的影迷去反复观看。

2000年以后,全年的观影人次从1.6亿向1.7亿推移。我个人的判断,是 500万~600万重复观影人,反复去电影院支撑着这个数字。

类似现象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早就出现了。美国的情况更极端,受欢迎的超级大片,同一个人甚至可以反复看十几遍。在他们的带动下,数亿美元的高票房电影诞生了。从近几年来看,《复仇 者联盟》(2012年)和《冰雪奇缘》(2013年)就是很好的例子。

不过,美国的重复观影人跟日本不同的是,他们不一定真的想看电影,有时候只是为了见朋友。电影院变成了社交场所,热门的电影大家都会去看,场面十分热闹,堪称一大盛会。(www.xing528.com)

每到《星球大战》的新作上映时,队列都十分惊人,大家都享受着扮装以及跟家人和朋友一起去游玩的乐趣。参加电影首映这种盛会,还有自娱自乐的成分在里面。

我虽然没打算采用美国人的方式,但就结果来看,《幽灵公主》和《千与千寻》引发的社会现象,已经十分接近美式的集会电影。

用大量宣传制造出集会感,这是有意为之。不过这之后发生的事,就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了。首映日排起长龙的景象被新闻播出后,不是电影迷的人也开始蠢蠢欲动:“既然是这么好看的电影,那我也去看看。”实际看过之后,发现故事复杂,画面的充实度也很高,只看一遍无法充分理解,结果有热情的人就会反复去看好几遍,于是就出现重复观影的现象。

这件事的好坏姑且不论。随着影迷和反复观影人的增加,会发生什么事?那就是预告片卷土重来。对定期去电影院的人来说,预告片就是情报来源。这样一来,就等于回到了B级片时代。

不过,影院多厅化之后,预告片的制作也出现了各种制约。以前一个影院只有一个大荧幕,最多放一到两个预告片,大多可以放3~5分钟那么长。

但是多厅就意味着很多作品可以同时上映,“近日上映的电影”通常有十多部。当然,每部电影都会放预告,所以每部预告片必须尽量短,于是就形成了“预告片的长度在 1分30秒以内”的标准。集中介绍各种作品的“东宝电影新闻”更短,一部作品只有 15秒到30秒。

不过对我们制作人来说,还是希望预告片越长越好。《幽灵公主》时放了4分 15秒的宣传影像做预告片,说实话每部我都想做这么长。不过,这样就跳出了其他电影预告片遵守的标准框架,也会引发各种问题。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十分抱歉。

我因为想让大家看到更多的场面,不知不觉中就超出限制剪出超长的预告片。因为是用心剪出来的预告片,发行公司东宝和影院方面也只好硬着头皮去放。结果,就是其他电影公司抱怨“不公平”,这样的事屡次发生。特别是在《起风了》的时候,4分多的超长预告在其他电影的正片结束后放出来,就出问题了。观众表示:“刚看完电影的余韵就这样被冲散了。”因为出现很多这样的抱怨,最后就变成在电影开始之前播放预告片。

这件事姑且不论。电影公映的世界里,单从预告片的处理方式来看,也呈现出社会主义习惯的统一规格的一面。但是你要说完全 自由竞争的市场原教 旨主义更好吗?也不见得,这样会失去很多东西。所以哪种才是正确答案呢?我也不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