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雷雨》专题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分析

《雷雨》专题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分析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雷雨》的专题教学一般有三个过程[23]:1.设计探究性问题。我们可以看出以“专题”教《雷雨》,学生会有更大的收获,它不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而是学生建构自我知识。至此,我们前三节讨论了《雷雨》(节选)的文本解读、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这是我们后三节分析名师课例、新教师课例的依据,也是找出真问题的真原因。

《雷雨》专题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分析

专题和复位不同,虽然都是以“整部戏剧”为教学内容,“专题”更强调的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变化,指在一定的专题或问题情境下,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活动主线,旨在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活动形式。所以《雷雨》的专题教学一般有三个过程[23]

1.设计探究性问题。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不过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例如“周朴园是否真爱鲁侍萍”“如何认识周朴园这个人物,他身上是否具有悲剧色彩呢”“蘩漪是个坏女人吗”“《雷雨》的主题是什么”等等。

2.组织专题探讨。根据探究性问题,提供《雷雨》鉴赏性文章和评价性文章让学生课外阅读,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和辩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贴着《雷雨》文本发表对探究性问题的见解,时时抓住“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不能泛泛而谈,学生的观点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不必苛求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在交叉辩论的过程中,不仅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这个讨论过程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思辨的能力。例如王志龙在讲戏剧教学策略的“辩题”时就采用了辩论形式。[24]

3.撰写研究性小论文。撰写论文是指学生在讨论之后把自己最终的见解或者心得形成文字,撰写成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学生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来写。学生既消化理解了课文内容和知识点,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又提高了写作水平。(www.xing528.com)

我们可以看出以“专题”教《雷雨》,学生会有更大的收获,它不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而是学生建构自我知识。以学生“动”为主体,以教师的“导”为媒体,以课堂反馈为载体,教师学生形成“环”式交流。上课多以小组讨论推选中心发言人为模式,使课堂教学形成层次性和阶梯性的“链”状结构。以问题为载体,以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手段,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途径,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至此,我们前三节讨论了《雷雨》(节选)的文本解读、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这是我们后三节分析名师课例、新教师课例的依据,也是找出真问题的真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