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游戏绳翻格跳的项目案例

民间游戏绳翻格跳的项目案例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游戏项目及经验,我们在班级区域中投入10本民间游戏图画书,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图5.3-1《民间游戏——绳翻格跳》的项目网络图三、项目目标1.预设目标利用多种游戏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表5.3-1《民间游戏——绳翻格跳》项目主要学习内容续表5.3-1六、跳格子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一)什么是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绳翻格跳的项目案例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幼儿园大班 教师:郭惠玲

一、项目来源

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游戏为主。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游戏项目及经验,我们在班级区域中投入10本民间游戏图画书,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图书中内容的兴趣浓厚,游戏画面激发大家进行即兴游戏,自发性组织游戏的氛围迅速形成。源于孩子们的兴趣,我们走向项目探索活动,让孩子们深入认识民间游戏。

二、项目网络图

《民间游戏——绳翻格跳》的项目网络图如图5.3-1所示。

图5.3-1 《民间游戏——绳翻格跳》的项目网络图

三、项目目标

1.预设目标

(1)利用多种游戏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2)发展手眼协调性和动作灵活性。

(3)提高游戏能力,与同伴一起开展游戏活动。

(4)培养规则意识。

(5)学习旧游戏的玩法并尝试进行创编新游戏。

2.生成目标

(1)培养阅读兴趣,渗透看书方法。

(2)乐于与同伴分享书中的故事,表达清晰。

(3)大胆向身边人请教,懂得有礼貌地进行提问。

(4)积极参与班级的环境布置,乐于动手操作。

(5)遇到困难会进行团队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6)认识线描,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

(7)尝试用粉笔进行创作,分享作品。

(8)能与同伴一起愉快地进行创作和游戏。

四、项目的驱动性问题

(1)驱动性问题:身边有什么游戏?

(2)幼儿生成的问题链:

①跳格子的问题链如图5.3-2所示。

图5.3-2 跳格子游戏的问题链

②翻花绳的问题链如图5.3-3所示。

图5.3-3 翻花绳游戏的问题

五、项目主要学习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学习内容如表5.3-1所示。

表5.3-1 《民间游戏——绳翻格跳》项目主要学习内容

续表5.3-1

六、跳格子项目具体实施过程

(一)什么是民间游戏?

教师在语言区域投放了10本民间游戏故事绘本。打开绘本《抢椅子》,熟悉的游戏规则及玩法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拿着书边阅读边试着玩,有老鹰抓小鸡、转陀螺、跳格子、翻花绳等,但是孩子们原有的游戏经验较为碎片化,游戏经验不足(图5.3-4)。

自发游戏结束后,大家集中在一起讨论。教师引导:“孩子们,我们聊一聊民间游戏好吗?”轩轩随即问:“什么是民间游戏?好不好玩?”其他孩子也接着说:“我也想玩,老师,你教教我们吧!”教师保留了答案,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

图5.3-4 语言区域投放的绘本和抢椅子游戏

放学时,孩子们在一起讨论民间游戏的来源。

安安:从机器里出来的。

轩轩:是爸爸妈妈下载来的。

燕燕:不是,是从发明家那里来的。

希希:游戏是可以做出来,可以玩出来的。

……

第二天,孩子们继续讨论一会儿要玩什么游戏,揣摩书里的游戏是怎样玩的。

瑜瑜说:“可以去问其他老师啊!”大家点头,便跑到大一班去问,大一班的冯老师用图片为他们介绍。

有个别孩子提出还可以上网查。孩子们有意识地使用工具查找民间游戏,但记不下来。有孩子说:“我们每个人都记下自己的吧!”于是孩子们各自记下自己负责的游戏玩法。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与同伴猜想民间游戏是从哪里来的。

(2)懂得向他人请教,利用网络平台获取信息。

(3)围绕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讨论。

(4)尝试将自己获得的信息在集体面前分享。

2.教师反思

好动、贪玩是幼儿的天性。面对新颖的游戏,幼儿表现得好学、好问,乐于向成人请教,知道了游戏是通过传授代代流传下来的,大人和孩子都爱玩。虽然幼儿在分享时说不出具体玩法,但在向大人请教后,能够弄明白民间游戏的来龙去脉。

(二)民间游戏怎样玩?

民间游戏项目众多,引发了孩子强烈的好奇。

餐后活动时,燕燕盯着正在转的陀螺看,宏宏说:“你的陀螺开始减速了。”菲菲说:“要大力一点才能转得久。”玩绳子的轩轩说:“不是那样摆的,是这样啊!”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游戏经验尝试着玩,但对玩法和规则都一知半解,游戏时因规则、玩法不一而时常争执(图5.3-5)。一次,恰逢家委会活动,便请大人来评判对错,家委们耐心地回答孩子们的问题,让孩子们了解了正确的玩法。

图5.3-5 孩子们在游戏中产生了争执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通过自主阅读,获得民间游戏的信息。

(2)根据自己对游戏玩法的理解,初次尝试游戏。

(3)游戏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尝试寻找方法解决。

2.教师反思

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自主阅读和解读画面的能力。10本民间游戏绘本引起了幼儿的游戏欲望,他们自发探索游戏的玩法,意见不一致时会向大人进行验证,在家长耐心的解说下问题得以解决。幼儿虽然经过访问积累了一定的游戏经验,但这些经验都不全面,经常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区域的材料及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在幼儿园里全级开展民间游戏共创教育环境,因此同级的教师也是孩子项目里持续学习的支持者。

(三)民间游戏太多,记不住怎么办?

孩子们讨论:怎样记住更多的游戏玩法呢?有的孩子想到拍照,于是四处借手机相机;还有的孩子想到可以画出来。随着项目的开展,环境的创设也启动了。大家一起商量要如何布置环境,经过小组讨论后再在全班分享。有的孩子提出:“可以看抖音、上网下载,把喜欢的游戏画出来,再贴出来。”

由于幼儿对于环境的布置能力不足,家长也应参与环境创设。幼儿在成人支持下做力所能及的事,建立了主人翁的意识。民间游戏环境的创设让环境与项目相互结合,促进了幼儿的和谐发展。如此一来,户外活动与班级活动互相衔接,项目的探索持续推进。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在民间游戏项目中,了解游戏材料的制作。

(2)尝试记住新的游戏玩法及规则。

(3)反思自己的不足,尝试寻找帮助自己记住民间游戏的玩法。

(4)参与环境布置,为班级的环境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想法。

(5)在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学习民间游戏,在做中学。

2.教师反思

本次活动中,从利用环境创设吸引幼儿的角度,在邻班教师的示范下让幼儿认识了打陀螺、抛石子等游戏项目,幼儿都格外认真。

通过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幼儿、家长的游戏经验,能够帮助项目主题确定方向。梳理幼儿问题预设网络图和项目目标时,发现幼儿对“民间游戏”四个字不理解,但他们此前都玩过个别民间游戏,如“丢手绢”“抢椅子”“木头人”等。在第二次团讨中,让幼儿讨论“你喜欢玩什么游戏?”的话题,同时也对家庭进行调查,以问卷、个别谈话的形式等对幼儿的游戏经验进行了解。进入探索阶段后,可遵循幼儿的想法,以跳格子和翻花绳作为下一步开展的游戏项目。

(四)民间游戏小主人:你的格子为什么画得那么小?

确定要探索的游戏项目后,将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分为三个级别进行评价。教师用文字呈现量规的内容,孩子们以图形符号来协助理解量规制订的内容,以便各小组在活动过程中进行量规评价时使用。

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有的孩子把游戏格子画得很小,其他人根据游戏经验判断格子不合格。这时有孩子发现了操场上的格子,说:“下面也有跳格子,你们快来看!”贤贤看完就说:“对!就是要那么大。”由于孩子们还不明白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画的时候觉得大的格子,站起来要跳的时候发现还是很小。不过,虽然格子很小,但也挡不住孩子们的兴趣,小也有小的玩法。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尝试用比较、目测的方法判断格子阵的大小。

(2)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跳格子游戏。

2.教师反思

大班的幼儿能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在与同伴进行游戏时发现问题。在项目中,应让新旧经验进行碰撞,引发幼儿对游戏的质疑,促使其在游戏中边玩边修正,形成独特的游戏项目。

(五)民间游戏小主人:跳格子时,小沙包有什么用?

孩子们天生模仿力强,纷纷借助生活中的物品尝试设计成跳格子游戏(图5.3-6)。活动结束前,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分享:

宏宏说:可以用梯子跳。

琳琳说:可以先画好然后再跳。

希希说:可以画不同形状的格子。

琳琳说:可以单脚跳。

诺诺说:两个格子就用双脚跳。

图5.3-6 孩子们分享跳格子游戏的玩法

玩中学,学中玩。就这样,一个游戏结合多人的想法变成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孩子们根据原有经验,根据不同数字用单、双脚来跳,格子的形状也各有特色。琳琳的这一组有点特别,游戏中要加入小沙包,这个小沙包原本是幼儿园的游戏区域里用于抛沙包游戏的。大家觉得有趣,并纷纷向琳琳她们请教——这就是游戏给孩子们带来的主动性学习。小小沙包提升了游戏难度,也增添了趣味,做到一物多玩。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尝试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创意跳格子游戏,并制订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2)与同伴友好相处,通过团讨设计自己小组的跳格子游戏。

2.教师反思

幼儿的模仿能力强,学会了借鉴他人的新颖想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游戏中,也知道要在身边的物品中去找灵感,结合物品的外形进行游戏的设计,不断思考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六)民间游戏小主人:为什么其他小朋友的玩法和我不一样?

当孩子们互玩对方的游戏时,有比较,也会思考:“为什么其他小朋友的玩法和我不一样呢?”民间游戏的玩法、规则有地方特色,结合了实际环境。这也是民间游戏适合大众的优点之一,并且民间游戏可以降低难度以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传统的游戏玩法适合过去孩子们的能力水平,而当下的孩子们能力与之不同。通过项目式教学法能让孩子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和能力水平去创造属于他们的游戏。

图5.3-7 幼儿认真观察他人的游戏

五花八门、玩法奇特逐渐成为孩子们游戏的特色。在探索玩法的过程中,孩子们观察他人的跳法,提出质疑(图5.3-7)。民间游戏的特点是灵活、即兴、简单、方便操作,孩子们没有能力去总结,但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尝试梳理游戏的玩法,并提出问题。

(2)创设游戏的能力得到提升。

(3)在操作中,摸索游戏的玩法和游戏规则。

2.教师反思

幼儿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词汇及积累的经验不足,不能梳理出疑问并清晰地口述,但还是勇于提出来。本项目中,在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梳理下,幼儿知道民间游戏的玩法多样,可以一物多玩,甚至还可以有更多的玩法。

(七)民间游戏小主人:为什么每次玩都是在乱跳?

完成跳格子游戏的设计后,许多孩子只要看见格子就往上跳。琳琳说:“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乱跳?”诺诺回答:“你不说你的游戏是怎样玩的,我们当然就乱跳啦。”

怎样让所有的小朋友都知道游戏玩法,不再乱跳呢?孩子们开始思考起这个问题来,琳琳说:“我来教你们。”这时大家都集中到操场,由琳琳来教大家玩。泳泳说:“那么多人玩到什么时候,要等多久呀?”

这时,贤贤在一旁开始画起他们组的游戏“跳飞机”,其他孩子也过去试。贤贤为了吸引大家来和他玩,在原来飞机的轮廓上加上一根根刺,取名为“小刺跳格子”。琳琳看到贤贤的游戏有了名字,也给自己的游戏起了名字:“小卖部跳格子”。

大家都争着玩这两个游戏,城城见了,就给自己的游戏起名为“小钟琴跳格子”。大家问他“小钟琴跳格子”游戏是怎样玩的,城城的脑筋转得很快,他学习了3年小钟琴,对小钟琴的形状很熟悉——两排数字、两排格子,很快就照着小钟琴的琴键画了出来。学习小钟琴的孩子很熟悉琴键的声音,很快就听着音阶跳了起来(图5.3-8)。就这样,每个孩子都加入感兴趣的跳格子游戏当中,大家在玩中不断完善游戏。

图5.3-8 孩子们听着小钟琴的声音玩“小钟琴跳格子”游戏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用演示、教授的形式进行游戏经验的相传。(www.xing528.com)

(2)乐于参与新的游戏项目,遵守游戏规则。

2.教师反思

发现其他幼儿参与新游戏时出现乱跳的现象后,提出问题的琳琳想出演示、教授的形式把自己的游戏经验分享给同伴。

(八)民间游戏小主人:谁的游戏最好玩?

“跳格子”游戏出现了三种形状的格子和不同的玩法,谁的最好呢?游戏的小主人都争着说自己的游戏最好玩。争强好胜是大班孩子的特点,孩子们都不愿输,各自在游戏上想尽办法,想创造出最好玩的游戏项目。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在玩中不断创新游戏玩法、完善游戏的设计。

“小卖部跳格子”中设置了一个关卡:“小卖部”。“小卖部”里有孩子们喜欢的食物的图片,前面增加了一个手脚并用的小游戏——这个游戏是孩子们在户外游戏中获得的游戏经验,琳琳和小伙伴玩过这个游戏后把它加进来,使得整个游戏的玩法很有挑战性。

“小刺跳格子”的想法来源于仙人掌,贤贤在玩法上结合了小沙包,玩的时候要听口令,摇铃一响就跳,格子形状有趣、富有游戏特色。

“小钟琴跳格子”的玩法对于没有音乐基础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城城在原来游戏的基础上修改了要求及规则,降低了难度,让大家都可以听琴声来做指令、进行游戏。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学会投票选出最好玩的游戏项目(图5.3-9)。

(2)知道投票的规定和相应的活动前准备。

(3)能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游戏项目和玩法。

(4)观察他人游戏时的表现,并及时进行提醒。

图5.3-9 孩子们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游戏

2.教师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学会用投票的方式选出喜欢的游戏。师幼为票选的场地进行准备,由幼儿布置游戏区域,并邀请中、大班的幼儿参与自己的游戏,以这样的形式推广创新的游戏玩法。

七、翻花绳项目具体实施过程

翻花绳是由一根绳子引起的游戏项目,在此次项目式课程中与跳格子项目同时进行。探索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量规的认识,知道量规的制订与他们的行为表现是有关系的,从中可以评价自己在项目过程中的成长。幼儿以小组和个人的形式进行一根绳子的游戏,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翻花绳的项目活动就这样开始了。

(一)民间游戏小主人:这根绳子是怎样玩的?

一天,几个孩子拿着绳子议论了好久,最终形成的思路是:要把绳子打结,才可以套在手上。可是大班的孩子不会打结,怎么办?孩子们又想到找老师,老师鼓励孩子们自己探索答案。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认真观察民间游戏绘本中的图画,解读步骤图。

(2)尝试翻花绳“降落伞”个人游戏,理解图示,逐步推理出翻花绳技巧。

(3)在自主阅读翻花绳故事绘本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推理能力。

2.教师反思

幼儿通过自主阅读游戏绘本,试着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学习翻花绳“降落伞”个人游戏,能够提高其推理能力;按步骤图示逐步学会个人翻花绳“降落伞”,可以建立幼儿学习游戏的自豪感,为学习其他翻花绳游戏奠定基础,增强自信心

(二)民间游戏小主人:不会打结怎么办?

孩子们为打结而苦恼,这时贤贤表示他会打结并演示给大家看。其他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专心学习,但学会的人不多。教师为鼓励孩子们认真学习,送给每人一条绳子回家练习,孩子们渐渐地都学会了打结。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学习用绳子进行打结,并解决游戏中打结的问题。

(2)乐于与同伴共同探讨打结的方法。

2.教师反思

打结是一种技巧,练习打结能够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锻炼手指精细动作。幼儿学会打结后,不但可用在翻花绳这一游戏中,在其他游戏中也可以用。

(三)民间游戏小主人:怎样才能翻花绳?

翻花绳考验孩子们的记忆力、逻辑能力。因为每个步骤都会有变化,要求孩子们有推理能力;绳子在手上翻来覆去,要求孩子们耐心地理解各个环节的变化,不能有一点差错。孩子们对于这个静态游戏也很用心,餐后是他们玩翻花绳最多的时间。大班的孩子们都喜欢在一起互动和交流,大家都在摸索中游戏。

航航学会打结后,便找老师陪他玩翻花绳,其他小朋友看见了,也围了过来。老师和航航手上的绳子像魔术一样,孩子们觉得很神奇,争相说:“我也要学,我也要学!”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知道在人数上的不同,有单、双人进行的翻花绳。

(2)感受翻花绳层出不穷的变化,激发游戏欲望。

(3)尝试学习两人合作的翻花绳。

2.教师反思

在绘本阅读中,幼儿自主学习单人翻花绳,也学会用绳圈进行翻花。幼儿在生活中虽然很少见到翻花绳,但在初探玩法后纷纷被吸引住了。目睹同伴玩双人翻花绳,更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开拓了幼儿的思维。

(四)民间游戏小主人:绳子为什么老是滑下来?

“为什么我的手指勾不住绳子呢?”诺诺问。手指的不灵活影响了孩子们的操作,为此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加强手指游戏,让孩子们进行手指训练,增强手指的灵活度。一周后,孩子们的手指可以钩住绳子了。

教师在游戏区域中投放的材料有长、短、粗、细、扁、圆等不同的绳子,让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绳子进行游戏,感受绳子与游戏之间的联系。有的家长教了几个翻花绳的动作:翻、勾、撑、压、挑、放等。但是孩子们听了后并不理解,教师便在游戏区域中投放图文并茂的图片,让孩子们在活动时可以理解这几个字代表的动作。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幼儿单人翻花绳能力进一步发展。

(2)尝试学习双人合作翻花绳。

(3)知道翻花绳过程中会出现“翻”“勾”的步骤,分享时也能准确表达出来。

(4)锻炼手指的灵活性。

2.教师反思

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幼儿的单人翻花绳能力得到提升,手指在进行游戏时灵活了许多;知道“翻”“勾”等动作,大胆使用不同的绳子进行翻花绳游戏,并总结出绳子与人、游戏之间的关系,如单人玩时不要用太长的绳子,双人玩时绳子要长些等。

(五)民间游戏小主人:怎样可以变出多种形状?

通过基础动作的学习和经验积累,以及多种多样的尝试,孩子们看到双人翻花绳时绳子的形状多变,每翻一下就会出现新的花形,十分新奇。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观察到,翻花绳的过程中绳子会有很多交叉点,交叉点变化后就能形成一个新的花形,那要怎样绳子才有更多的交叉点变化呢?由于翻花绳的变化是一环接一环的,让孩子自己创编有些难。于是教师邀请家长来园互动,孩子们也把翻花绳的玩法延伸到家里,与家人一起探索。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知道双人翻花绳会出现多个交叉点,每次捏住交叉点后能翻出新的花形。

(2)乐于参与家长助教活动,向家长学习翻花绳技巧。

(3)探索活动延伸到家庭,提升幼儿的翻花绳能力。

2.教师反思

本次项目中,幼儿在零基础的前提下进行游戏探索,虽然原有翻花绳经验不足,但幼儿很专注探索翻花绳的玩法,得到家长的良好反馈。教师应抓住这样的机会,让家长参与项目的开展,引导幼儿开展探究活动,不断提升其游戏经验。

(六)民间游戏小主人:一个人翻花绳是怎样做到的?

家长助教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一种新的游戏玩法。同样是单人翻花绳游戏,但是玩法和之前的不一样。孩子对单人连续多花形翻花绳的探索开始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终于玩会了比较复杂的单人连续翻花绳,也掌握了其中的规律,甚至还在家长的指导下熟练地运用百度搜索引擎来搜索、下载资料,再用打印机打印,方便自己学习新的游戏。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学习单人翻花绳连续变花形的新玩法。

(2)会在网上下载翻花绳玩法,并打印下来方便自己学习。

2.教师反思

翻花绳一物多玩,变化多样,玩法耐人寻味。幼儿在刚学习单人玩法时只能翻出一种花形,有了经验后,很快就学会了第二种单人翻花绳玩法。在此过程中,锻炼了手指屈、伸等动作,学会了撑开、压下去、挑上来等技巧。

(七)民间游戏小主人:翻花绳可以两个人同时玩吗?

孩子们在探索双人翻花绳的玩法时,谦谦说:“我们可以一起玩的。”轩轩说:“你看,绳子都拧在一起了。”谦谦说:“我们不用这个绳子,要用有弹力的绳子,没弹力的不好玩。”

通过玩不同的绳子,孩子们了解了各种绳子的性能,学会了对绳子在游戏中的适宜性进行判断。孩子们对于上穿下翻的动作都熟练后,才可以进行交替式或同步式的翻花绳游戏。学习翻花绳需要较长的时间,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耐性和专注力。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学会把双人交替进行的翻花绳转为双人同步进行。

(2)提高合作性游戏的能力。

2.教师反思

幼儿合作性游戏的能力明显提高,对于新玩法也能记住步骤了;还会尝试用不同质量的绳子进行同一个游戏并作比较,发现双人游戏时使用有弹力的绳子更适合操作,明白了绳子与玩法也要匹配。

(八)民间游戏小主人:幕布能用来表演翻花绳吗?

幕布是孩子们在科学区进行影子探索的工具,孩子们基于自己手指游戏的经验,玩着翻花绳,再用光把动作投射到幕布上,形成影子游戏(图5.3-10)。为提高游戏的乐趣,教师增设游戏区,投放各种材质的绳子,让孩子们学会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游戏。幕布的加入让大家都想以表演的形式介绍翻花绳,甚至想尝试多人的翻花绳。

图5.3-10 幼儿用幕布演示翻花绳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尝试三人的翻花绳游戏。

(2)提高幼儿思考能力,分析游戏中的玩法。

2.教师反思

在项目中,幼儿勇于探索三人的翻花绳游戏,乐于与同伴分享游戏中得到的经验,尝试为自己的游戏加入新材料,提高游戏的趣味性。

(九)民间游戏小主人:可以多人一起玩“蜘蛛网”吗?

孩子们在翻花绳游戏中,尝试多人玩多根绳子。翻花绳“蜘蛛网”的多人玩法是孩子们在书中看到的,后来经过他们简化,在不断增加绳子的同时,可以多人同时玩这个翻花绳游戏。游戏的难度不高,但考验同伴的合作力、配合度,可以提高孩子们在游戏中互相协作的能力。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模仿蜘蛛网的形状,多名同伴同时合作进行操作。

(2)感受多人一起游戏的乐趣。

2.教师反思

在探索翻花绳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同伴间互相学习、查阅资料、家长助教等,再不断内化,在团讨、梳理中提升了经验。幼儿在学习中认识了翻花绳的基本要点,锻炼了手指的协调性及灵活度,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师在观察和参与幼儿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思考问题,写反思、每日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十)成果展示

1.展示活动筹备

项目探索接近尾声,孩子们要将本学期的活动收获向家长汇报。展示的方式由小组来决定,教师支持活动的开展并提供所需材料,孩子们自主进行展示活动前期准备。

展示活动中,孩子们在自己的小摊位上展示自己的游戏,也让其他班级的家长体验民间游戏。由于活动是全园开放的,翻花绳吸引了很多家长。小班和中班的孩子没有接触过翻花绳,也以欣赏的角度来感受。

主题墙(图5.3-11a)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梳理墙。这是一面动态墙,因为孩子们进行项目探索的整个过程都在主题墙上呈现;主题墙也是一面回顾墙,可以帮助孩子们梳理游戏经验及获得的新知识。在环境方面,班级的民间游戏与同年级的其他班级进行整合,共同打造“民间游戏一条街”(图5.3-11b),把幼儿的游戏作品融进大环境中,把游戏项目进行共享。

图5.3-11 活动成果展示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尝试向家长、园内进行项目的汇报,设计、布置汇报场地。

(2)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把游戏传播出去。

3.教师反思

对外公开和汇报,分享新的游戏经验及创新游戏的过程,有利于幼儿梳理整个活动过程的经历。幼儿积累的游戏经验还有利于其自信心的培养,让其利用在探索过程中不断获得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游戏创新。在翻花绳项目中,环境中的材料和幼儿的经验产生互动,为幼儿的游戏创编增添了亮点。例如用幕布演示翻花绳,在原有的手指游戏经验中,幼儿结合翻花绳的技巧,组合成一边念“手指谣”一边在幕布前翻出对应花形投到幕布上的创新游戏玩法。

八、项目反思

本项目把传统民间游戏纳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通过环境创设彰显出其重要的教育意义,让环境与教育目标互相渗透与连接,凸现其教育价值。《指南》的社会教育建议中提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不同的群体的活动”,同时提出“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合作。

民间游戏中蕴含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其传承方式也不断在变化。本项目让传统游戏在幼儿期以自由、自主的学习方式得到传承,让过去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游戏在人们的生活中重现。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在解读幼儿行为的同时,教师的能力也得到提升。项目开展过程中,教师结合《指南》评价幼儿的活动及学习;在环境创设及一日活动中,教师、家长、社区做到支持幼儿的持续、延续性探索活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民间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浓浓的学习欲望,保持良好的心态持续学习,乐于跟教师、家长分享自己的收获,同伴间的学习也得到深层的发展。促进生生、师生、亲子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

九、附表

表5.3-2和表5.3-3所示分别为跳格子项目活动和翻花绳项目活动的框架。

表5.3-2 跳格子项目活动框架

续表5.3-2

表5.3-3 翻花绳项目活动框架

表5.3-4和表5.3-5所示分别为跳格子项目活动和翻花绳项目活动的评价量规。

表5.3-4 跳格子项目评价量规

续表5.3-4

表5.3-5 翻花绳项目评价量规

续表5.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