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解析:体会与分析相结合,鉴赏中的个人内省

深入解析:体会与分析相结合,鉴赏中的个人内省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体会”其一是“得用分析的方法,解剖作品的各部,再求其综合”;其二“得用内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而推及作品”[35],就是“把‘我’放入所鉴赏的对象中去,两相比较。一壁读,一壁自问:‘如果叫我来说,将怎样’”,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出要是读者的我离开乐园,我是不是也会发出“再见了,我的……!再见了,我的……!”

深入解析:体会与分析相结合,鉴赏中的个人内省

细读,在这里指抓住细节(关键词语、语句和片段)品味、体验与赏析。抒情中的写景需要细读,抒情中的叙事需要细读,抒情中的议论还需要细读。朱自清在《论教本与写作》中认为赏析必须从细微之处着手,“欣赏得从辨别入手,辨别词义、句式、条理、体裁,都是基本”。[33]例如: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www.xing528.com)

“似乎”和“确凿”本是矛盾,为什么却用在同一句中,这是教材课后练习题中最常出现的题,只有品味出“现在”确凿是“野草”,但记忆已久,似乎在我的“那时”又不是,而是我的“乐园”,这样“乐园”二字由背景推到前景上,孙绍振认为把“只有一些野草”的地方当作“乐园”离不开孩子的童心,离不开孩子天真的心灵[34]同时,“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子到底强调的是哪个部分?这个问题也出现在教材练习题中,它是让学生分析作者到底“乐”在何处。这就是“可分析”。“所谓体会”其一是“得用分析的方法,解剖作品的各部,再求其综合”;其二“得用内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而推及作品”[35],就是“把‘我’放入所鉴赏的对象中去,两相比较。一壁读,一壁自问:‘如果叫我来说,将怎样’”,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出要是读者的我离开乐园,我是不是也会发出“再见了,我的……!再见了,我的……!”的感叹,我是不是也遗失过像“绣像”这样值得珍惜重要的东西而发出“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现在却由作者替我代为说出了。觉到一种快悦”。[36]

从细处品味、体验、鉴赏散文语言就是品味语言的内涵、意蕴、妙处及风格,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字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品味、揣测、咀嚼语言,唤醒学生强烈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