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的发展:从1949年到1978年的第一个阶段

中国的发展:从1949年到1978年的第一个阶段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8—2018年,改革开放的40年间,中国人均GDP增速平均为8.5%,且从未出现过负增长的情况。这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资本的积累,但由于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口流动与资本积累的方向不一致,资本的边际报酬呈现递减趋势。1970—1975年,GDP同比增速为5.7%,TFP仅贡献了0.1个百分点。

中国的发展:从1949年到1978年的第一个阶段

这是一个资本相对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有形之手”是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政策向城市和重工业倾斜。其结果是,不仅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也非常缓慢,可以说是既没有发展的速度,也没有发展的质量,而且经济的波动性还非常高。1953—1977年,人均GDP增速平均为4.3%。1978—2018年,改革开放的40年间,中国人均GDP增速平均为8.5%,且从未出现过负增长的情况。

这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资本的积累,但由于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口流动与资本积累的方向不一致,资本的边际报酬呈现递减趋势。而且,人口流动所能产生的资源配置效率难以释放,计划经济体制下又毫无激励机制可言,技术进步处于停滞状态,TFP(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970—1975年,GDP同比增速为5.7%,TFP仅贡献了0.1个百分点。(www.xing528.com)

这一时期的金融体系可以用“大一统”来形容,即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的银行(“一”),其分支机构覆盖全国(“大”),实行“统存统贷”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统”)。具体而言,基建投资企业由财政全额拨款,银行信贷资金只能对国有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且为财政定额资金以外的超额贷款,财政体系实际履行了金融体系实现资源分配的职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