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梅号:中国第一艘日本赔偿舰接2

初梅号:中国第一艘日本赔偿舰接2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作为赔偿舰赔付的18艘“丁”和“改丁”型军舰中,共有4艘赔偿给了中国海军。四大战胜国获得的日本“丁”“改丁”赔偿舰[12]中国所获得的第一艘日本战时急造驱逐舰是“改丁”型中的最后一艘,即“初梅”号。根据中国海军的安排,日本赔偿舰统一先以“接”字头的临时舰名命名,“初梅”舰作为当批日偿舰中吨位仅次于“雪风”的大舰,获得了“接字第二号舰”的新名,简称为“接2”舰。

初梅号:中国第一艘日本赔偿舰接2

建成总数共计32艘的“丁”和“改丁”型驱逐舰中,至1945年日本战败时尚存23艘,其中部分因战败时就处在重伤无法航行的状态,后被拆解,剩余尚能航行使用的大多经历了先被改为特别输送船,继而改作特别保管舰,最后作为赔偿舰移交给中、美、英、苏战胜国,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赎罪。在作为赔偿舰赔付的18艘“丁”和“改丁”型军舰中,共有4艘赔偿给了中国海军

四大战胜国获得的日本“丁”“改丁”赔偿舰[12]

中国所获得的第一艘日本战时急造驱逐舰是“改丁”型中的最后一艘,即“初梅”号。该舰1944年12月8日在日本舞鹤海军工厂开工,舰名意为年初最早开花的梅树,于1945年4月25日下水,当年的6月18日竣工。该舰尚未来得及配属部队,旋于航试后的第8天(6月28日)在舞鹤海军工厂附近不到10海里处被美军飞机炸伤。紧急修复后,“初梅”舰在1945年7月30日被派前往小浜附近援救搁浅的同门姊妹舰“槙”,期间又遭到空袭受伤,等到返回舞鹤军港后,很快就迎来了日本的战败投降。[13]

1946年在日本鹿儿岛拍摄到的改为特别输送船的“改丁”驱逐舰“榉”,可以看到加装在军舰首尾和中部的临时舱房

和日本战败时残存的尚能航行使用的其他原海军军舰一起,“初梅”被盟军勒令解除武装,1945年10月5日销除了军舰舰籍,于12月1日定为特别输送船,负责将在海外的原日本军队和侨民运回日本本土。[14]当时为了将“改丁”型驱逐舰改作特别输送船,尽量多搭载人员,其改造的办法主要是在军舰首尾的原前后主炮位置上,以及军舰中部的原4联装鱼雷管位置上改造出称为船室、兵员室的临时舱房,用于增加舰上的居住容量。“初梅”虽然没有特别输送船状态的照片存世,但其改造情况应该与同型其他舰相似。根据一些现存的改为特别输送船后的“改丁”照片看,可能是出于航行时的使用需要,在拆卸武备和电子装备时,位于军舰前桅上的“22”号电探大多作了保留。

改造为特别输送船的“丁”型驱逐舰“桦”

1946年中,从海外运回旧日本军队和侨民的行动基本完成,驻日盟军总部将残存的日本军舰性质改为特别保管舰,拆除了特别输送船时期临时加盖的舱房,将所有残存军舰分别集中至横须贺、佐世保、舞鹤三地集中封存保管。“初梅”与姊妹舰“桦”“榧”“槙”“椎”等被看管在舞鹤,组成了舞鹤地区的驱逐舰保管群,等待命运裁决。[15]

1947年4月,美国远东海军司令部向日本方面下达命令,要求做好将特别保管舰赔偿给战胜国的各项准备工作,所有预备用于赔偿的日本军舰被按照舰种均衡分布的原则,重新编列为若干个组,由四大盟国代表抽签选取,“初梅”与“雪风”等被列在第一批的第二组序列中,集中至佐世保军港待命。当年的6月28日,中国海军代表马德建在东京盟军总部举行的抽签仪式上抽中了该组军舰。[16]7月1日“初梅”等首批日本赔偿舰从佐世保出发,于3日抵达中国上海,并在6日举行的受降仪式上正式由中国海军接收,就此成为了中国军舰。根据中国海军的安排,日本赔偿舰统一先以“接”字头的临时舰名命名,“初梅”舰作为当批日偿舰中吨位仅次于“雪风”的大舰,获得了“接字第二号舰”的新名,简称为“接2”舰。

1947年7月集结在佐世保等待出发的日本赔偿舰,右侧的舰群多为“丁”和“改丁”型驱逐舰(www.xing528.com)

当时的中国海军,经历了抗战时代的巨大牺牲,正踌躇满志地准备迈向久违的大海。不过显得有些尴尬的是,抗战胜利后面对大批到来的英、美援助舰和日本投降舰、赔偿舰,一时间中国海军出现了接管乏人的严重人员不足问题。因为英、美援舰大都状况较好,且装备齐整,补给物资充裕,英、美两国又负责帮助中国海军培训舰员,所以成为战后中国海军重点接收成军的军舰。与之相比,日本投降舰和赔偿舰则容易让人产生鸡肋之感。这些军舰大多舰况不佳,没有任何武器装备,且舰体的设计布局、舾装设备、内部的轮机等配置又都属于中国海军比较陌生的日本海军制式。在不可能得到日方培训和协助的情况下,要将这些军舰恢复到战备状态,需要付出比接收英美军舰更为繁重的工作和努力。在海军用人紧缺的时代,恢复日偿舰的工作就被作为费力不讨好而被搁置。也由此日本赔偿舰来华后,中国海军大多只是派出寥寥无几的临时看管人员驻舰值班、守卫,随后便将这些军舰移出黄浦江,抛锚于吴淞口外的海面,仍然置于封存状态。在海风侵蚀下,很多长期没有启封的日本赔偿舰最后落得报废拆解的下场。

比较幸运的是,可能因为“初梅”舰来华时的状况较好,其作为“接2”舰在东海之上被打入冷宫封存的命运仅仅只持续了半年多,在其他日偿军舰羡慕的眼神中被中国海军挑出,由海军江南造船所进行了武备安装和舰体维修保养,恢复到了可以作战使用的战备状态。1948年3月1日,“接2”舰入役,首任舰长是抗战时代曾被派英国留学参战、亲历过盟军诺曼底登陆作战的海军中校白树绵。4月16日“接2”舰的编制被明确,列编在海军海防第二舰队第四队的第八分队。[17]当年的5月1日,中国海军对日本赔偿舰全部重新命名,按照驱逐舰以带有“阳”字的中国城市名称命名的新规则,“接2”舰使用了当时河南省信阳县的县名命名,更名为“信阳”舰,定舷号“15”。[18]

关于“接2”舰为何能够如此之快就被恢复使用,除了该舰舰况较好的解释之外,另有一个诠释值得留意。曾担任过日降“长治”舰副长的海军军官安国祥对日偿舰的启用有过一段特殊的回忆:“海军当局只要你能设法联系上流失在民间之官兵,人数凑齐了,可以驾驶任何一艘‘日赔舰’,你就可以被任命为舰长。”[19]安国祥所说的流失在民间的海军官兵,实际上是指原汪伪政府的海军人员。因为汪伪海军受日本海军的影响较大,其教育、操典都和日本海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相比之下对日本海军的舰艇操作更为熟悉,抗战胜利后便将汪伪海军人员视作操作日本投降、赔偿舰的绝佳人选,推测“信阳”舰入役时,舰上也列入了大量的原汪伪海军人员。

由于“初梅”在成为“信阳”后的初期缺乏清晰的历史照片可资研究,现代已经很难揣度江南造船所对该舰的具体维护和改装情况,只有上世纪50年代曾经担任过“信阳”舰航海官的台湾地区海军将领黄宏基在回忆录中曾提及刚刚入役时的“信阳”舰武备配置情况。

20世纪40年代末期拍摄到的“信阳”舰照片,此时舰上已经完成了武备安装

根据黄宏基所述,“信阳”舰的首尾各换装了1门单装的4.7英寸口径炮充当前后主炮,在舰桥上及后烟囱前方的炮台上各安装1门2.5英寸口径炮,后烟囱后方的甲板室顶部安装2门40毫米口径高射炮,此外在舰桥前方两舷以及舰桥上,共安装20毫米口径高射炮4门。[20]这些武器多是原日本海军遗留在中国的装备,从型号上推测,其4.7寸口径主炮很可能是日本的“10年”式120毫米口径高角炮,而2.5英寸口径炮和20毫米口径炮可能是25毫米口径高射炮之误,其型号可能是“信阳”在“初梅”时代装备过的“96”式,而20毫米炮同时还可能是当时美式军舰上常见的“厄利孔”式,40毫米口径高射炮则可能是“博福斯”式。从武备的分布和数量上看,基本上都是在“初梅”舰旧有的各处炮位上安装,属于填空式的恢复武备,对舰体建筑应当没有太多的改造变动。因为当时中国海军并没有来自水下的威胁,且反潜装备本身难以获得,“初梅”原有的反潜武器,在“信阳”舰时代并没有得到恢复。除了武备之外,没有迹象显示江南造船所恢复该舰战力时安装了火控设备,整体看“信阳”与其说是驱逐舰,不若说是一艘炮舰更为贴切。

“信阳”舰武装入役时,正值国共内战愈演愈烈,当年的5月“信阳”即被派赴浙江,率同“海鹰”号炮艇前往舟山群岛的定海岱山、衢山等地搜索、进攻共产党游击队。当年的6月4日,在浙江海域巡弋的“信阳”还曾对侵入附近渔场的日本渔船实施过驱赶。当看到这艘青天白日旗飘扬,却带有日本海军驱逐舰外观的军舰时,不知渔船上的日本船员作何感想。

1948年年底,随着国军在内战战场上节节败北,国民政府开始加强长江防御,除了在沿江陆上布防外,包括“信阳”舰在内的海防第二舰队舰只也被调入长江协防。根据江防区的划分,“信阳”被分配在第一江防区,与“逸仙”“威海”“联荣”“美乐”以及第一机动艇队部分炮艇以江阴为基地,负责长江白茆沙至口岸一带的江上巡防,即长江江阴下游地区的巡防。“信阳”舰白树绵舰长的校友青岛海军学校出身的“逸仙”舰舰长宋长志为江防区指挥官。[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