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视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重视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更新话语体系,促进“理论情感化”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话语体系构成要素包括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话语主体、客体、内容、方式、语境五个方面。因此,增强“理论情感化”并非以削弱理论的作用为代价。针对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可以精心安排专题讲授,设置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典型案例或问题,可以以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也可以以辩论、集体展示的形式展现学习成果。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素养是提升形势与政策

重视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一)更新话语体系,促进“理论情感化”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话语体系构成要素包括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话语主体、客体、内容、方式、语境五个方面。话语体系的表达直接影响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影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用学生听得懂的话语体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是这门课的核心目标,我们应重视话语体系的转换,建构全新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话语体系。骆郁廷在全国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话语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构建形势与政策课话语体系应把握“三点”:因“时”而进、因“势”而宜、因“势”而为;突出“五性”:权威性、战略性、创新性、引领性和规范性。语言的表达要尽量“概念形象化”“理论情感化”,积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话语体系,大国话语、自信话语更能够增加沟通力和影响力。特别是自十九大以来,一些党的教育宣传片,以动画、趣味性的视频的方式展现不易理解的理论词汇、政策等,获得了包括学生的一致追捧和好评。这说明,灵活转换语言表达方式,传达晦涩难懂的理论是可行的。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为主体,以庞大的学科交叉为依托,以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引方向,具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广博性。一直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效性,由于学科特点本身的限制,时效性确实一直是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变动性大的教育内容上,在想方设法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时效性的同时,也忽略了基础性和稳定不变的理论内容,有“舍本逐末”的味道。没有理论基础,形势与政策课程就缺乏说服力;没有理论支撑学科,缺乏学科体系,形势与政策课程就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长此以往,必然会形成恶性循环,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随之下降,其教育地位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增强“理论情感化”并非以削弱理论的作用为代价。更新话语体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形势与政策课程理论体系为支撑,培元固本

形势与政策课程旨在转知成观,转观成行,是集形势与政策知识、形势与政策观和形势分析判断能力于一体的教育内容。以往的教育内容偏重于时政热点,教材内容的设置类似于近半年内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梳理。应该清楚的是,形势与政策课程不是浏览式的新闻梳理,也不是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粘贴板。教育内容以及文字表述给人以时事梳理的错觉,其实际的理论内容没有凸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关形势与政策的观点即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本体性理论,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直接理论来源;同时,与其密切相关的政治学、社会学、政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为条件性理论。因此,要改变过去以单纯的理论热点的展示和梳理为主的教育内容,使其转变为形势与政策规律和基本原则指导下的热点事件的答疑解惑,增强教育内容的说服力。同时应看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大数据网络资源库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微课、慕课、公共教育视频的力量甚至超过课程教学,这些多彩、具有感染力和趣味性的教育资源可以辅助教学。

2.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安排教学内容

一方面,关注代际群体特点,在对他们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之前有必要了解该群体的特点。教育内容既要体现国家政策和国内外形势,又要关照学生普遍关心的国际热点和国内社会热点问题,内容设置生活化。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深度、学习内容、思想认知方面的层次,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阶段差异,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化,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即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范围差异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对大一新生的教学,可从整体认知入手,做好后续教育的基础和铺垫工作,可以侧重于国情的了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则侧重于党的方针政策的解读和时政热点的分析,培养其理性、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热点问题的能力;对大四学生,针对他们即将毕业的情况,可以主要进行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创业历程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择业观。各地高职院校还可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特点,积极将本地特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中,开创具有文化特色的教育内容,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教育模式。

(二)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参与的主动性(www.xing528.com)

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性强,更强调灵活性,这就必然要求形势与政策课程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一言堂”已无法适应当前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应该强调互创共生。针对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可以精心安排专题讲授,设置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典型案例或问题,可以以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也可以以辩论、集体展示的形式展现学习成果。并且调查显示,这种方式是学生心中渴求的学习方式,不但师生共同参与,而且一旦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发动起来,对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的拓展、语言和思维逻辑的提高都会有明显的帮助。针对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在报告会之前,可以调查了解学生近期密切关心的话题和事件,结合实际情况,安排报告内容。形势与政策活动是目前最需要加强的一个教育渠道,教育的方法也不仅仅囿于团体的合作,或是简单的问答活动,形势与政策课程要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各个学院的学生各有所长,可以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为主题,以各学院的特色为出发点,展现不同的教育方式,同一学院的同一年级的学生可以交流学习,不同学院的同年级学生也可以探讨看法,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相互吸取经验。另外,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网络专题和课程还未得到充分开发,网络的教育渠道可以采取的教育方法更加灵活,可以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包括以论坛的形式发表观点,以主题探讨的形式创办网上辩论赛等。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所以丰富教育方法,交替综合运用教育方法组织多种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

(三)涵养教师素质,提升专业理论素养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素养是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的关键,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要求和现有的技术条件又需要教师具备新媒体素养。

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理论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一定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教师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其次,“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自身应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者,应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广博的条件性知识,既要有理论的厚度,又要有知识的广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形势与政策课深入浅出,达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才能将一个个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论与本质相结合,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不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而且能够训练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的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这要求教师勤于学习,提高科研能力,涵养知识储备,从书本、网络、实践中学,对国内外大事和热点问题了然于胸。最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在职教育必不可少,专题讲座、教学经验交流会、青年教师形势与政策课讲课比赛等形式的活动,可以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支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突出的教师队伍。在这方面,学校应给予足够的资源和激励。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要求和现有的技术条件又需要教师具备新媒体素养。新媒体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本次调查显示,当前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形势与政策知识的能力和热情远高于80后、90后;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上资源丰富,教育便捷,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局限。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将会给形势与政策课程带来改革性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媒体的教育方式,积极应对新媒体的挑战,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针对新媒体平台的各种说法和声音,及时进行思想疏导,防止学生可能出现的思想偏差。学校也应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的新媒体技能有组织地进行培养,掌握技能才能有效地运用。

成立形势与政策教研小组能够广集智慧,提高教育质量。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涉及领域广泛且内容多变,仅依靠一个教师的力量难以及时抓住关键问题,而且对于一个事件的看法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观点,当前的学生想法奇特、新颖,常常会提出创造性和不按常规思维的问题,成立专门的形势与政策教研小组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集思广益,集中不同的观点,预见学生的思想倾向,听取不同的教学看法,改进教学方法。形势与政策小组可经常性地组织集体备课,集体教研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优良的教学研究环境,有助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改革发展;另一方面根据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能力,帮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兼职教师做好学术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兼职教师在本课程的专业化、专家化,增强他们对于本课程教研的归属感和使命感。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集体备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提高了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