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原则及优化措施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原则及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有调查研究表明,家长和教师的关注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家长往往更加关注幼儿在园的人际交往与学习情况,而教师则更加关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家长工作的平等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有教师希望并要求家长无条件地配合幼儿园班级的各项工作,较少或基本不考虑家长的想法和需要,家长常常处于被支配者的地位,教师成为手握教育特权的施令者。教师与家长是合作的关系,他们互为伙伴。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原则及优化措施

(一)目的一致性原则

目的一致性原则指家长和教师在互动合作的过程中,需抱着一致的教育信念,目标要协调统一,教育要行动一致,向幼儿提出相同的要求。无论是在教育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尽可能避免发生分歧,如培养的幼儿自主能力,教师通常会要求幼儿自己穿衣、叠被子,自己使用筷子吃饭,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回到家中,家长代替幼儿做他能做的事,剥夺幼儿独立自主的权利,也抹杀了教师的教育期望,这样对幼儿行为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另外,有调查研究表明,家长和教师的关注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家长往往更加关注幼儿在园的人际交往与学习情况,而教师则更加关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于关注点的差异,教师与家长之间容易产生误解,影响家园合作的效果。因此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与家长保持目的一致、步调统一、协同合作,幼儿才能获得良性的发展。

(二)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是指家长和教师作为家园共育的合作主体,共同承担着教育幼儿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拥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家长工作的平等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他们处在相同的位置,教师应当尊重家长,跟家长平等交流。但事实上教师与家长却长期处在非对等性的地位,存在着教师“训导家长”和“讨好家长”两种不同的倾向。有教师希望并要求家长无条件地配合幼儿园班级的各项工作,较少或基本不考虑家长的想法和需要,家长常常处于被支配者的地位,教师成为手握教育特权的施令者。而有的教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会刻意地迎合、讨好家长,教师成了看护者、照料者甚至保姆,家长则成了领导、上司。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教师与家长是合作的关系,他们互为伙伴。教师不能站在制高点去评判家长的行为,不宜用师者的口吻去教导或训斥家长,同时也不能一味地去迎合家长,而应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传输信息,同时注重信息的反馈,鼓励家长向教师表达自己的疑虑与意见,让家长知道教师和家长一样都关心幼儿的发展,都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者。当与家长出现误会时,要以平和的语气与家长解决误会。二是家长之间是平等的。在家长工作中教师应当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家长,赋予每个家长平等的话语权、参与权与管理权,不因其社会地位、经济水平高而使其享有更多的特权。总之,家长工作的利益中心是幼儿,任何的沟通、交流、合作都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三)因人而异原则

因人而异原则指教师在进行家长工作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家庭的特点,如家庭成员构成、教养方式、生活习惯、教育背景都等,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与互动手段。每个家庭背景有差异,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不同,在育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教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因人而异。面对年轻家长,老师应提供更多的育儿指导与帮助;面对经验丰富且颇有育儿经验的家长,老师可积极与他交换意见,邀请他为其他家长进行经验分享;面对祖辈家长,老师应当更有耐心,对他们的教育理念表示理解与尊重;面对享有优势资源的家长,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其自身资源。值得一提的是,因人而异并不代表趋炎附势,不因家长拥有良好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而另眼相看或区别对待。反之,因人而异的原则同样是建立在平等性原则之上的。

(四)理解性原则

理解性原则指在家长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对家长应做到最大的理解和包容,用最大的耐心去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双向的、平等的,但教师作为互动沟通的主动发起者,理应自觉承担更多的责任。很多家长特别是祖辈抚养者或文化水平较低者,常常缺乏必要的教育常识,教育观念也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对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深信不疑;有的家长对幼儿园期望过高,要求甚多,不能容忍教师工作出现任何的偏差,有时会“百般刁难”教师。面对此类“胡搅蛮缠”“爱挑剔”的家长,教师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而应尽量满足家长的要求,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乐意与家长交谈,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表现,对不放心幼儿的父母,教师应帮助其调整好的心态,请家长来园观看幼儿的半日活动,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总之,教师应以最大包容接纳对待家长,对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给予肯定,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信念,以一颗细致的心来应对家长的挑剔,以宽厚的胸怀来接受家长不同的意见,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家长的埋怨,以专业的教育行为来取得家长的信赖。(www.xing528.com)

(五)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指幼儿园家长工作是幼儿园与家庭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教师单向的给家长输送教育影响,家长也要参与到幼儿园教学、管理。正如在瑞吉欧学校里,家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者”或“顾客”,而是“合作伙伴”,幼儿教育是家长、教师、社区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形成有效的对话、协商的过程。但在实际家长工作中,存在着家长认识不充分,参与度不高或被动参与的情况,教师单向传授经验,要求“家庭无条件的配合幼儿园”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家长工作质量。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家长工作并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工作,也需要家长真真切切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而不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并非“单向式”,而是“双向互动的”。教师以真诚、信任的态度吸引家长加入到家园共育中来,为家长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积极探索组织各类活动,组建家委会,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真正融入幼儿教育,参与幼儿的成长,帮助家长树立权利与义务并重的意识,实现由“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以合作伙伴的姿态与教师、幼儿园一起,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助力。

(六)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指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阶段性的,而是贯穿于幼儿在幼儿园成长的始终,从走进幼儿园到离开幼儿园再到进入小学教育,教师都应当持续地做好家长工作,对幼儿保持持续的关注,与家长密切互动,而不是带着功利性,更不能把它作为一项工作去应付。[1]家长工作是琐碎的、细致的,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这使很多教师常常虎头蛇尾、流于形式的工作,很多家长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也随之下降。如何保障家长工作的持续开展呢?第一,制定系统、科学、具体而周密的工作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给家长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二,建立针对家长、教师的考核激励制度。通过制度,家长与教师互相监督,防止懈怠。后文会具体谈到相关制度。第三,及时根据反馈调整工作的进程。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执行预先的计划,也会使工作效率低下,家长成就感降低,出现逃避、拖延、推诿等现象。教师在家长工作中也要自我反思,根据幼儿、家长的反馈灵活调整工作形式。

(七)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指家长工作内容应全面具体,形式丰富多样,涉及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如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和为家长设咨询服务点,向家长传授教育幼儿的知识与方法,或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设立专门的家长参观日,便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下文会具体谈到家长工作丰富多样的内容与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