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菲特教你成为股市巨头的秘诀

巴菲特教你成为股市巨头的秘诀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横股市的秘诀1999年年末,个人积蓄小有富足的我加入了一个由同校教师组成的投资俱乐部,在这个投资俱乐部里,大家会把钱凑到一起进行投资。这是因为巴菲特带给我们的东西更有价值。而寻找价格合理,哪怕是被低估的优质企业,就是巴菲特多年以来纵横股市、创造巨大财富的秘诀。

巴菲特教你成为股市巨头的秘诀

纵横股市的秘诀(巴菲特的忠实信徒)

1999年年末,个人积蓄小有富足的我加入了一个由同校教师组成的投资俱乐部,在这个投资俱乐部里,大家会把钱凑到一起进行投资。起初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很聪明,每天看经济新闻、浏览财经网站、收看各种“专业”电视节目、订阅形形色色的股票资讯,每个投资人都感觉自己就像是一艘没有舵手的小船,迎风漂游地起航了。

但是没过多久,我们当中的许多投资账户与大多数听信这些新闻的投资者一样,却接二连三地遭受着沉重的打击。直到有一天,我们成为沃伦·巴菲特的忠实信徒,才不再被以发布狂热新闻为己任的投资媒体所俘虏。

为何会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巴菲特带给我们的东西更有价值。他教导我们如何以清晰而富有逻辑的思维去认识股票,他教导我们如何以合理的价位买进股票,他还教导我们任何企业都有其内在价值,而且他也让我们知道这个估值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高于或是低于股市的报价。

正是介于这些原因,在经过最初一年的匆忙、草率的折腾之后,我们这个投资俱乐部开始按巴菲特的原则进行选股,结果从1999年末到2011年1月,实现了8.3%的年均收益率,效果可谓颇佳。

的确如此,与股市上很多“圣人”不同的是,巴菲特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从未说过他能预见股价的短期走向,也从不会装腔作势地断言利率的趋势,或是独具慧眼地认为某个公司的收益是否能在某年、某个季度或是某月超过市场预期,但是,无数事实最终还是告诉我们,这位顶尖价值投资者送给我们的忠告往往是更有价值的。

的确,任何一支股票都有其内在价值,而这种内在价值都有可能远远超过其当前的市场价格。而寻找价格合理,哪怕是被低估的优质企业,就是巴菲特多年以来纵横股市、创造巨大财富的秘诀。当然,这也无疑是我们每个投资者都希望看到的事情。

关于股票的内在价值,巴菲特曾说过这样一些话:“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生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事实上,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早就认为,股票是具有“内在价值”的,而巴菲特则很好地继承并完善了这一观点,在他看来,正是因为股票具有一定的内在价值,所以它才值得投资。(www.xing528.com)

为此,巴菲特还特别阐释说,股票内在价值与账面价值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账面价值是过去的累计投入,而内在价值是未来预计所得,前者是一个会计概念,后者则是一个经济概念。为了说明两者之间的区别,巴菲特还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有两个小孩,你用相同的钱让他们念到大学毕业,那么这两个孩子的账面价值是一样的。可是,虽说两个孩子都念到大学毕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未来的前途是一样的。这就表明,两个孩子的内在价值是不同的,甚至还会有天壤之别。

股票投资就好比这个道理。如果你把财务投入相同的公司,那么,内在价值就会有巨大的差别。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必须擦亮眼睛,仔细测算公司的内在价值,以此作为你股票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又该怎样估算股票的内在价值呢?关于这一点,巴菲特非常认可约翰·伯尔·威廉姆斯于1942年在《投资价值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估值模型,简单地说就是:

任何股票、债券、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使用寿命期间预期能够产生的、以适当的利率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关于这个计算公式,巴菲特认为,像股利收益率、市盈率市价净值比、成长率等一般的评估标准都与价值评估没有关系,除非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企业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一些线索。为此,巴菲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某个项目的前期,如果最初投入的现金超过了该项目建成后资金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那么,这样的成长率反而会摧毁该企业的内在价值,可以断定的是,这样的股票显然不是某些股评家嘴里所说的那种“成长型”、“价值型”股票。

巴菲特认为,为了更好地评估股票内在价值,最大的难题就在于必须立足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情况,然而,由于任何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都是动态的、不确定的,而且预测时间又长,所以这种评估往往很难精确。从这个角度来看,内在价值的评估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且它只能是一种估计值,不可能非常精确。不过,即便如此,大致准确的价值评估所构成的区间范围,对股票投资决策仍然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