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法

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技能教养法可以用来帮助孩子克服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问题,坏习惯,恐惧症,学习困难,以及说话、睡觉、吃饭、大小便等这些跟身体功能相关的问题。除了心理方面的问题,儿童技能教养法还能作为一个辅助手段帮助那些因为神经问题引起各种困扰的儿童。赫尔辛基简快研究所从世界各地收集使用儿童技能教养法的经验。

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法

这里大多数的案例都是那些在世界各地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人们提供的。

儿童技能教养法可以用来帮助孩子克服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问题,坏习惯,恐惧症学习困难,以及说话、睡觉、吃饭、大小便等这些跟身体功能相关的问题。除了心理方面的问题,儿童技能教养法还能作为一个辅助手段帮助那些因为神经问题引起各种困扰的儿童。

在这一章里,我将使用一些案例,为你讲解如何具体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来帮助儿童去克服那些常见(有些也并不常见)的问题。

这里大多数的案例都是那些在世界各地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人们提供的,这些孩子有些是他们在工作场合遇到的,有些则是他们自己的孩子。

赫尔辛基简快研究所从世界各地收集使用儿童技能教养法的经验。其目的在于研究和修订该方法。欢迎大家将你的经验跟我们分享,将你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的经验写成故事寄给我们,赫尔辛基简快研究所,Haapalahdenkatu 1,00300 Heslinki,或者通过电子邮件送到feedback@kidsskills.org

大多数孩子在成长的某个阶段都会有一些坏习惯。常见的坏习惯包括咬指甲、吮大拇指和用手指卷头发。有些孩子还有各种奇怪的跟吃饭和睡觉相关的怪毛病,甚至抽搐,也就是那种突然间发生的不由自主的眼睛或嘴巴的抽动,这些也可以被看成是坏习惯。

如果你自己曾经有过这样一类的坏习惯,就会知道克服这样的坏习惯有多难。绝大多数有坏习惯的人都曾经努力地试图纠正这些坏习惯,对自己说:“再也不这样做了。”但是没过几分钟,坏习惯就又回来了。

你也许会留意到,试图帮助别人改变坏习惯通常都没有什么用。更有甚者,你本来试图要影响他人摆脱那个坏习惯,到头来这个坏习惯出现的频度反而更高了。

所以知道怎样才能真正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那些坏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已经发现,用一个其他行为,一个比较不让人焦虑的行为来取代那个原来的坏习惯,比仅仅要求孩子克服那个坏习惯要更奏效一些。就像有句话说的,“新事开启易,旧事停止难”。

在孩子开始学习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之前,他们需要学着觉察那些坏习惯出现的时机和次数。只有当孩子开始能够觉察到自己正在“做”的时候,才有可能用另外的行为来取代坏习惯。

十二岁的女孩,丽萨,想改掉咬指甲的坏毛病。她首先要学习的是,留意到自己什么时候在“做”,或者最好是能够在没做之前就能有所察觉。这种察觉能够让她有意识地用一个另外的行为来取代咬指甲的习惯。丽萨自己有个主意,她一旦注意到自己在咬指甲或者想去咬指甲时,就去用自己的手指做点儿别的什么事儿。她自己提议,要把指甲锉刀一直带在身上,这样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用锉刀来照顾指甲而不是用牙齿咬了。为了帮助自己记住这么做,她甚至还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指甲锉刀挂在脖子上,这样就能随时取用了。

四岁的杰若米有吮大拇指的坏习惯。“下次你再有吮大拇指的冲动时,会用什么办法来代替?”他的妈妈问他。杰若米想了几秒钟,用另外一只手的手指把大拇指握起来,说:“我可以这样做。我可以用我的另外一只手抓住这个手指,挤压它,就像这样。”

阿伦有个说脏话的坏毛病。他的爸爸妈妈软硬兼施,试图让他改掉这个坏毛病,但是都没有用。有一天,阿伦的爸爸想出了一个点子,他想用好一点儿的习惯代替那个坏习惯。他立刻去找阿伦解释这个点子,他说,他想要阿伦学习一种替换艺术,即用一种更适当的用语取代他平时常说的脏话。换句话说,他要学会,比如,用“得了吧!”来代替“×你的”,用“一边去!”替代“滚蛋!”。

阿伦起初觉得这个技能很傻,不明白学习这么傻的技能对他或者对别人有什么好处。爸爸于是就这件事跟他做了一次很郑重的谈话,他意识到学习用更适当的词语来取代那些脏话确实有很多好处。他知道,他这样不停地说脏话会让别人以为这就是他爸爸跟他说话的方式。可这不是真的,阿伦并不想让别人这么想。不止如此,他的爸爸还让阿伦明白,很多孩子会因为阿伦说脏话而躲开他。爸爸成功地让阿伦相信,一个小孩如果想在朋友当中受欢迎,就必须改掉说脏话的毛病。

爸爸和儿子一起设计了一套好玩的游戏,练习用更容易接受的词语来取代以前常说的那些脏话。他们做了一个很长的列表,收集了所有阿伦现在常说的脏话,然后逐一找出可以替代的表达。

做好这个计划,他们就开始进行这个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的“替换表达”的练习了。他们在每天的谈话中不断地练习,每当阿伦要爆出“粗口”时,就会试着搬出“替代表达”。

阿伦把这个正在学习的技能称为“优雅地讲话”。跟爸爸一起,他把自己学习这个技能的事儿告诉了好几个朋友。他把脏话和与之对应的“替代表达”写在一张纸上,贴在他的卧室墙上,每个来访的朋友都会很好奇地注意到这张表。

阿伦和他的爸爸还把这个项目告诉了阿伦的老师。他们跟老师约定,如果阿伦有时候忘记了用“替代表达”,又冒出脏话,老师就会用他的食指提醒阿伦管住自己的嘴巴,赶快用“替代表达”取代他的脏话。

阿伦很努力地练习他的技能,虽然偶尔还是会忘记,但是他的进步很大。他的支持者们都注意到了阿伦的变化,慷慨地给予他积极的反馈。连那个从前因为阿伦满嘴脏话而对他厌烦透顶的大哥,对他的进步也给予了肯定。五周以后,阿伦的爸爸认为,阿伦已经学会了这个技能,能够相当不错地管住自己的嘴巴了,便为阿伦安排了一个小小的庆祝,给阿伦做了薄饼和热巧克力

改掉坏毛病绝非易事,特别是当这些坏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时。然而,改变并非不可能,尤其是如果你不试着直接戒除坏毛病,而是学着用好一点儿的行为来替代它。为了做到这一点,你显然需要练习,一遍一遍地练习你的新习惯,直到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你的一部分,就像从前的那个坏习惯一样。一旦做到这一步,你就会发现,你对自己坏习惯的控制能力远比你想象的要强。

说到坏习惯,让我想起一个八岁的男孩儿。他的妈妈找到我,是因为这个男孩有个吃线的怪毛病。他会把衣服上的线拉出来,吃下去好几米,差不多把衣服都给毁了。我给这位母亲的建议是,教她儿子用一个好一些的习惯来代替这个坏习惯。这位妈妈明白我的建议,尝试了这个方法。她让儿子学着只是玩一玩线头,而不要吃下去。但是这个方法只有妈妈在他身边的时候还可行,一旦离开妈妈的视线,男孩儿就又开始吃线。

过了几个月,男孩儿的妈妈又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她带儿子检查身体去了,做了一些基本的排查。他们发现男孩子患有严重的贫血。医生开了补铁的药片,吃药没几天他就停止吃线了。

很明显,绝大多数的坏习惯都不是由于饮食欠缺或营养不良引起的。但是这个故事给我们上了重要的一课:我们必须时时留意,有些怪异的行为也许真的是由生理原因而不是心理原因引起的。

许多孩子有时候会对其他孩子甚至自己的父母有暴力行为。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一生气,他们的反应就是咬、打、踢,或者是推搡那些在他眼前的人。以儿童技能教养法的理论来看,孩子的这些攻击行为可以被看成是缺乏某种基本技能的表现,他们需要学习的技能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的,即如何在那些情形下不对其他孩子诉诸暴力。比如,一个孩子因为另外的那个孩子拒绝把玩具给他就抬手打人,你可以说,这个孩子缺乏某种孩子们都需要的技能,他不知道怎样用更具建设性的方法来处理这样的状况。那么他要学习的技能可能就是能接受他人说“不”的能力,或者是能说服其他孩子愿意给他玩具的能力。

当孩子有攻击行为时,他们需要学习的技能并不总是那么显而易见的。有人也许会争辩说,所有带攻击性的孩子都是缺乏自我控制,或者是缺乏情绪控制的。在儿童技能教养法里,这样的技能都太大了,或者是太复杂了,在孩子开始学习技能之前,需要把它们再细分成更小的技能。

马特、阿什利、海伦和尚恩都有同样的问题:他们对别人有攻击行为。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有着同样的问题,但仔细分析后发现,其实他们缺乏的技能并不一样。

马特的攻击行为是发生在别的孩子离他太近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他感觉别人进入了他的领地时。所以,为了能够克服他的暴力行为,马特要学习的技能是,在跟其他孩子有肢体接触的时候感觉自在。

阿什利的攻击行为出现在当他认为其他孩子嘲笑他或招惹他的时候。为了克服他的暴力行为,他需要学习的是用更好的方法来处理这种状况。比如,他也许需要学着去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事,而不是挥拳打人。

海伦则是在别的孩子拒绝把她想要的东西给她的时候有暴力行为,这时候她会对那个不肯就范的小朋友又抓又踢。对于海伦来说,要想克服她的暴力行为,就要学习用更具建设性的方法来面对挫败,或者是那些不能如愿以偿的状况。

尚恩的暴力是没有缘由的,纯粹就是坏脾气。无论什么原因,只要他发怒了,就很有可能去撕咬眼前的这个人。对尚恩来说,克服暴力行为的最好方法也许就是学着用相对好一些的行为来取代旧的坏习惯,比如可以让他咬一咬自己的衣服袖子而不是去咬人

按照这个逻辑,攻击行为的发生其实就是孩子缺乏处世的技巧或技能所致,只不过每个孩子所缺乏的技能到底是什么却是大不相同的。也许,可以通过逐一分析引发孩子攻击行为的具体情形来鉴别孩子所缺失的技能。一旦知道了有攻击行为的孩子所缺失的技能,就能很容易地帮助孩子克服他们的攻击行为了。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天生暴力的孩子,只有因为在某种情形下缺乏某种特殊技能,还没有学会用更具建设性的方法来应对这种状况的孩子。

一位来自瑞典的学校辅导员维文卡·利耶劳斯曾经给我讲述了下面的这个故事:

七岁的男孩,斯蒂芬,刚刚上学一年。每次下课他都会跟其他孩子打架,大家都很怕他。我收到校长的来信,邀请我到学校参加专门为解决斯蒂芬的问题召开的会议

“斯蒂芬会参加这个会吗?”我问校长。

“目前没计划邀请他,不过他的父母亲和老师,以及学校的护士都会参加。”校长回答说。

基于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原则,我建议邀请斯蒂芬参加会议。校长接受了我的建议,第二天,我们大家坐在一起讨论斯蒂芬的问题。

会议伊始,校长先一一介绍了参加会议的每个人。斯蒂芬紧张地晃动着他的腿,一副情绪紧绷的样子。当他的老师准备开口谈论斯蒂芬的问题时,我要求先发言:“在开始谈论你的问题时,斯蒂芬,我想知道:你擅长什么?有哪些事你做得特别好?”我问道。

我发现,斯蒂芬很擅长数学。事实上,他的数学都是通过自己读书学到的,掌握的内容比他的同学提前好多页。并且,他也很有绘画的天赋。听说了这一点后,我就请他简单地画一幅画,斯蒂芬飞快地画了一幅有趣的画,然后传给房间里的每一位欣赏。

“你喜欢跟你的朋友干什么呢?”我接着问他,他说他喜欢跟朋友踢足球,或者一起玩一些他喜欢的游戏。

我用眼角的余光注意到,校长和老师已经开始有些不耐烦了,毕竟我们被召集到一起是要谈论斯蒂芬的问题,而不是他的爱好和特长。该说正事儿了。

“我听说你跟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不总是特别愉快,是这样吗?”

“是。”斯蒂芬回答。

“课间发生的事是怎么回事?”我继续问道。

“我跟人打架,因为我生气的时候,就会打人。”

“要是这样的话,我想我能理解你。通常你动手打人的时候都是有一些让你不开心的事情发生了,对吗?不过,告诉我,你要学习怎样做才能不再动手打人呢?”我问他。

“我需要学着控制自己,把两只手交叉背在后背。”斯蒂芬解释道。

我简直不能相信我的耳朵。他的回答就好像他已经学过了“儿童技能教养法”的课程一样。“我猜,要是你生气了,还要控制自己把手交叉放在背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愿意让你的老师和朋友来帮助你记住这样做吗?”

斯蒂芬点头同意。

“那么,你希望他们怎么来帮你呢?”我问。

斯蒂芬想了一会儿,没想出什么主意。

“我有个建议给你,”我说,“你从明天起要开始练习自我控制,下课的时候把手交叉背在背后。每天放学的时候,跟老师做个简短的交谈,说一说这一天的表现。如果你做到了把手背在背后,就谈一谈你是怎么做到的。如果你没有做到,就谈一谈第二天要怎么做。你觉得怎么样?”我问斯蒂芬。

斯蒂芬喜欢这个主意,老师也小心翼翼地点了点头。我还提议,如果斯蒂芬这一天每次课间都表现良好,老师不妨给他一些贴画什么的以示鼓励。

“假定你能够连续三周每个课间都不打架,你想要什么奖励呢?”我问斯蒂芬。

复活节彩蛋!”斯蒂芬欢快地说。复活节彩蛋是一种用巧克力做成的蛋,只有复活节期间商店才有出售。

“我觉得不错。”我说,“我过两周还可以来学校,到时候我再来和你碰面,让我们看看你做得怎么样。分手之前我们是不是可以握个手来达成这个约定?”

斯蒂芬伸出手跟每一个人握了一遍,结束了谈话。会议结束后,我多待了一会儿跟老师聊了一聊。她说,她可以按照我们说的去做,但是怀疑这个计划是否能够奏效。我答应她第二天打电话到学校关注一下斯蒂芬的表现。

隔天我打电话到学校的时候,老师接电话的声音里透着欣喜,她说,斯蒂芬表现得像个天使。老师在他的本子上盖上了两个奖励印章,班上的每个人也都很惊奇斯蒂芬行为举止方面的巨大变化。两周以后,当我再次来到学校,得知老师确实每天放学都跟斯蒂芬有一个简短的谈话,而且斯蒂芬95%的课间表现都得到了奖励印章。对于那些表现得不太好的课间,斯蒂芬跟老师的谈话不是关于做错了什么,而主要是关于下次怎么做才能回到正轨。老师还发现,有些课间的争斗并不是斯蒂芬引起的,而是有个别男孩子习惯性地有意招惹他所致。

我刚巧在走廊遇到斯蒂芬,他的脸上透着开心,欢快地跑向我。

“嗨,斯蒂芬,现在你可以告诉我你做得怎么样了。”我说。

“我做得很好!”他骄傲地回答。

“太棒了!”我说,“你到底是怎么办到的呀?能做得那么好。”

“我一直控制着我自己,把手放在我的背后。”斯蒂芬解释道。他还给我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个女孩有一次打了他的胳膊,他什么都没做,而是直接走开了。他还说,每天跟老师的交谈对他的帮助很大。我提议,可以给他颁发一个证书,表彰他学会了自我控制,他对这个主意没有多大兴趣。比起那个证书,他更想要复活节彩蛋。当然,他如愿以偿了。

丽萨·伯恩南是都柏林一家儿童精神科门诊顾问。她讲述了下面的一个故事。

六岁的马克跟他妈妈来到诊所。上小学四周以后,因为马克在家里和学校里屡次出现严重的行为问题,老师介绍马克的妈妈带孩子来找我们。在这之前,马克已经在一位社工,一位儿童精神科医生,和一位儿童关怀工作者那里做过评估。他有过两年的一系列的治疗经历,包括行为矫治、亲情投入(parenting-input)、团体工作(group-work)和校本治疗(school-based intervention),但收效甚微。按照儿童精神科医生的诊断,他的问题可以被称为“对抗性反抗综合征”(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马克的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他的三个最主要的问题是在教室乱窜,别人讲话时大声插话,对其他孩子举止粗鲁,并有攻击行为。这些问题使得他很难在学校待下去,跟同学无法相处,给家里人也造成很大的困扰。马克的目标技能被归结为如下三个:

* 在学校里学习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 学习听别人讲话;

* 学习跟小朋友友善地一起玩。

马克决定从学习友善地跟小朋友玩耍开始。对马克而言,这件事显得非常急迫,因为学校已经提出,唯有他父母亲在场监护的情形下,马克才能被允许到操场上去玩。因为时常在放学后被老师叫去谈话,马克的父母谈到自己的心理负担:家长们都在外面等着接孩子的时候,唯独自己被老师叫去谈话,她说那种感觉真的是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马克看到了学习这个技能的两个好处:他可以不用家长监督就到操场上玩耍;如果那些小朋友的家长不再觉得他粗鲁了,就有可能得到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参加他们的派对。这个信息对马克的父母很重要,因为他们一直没有体会到马克被其他孩子排除在外的感受。

马克很容易就给技能找到了名字。他把这个技能叫作“轻松玩”——这是当地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表达,是指小朋友们在一起没有争执的安静的玩法。当谈到魔法宝贝的时候,马克选择了蝙蝠侠。他把蝙蝠侠的图片放到自己的书包里和儿童技能教养法的练习册里,另外,他还在口袋里带了一个蝙蝠侠的小照片,上学的时候带在身上。由于马克的主要问题是表现在整个校区内,所以对他来说不仅在教室,甚至在操场上也能随身携带着他的魔法宝贝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和他的父母非常享受这一切。马克说,能够告诉他的家人和朋友一些关于自己的好消息而不是他捅娄子的消息让他感觉很好。技能学习成为马克骄傲的源泉。

为了帮助马克树立信心,他的父母会跟马克历数那些他已经掌握了的技能,并且替他记录着在过去的日子里他有多少次做到了“轻松玩”。马克自己评价说:“学会做一件事很容易,但是把它做好却非常难。”

当问到学会了这个技能要怎么庆祝时,马克说,他想去参观蜡像馆,因为那里有一个很大的蝙蝠侠蜡像。他跟爸爸妈妈一起筹划着这次旅行,希望能跟他的两个表哥和另外的三个同学一起去。这样一类的旅行从前是绝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知道马克在这种情形下会有什么样的举动。不过,大家还是达成共识:如果马克能够连续四周充分展现他跟小朋友“轻松玩”的能力,在家里和学校里大多数的情况下都表现良好,这个庆祝就可以进行。

对于马克和他的家人来说,“儿童技能教养法”最有趣的一步就是马克展示自己能力的时候。马克和他的爸爸一起玩角色扮演,让他有机会展示他的技能。这样做不仅对马克很重要,对马克的爸爸也很重要,因为这让他感觉自己对儿子很有用,能够用有效的方式帮助自己的儿子。这样的互动让马克的爸爸感觉到更有能力和信心做一个好爸爸,这是一个多么棒的边际效应啊。

对于马克和他的家人来说,把马克的技能学习一事“广而告之”一点儿也不费力,本来马克的问题就已经尽人皆知了嘛。马克的父母认为,“广而告之”就是向家人和朋友表明,他们正在尽力帮助他们的儿子克服他的困扰。

丽萨还跟马克的父母探讨了有关学习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退步问题,对他们解释说,这样的现象有时候会发生,也是可以接受的。马克和他的父母听到这样一个说法:支持孩子们学习技能的魔法宝贝太忙了,有时候会暂时离开他们正在帮助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勇敢面对,即使那时候孩子们可能还没完全掌握他们正在学习的技能。马克很喜欢这个说法,他说:“所以,即便我犯了一点儿错,你们还是不会放弃我。”

为了学会“轻松玩”这个技能,马克和爸爸同意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训练技能。马克的表兄也帮助一起训练。马克觉得用角色扮演来训练技能非常好玩。

我曾经苦思冥想,想找一些点子,使得马克能够把这个“轻松玩”的技能传授给其他的孩子,但都没有想出什么好主意。没想到在后来回顾这个案例的时候,马克的父母很骄傲地告诉我,他们无意间曾偷听到马克有一次居然在教他三岁的小表弟如何“轻松玩”。马克在没有人建议或鼓励的情形下,按照自己的步调,主动把他的新技能传授给了另外的孩子。

在初次介绍儿童技能教养法的五周以后,为马克召开了一个庆祝会。学校对马克的评价良好。邻近的妈妈们说,马克在跟小朋友一起玩耍时进步很大。周围的小朋友也会叫上他一起出去玩耍。马克在他的庆祝会上,感谢了他的支持者。当问及下一个要学的技能时,马克说他决定要学习好好地坐在椅子上。

马克和他的家长觉得儿童技能教养法的整个学习过程非常积极正向,而从前的那些治疗让他们感觉压抑和无助。

在面对不快乐的孩子,或者是遭受抑郁症困扰(这是近年来的专业说法)的孩子时,通常的做法都会去试图消除引发他们不快乐的根源。然而,这种做法并不总是具有可行性。在有些案例中,着眼于孩子的未来,找到他们需要学习的技能,以便能够找回曾经拥有的快乐也许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引发孩子不快乐的原因各不相同,需要学习相应的技能才能找回他们的快乐。但是通常来说,不快乐的孩子就是要学会更好地享受他们的生活。换句话说,他们需要找回他们失去的快乐。

我的长期合作伙伴塔巴尼·阿赫拉讲了下面的一个故事:

莱瑞是个十二岁的患有抑郁症的男孩。他的妈妈两年前死于癌症,此后不久他就陷入抑郁和焦虑。莱瑞跟他的父亲生活在一起。自打妈妈离世,他就放弃了各种爱好,也开始远离自己的朋友。他唯一的消遣就是跟爸爸一起坐在电视机前面吃东西。可想而知,这对父子的体重已经严重超标了。

学校推荐莱瑞到儿童指导中心接受咨询。他的抑郁和焦虑已经日趋严重,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他甚至连上学的精神都打不起来。

我们大致了解了这个家庭所遭遇的不幸,谈论了莱瑞心中可能承受的痛苦。随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了能够重返学校,并摆脱现在的不快乐和焦虑,莱瑞需要学习一个什么技能?通过讨论,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莱瑞需要重新找回积极进取之心以及享受生活的能力。他给这个项目取名为“快乐再来”。

莱瑞该如何练习才能让“快乐再来”呢?我问这对父子,他们从前最喜欢在一起做哪些事呢?这个问题的讨论揭开了一个事实:因为莱瑞的抑郁和焦虑,妈妈去世后,这对父子再也没做那些妈妈在世时他们曾经喜欢一起做的事了。事实上,他们俩曾经有过很多相同的爱好,比如他们喜欢一起钓鱼,一起到当地的游泳池游泳,喜欢在冬天一起滑雪。

我因此建议他们重拾那些旧日的爱好,开始做一些莱瑞妈妈在世时他们都喜欢一起做的事。经过一个简短的商讨,父子俩制订了一个计划。

在接下去的几周里他们认真地执行了这个计划。他们开始去做那些从前一起做的能带给莱瑞快乐的事。只有几周的时间,莱瑞就回到了学校。而在短短的一两个月内,莱瑞减了三公斤的体重,更有了很多跟爸爸一起相处时的好玩的故事。

让我们想象有这么一个女孩——就叫她桑迪吧——特别害怕无中生有的“怪物”,以至于不敢独自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跟爸妈一起睡觉时,她会打扰大人的睡眠。她的父母亲想让她学习睡在自己的房间里。可是她必须要克服对“怪物”的恐惧,才有可能在自己的房间睡觉。

该怎么借助“儿童技能教养法”帮助桑迪来克服她对“怪物”的恐惧呢?她需要有什么样的本领才能战胜这种恐惧呢?她是否应该学习了解所谓的“怪物”都是无稽之谈——它们根本就不存在,还是需要学着跟这些“怪物”达成协议、和平相处,这样一来就不必害怕它们了?或许,后面的那个主意听起来还有点儿吸引力。家长们都知道,对那些害怕“怪物”的孩子,你跟他们解释这些怪物不存在是丝毫没有用的。想想也是,你怎么能够让一个“亲眼见到床底下怪物”的小孩子相信你说的“怪物不存在”呢?

我们来想象一个场景,问一问桑迪,看看她会怎么让另外一个孩子去克服那个不必要的恐惧。

“你知道的,桑迪,有些小孩子会害怕剪头发。有的孩子因为害怕剪发,即使头发长到非剪不可时也不让别人给她剪。要是你,桑迪,你会怎么给她说,让她不要害怕剪头发呢?”

我们可以想象,桑迪也许会说:“我会告诉她,剪头发一点儿都不疼,不用害怕。”

“嗯,这个主意不错,”我们会对桑迪说,“可是如果这个孩子还是不相信你说的话,该怎么办?你会怎么让她相信真的不用害怕剪头发呢?”

桑迪也许会说:“我会拿一个剪刀,让她先剪一点儿我的头发。然后我再剪一点儿她的头发。这样她就会看到是真的不疼,确实没有什么可怕的。”

你看!孩子们知道,为了克服恐惧,就必须要战胜它们。他们知道,只是听大人或者别的孩子告诉你,“这个没什么可怕的”是不能克服恐惧的。孩子们是通过跟他们害怕的东西近距离接触,亲自得到不害怕的体验来征服恐惧的。

当使用“儿童技能教养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时候,你要鼓励孩子去熟悉他们所害怕的东西。

五岁的男孩,山姆,因为怕狗而不敢出门。他的父母知道只有让山姆跟狗有足够长时间的亲密接触,才能让他克服对狗狗的恐惧。换句话说,如果有一个什么法子能让山姆变得习惯跟狗在一起,他也许就可以克服对狗的恐惧了。

山姆的父母亲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跟山姆说,在他们居住的这个城里,有一个狗舍,里面的一个小狗宝宝遇到了一个大麻烦。这个狗宝宝的问题是害怕人类。为了解决狗宝宝对人类的恐惧,需要有人把它领养回家,并且让它知道人类并不可怕。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山姆来到了这个狗舍,把这只怕人类的狗宝宝带回了家。小狗慢慢长大了,它知道人类并没有什么可怕的。而山姆也体会到,小狗可以成为他最好的伙伴。

用同样的原理可以处理孩子的各种恐惧症,比如怕魔鬼,怕怪物,或者怕任何幻想出来的恐怖物。当孩子对他们所惧怕的事物变得熟悉起来的时候,就等于从自身的体验中了解到,这个东西其实没啥可怕的。他们会发现那些想象中很吓人的怪物实际上还是很和善的,比如在他们睡觉时能照看他们的小仙子或者小精灵,这样的经历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积极正向的体验。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帮助他们培养那个特殊的化解恐惧的勇气。对于孩子来说,培养勇气比克服恐惧来得容易。培养勇气意味着你要去熟悉你所害怕的事物,然后就变得不再害怕了。勇气就像一种技能,所以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取。

伊朗的儿童咨询专家胡释穆德跟我们分享了下面的这个故事。

十岁的阿里被噩梦困扰着,他总是梦见自己被追赶。我的同事对阿里做了仔细的检查,没有发现他有什么能够导致噩梦的生理问题。和阿里的父母讨论后,我们一致认为,为了让阿里摆脱这个噩梦,他需要学着去改变这个梦,用一个快乐的结局来取代那个模模糊糊的结局。我们讲好,如果阿里夜里再被噩梦惊醒,阿里的父母要继续安慰他,帮助他安静下来,让他学着把那个噩梦转编成一个美梦。

跟阿里的父母谈话之后,我又在私下里跟阿里做了交谈。我跟他说,他需要学习一个把噩梦转换成美梦的技能,他同意了。我问他,学会把噩梦转换成美梦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呢?他回答说,如果他能够学会这个技能,就可以在自己的房间睡觉,就不再怕黑暗了。他还想到,拥有这个技能会让他更健康,能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讨论学习把噩梦转换成美梦的技能所能带来的好处让阿里增强了学习这个技能的动机。

阿里把这个技能称为“快乐睡眠人”。在伊朗当地有个儿童电视节目,里面有个喜剧玩偶就叫“快乐睡眠人”。这个“快乐睡眠人”可以随时随地倒头就睡。阿里还找到罗斯塔姆(Rostam)来做他的魔法宝贝,保护他在睡梦中不被伤害。罗斯塔姆是波斯民间传说中一个非常重要和著名的神话英雄,就像西方世界里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Hercules)一样。另外,阿里还选择了他的爸爸妈妈、他最好的朋友和他的足球教练作为他学习技能的支持者。

我们有很多理由相信阿里一定能够学会“快乐睡眠人”的技能,主要的理由是:

* 阿里自己想学习这个技能;

* 他选择了艺术与戏剧作为他的选修课;

* 阿里的足球教练相信他能学会,因为阿里在足球训练里学会过更难的技能。

当谈到掌握了这个技能后如何庆祝时,阿里说,他要邀请他的朋友们来参加他的庆祝会,到时候,他们会一起吃足球形状的面饼。这种面饼是伊朗这里特有的一种食品。

“想一想,当你学会了把噩梦转换成美梦时,”我问阿里,“如果你又做了噩梦,你会怎么做呢?”阿里讲述了一个他的噩梦,然后开始为这个噩梦编写快乐的结局。罗斯塔姆,那个英雄中的英雄,作为他的保护者,出现在他的新的美梦的结局里。在解释他的新梦时,阿里一边说一边表演给我看他想象到的那个梦境。我鼓励阿里把那些噩梦都讲出来,运用想象力,为它们编出各种各样美好的结尾。这样的排练给了阿里很大的帮助,让他从中获得了强大的掌控感。

令人欣喜的是,阿里把他要做的事告诉了所有的支持者。为了让大家都知道,他准备了一张海报,上面有他自己的名字,罗斯塔姆的画像,以及要学习的技能的名字。他把这个海报贴在自己房间的墙上,如此一来,来访的支持者就会看到。他的支持者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们请阿里展现他的技能,然后真诚地称赞他的表演。

在安排庆祝之前,考虑到阿里以后可能还会做噩梦,我跟他解释说,这是因为罗斯塔姆很忙有时会暂时离开一会儿,去保护其他的孩子。我们一起制订了一个计划来应对万一发生的噩梦。我们约定,如果阿里什么时候再做了噩梦,就呼唤他的魔法宝贝——罗斯塔姆,找回他心中的力量。

在庆祝会上,阿里对他的支持者表达了感谢,并再次展示了把噩梦转换成美梦的技能。阿里班上的一个同学问他:“我怎么能够摆脱向下坠落的梦?”阿里解释说:“首先,你得找一个魔法宝贝,就像罗斯塔姆,他能带给你克服噩梦的力量,”然后,他又继续跟他的同学解释如何运用绘画来为那个梦境想象一个不同的结局。

阿里不仅学会了拥有美好的梦境,还把这个技能传授给了另外的孩子。(www.xing528.com)

在如今的学校和托幼机构里,孩子们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所谓的行为举止问题,或者叫作缺乏社交技能。为了克服这样的问题,孩子们需要学习跟其他孩子或大人一起玩耍和互动时,在行为举止上面做一些改善。事实上,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和托幼机构,都把社交技能的培养放在一系列教育目标的首位。他们把孩子们社交技能的学习设计成整个教学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许多孩子还要参加个人的社交礼仪训练项目,这时候儿童技能教养法就可以派上用处了。

艾尔弗雷德·伯特如是挪威奥斯陆的一位课后托管班的指导老师,他给我们讲了下面的这个故事。

安德鲁是个超级活跃的男孩,但他很容易被激怒,孩子们都不愿意跟他玩。我跟同事思考着,安德鲁应该学习什么技能才能克服他的这个行为问题。我们一致认为,安德鲁需要学习平静的说话和行动。我找到安德鲁,告诉他我们认为他需要学习的技能,他完全同意我们的意见。他也觉得自己需要学会冷静的说话和行动。我继续问他想找谁做他的秘密支持者,他提到了另外四个也在这个课后托管中心的男孩子的名字。

第二天,我找到安德鲁指名的那四个孩子,问他们是否愿意成为安德鲁的支持者。没想到的是,安德鲁前一天就已经问过他们了,而且他们也都同意了。看起来,能做安德鲁的秘密支持者,他们也都感到非常自豪。事实上,男孩子们已经开始酝酿如何帮助安德鲁学习做一个“冷静者”的方法了。

过了几天,安德鲁的一个支持者悄悄地告诉我,他们五个男孩子已经开始“冷静行为”的训练了。他说,这是一个秘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换句话说,在我们的课后托管中心,有五个男孩子组成的小组正在秘密地练习“冷静行为”。

不久后的一天,安德鲁骄傲地告诉我:“我发现真的管用啊。”

“什么管用,安德鲁?”我很诧异地问。

“当我冷静地跟毕业生要‘露丝卡(russ-cards)’的时候,居然得到了好多喔。你看!”安德鲁的脸上放着光,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堆的卡片,不少于73张的“露丝卡”。

顺便说一句,露丝卡在挪威是一个传统。每年5月,当高中生毕业时,就会举办一个很大、很热闹的庆典。活动中,毕业生们会散发一些类似名片一样的卡片。卡片上除了印有学生的名字和照片,还会印有一些带双关语的智慧警句。学生们开着喷涂着亮丽色彩的卡车绕着小城兜风,互相分发他们制作的卡片,也会把卡片送给那些想尽办法获取它们的学弟学妹们。

事实上,这些毕业生通常会被一群又吵又闹的索要卡片的小孩子们弄得很烦。安德鲁很聪明,他用了不一样的策略。他没有像别的小孩子那样大喊大叫,而是很冷静地去请求。他把在托管中心学到的技能成功地应用到真实的世界里,并且领会到学习这个技能是大有益处的。

在七岁的安德鲁的世界里,生平第一次有跟他年纪相仿的孩子真心地希望他成功,愿意付出任何努力帮助他掌握他需要学习的技能。他们在一起设计了一些秘密的暗号,一起计划着如何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好、更轻松。难怪安德鲁会如此地容光焕发。

从开始用儿童技能教养法帮助安德鲁到今天已经一年过去了,他现在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已经是一个沉着冷静的小男生。他的老师说,他在学校里表现良好。

有些孩子在十岁前后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强迫性行为,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所谓的强迫性行为就是一些重复性的行为或念头,被困扰的孩子,内心里有一种非得一遍一遍地去做的冲动,而且每次的动作都是一样的。如果你试图阻止他们重复这些行为,他们就会变得焦虑不安,经常会出现暴怒的现象。有很多种不同的强迫性行为,下面是几个例子。

* 迪娜每天晚上至少要刷牙10次。她无法解释她的行为,只是说,她感觉自己的牙齿很脏。

* 杰克需要连续三次、五次甚至七次,重复去摸一样东西。他有一种迷信,觉得如果不这么做,就会有一些坏事发生在他的爸妈或者是一些他关心的人身上。

* 贝丝有一个强制性的行为,她总是要把她的娃娃、泰迪熊和枕头精准地按顺序摆放好,之后再把床单上的每一个褶皱抚平。每天晚上她都会会花费一个多小时来完成这一整套的仪式。

* 麦克收集瓶盖。走在街上的时候,他的眼睛总是紧盯着地上,一旦看到一个瓶盖,就会把它捡起来,放到他的收藏盒里。

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可以帮助孩子克服这一类的仪式行为。但是,要帮助孩子,首先要搞清楚孩子需要练习什么技能才能帮他摆脱那些强迫性行为。一个来自芬兰的妈妈分享了下面的故事。

十二岁的晶有着各种恼人的强迫性行为。比如,她总是要摸门把手两次,每天晚上总是要一遍一遍地检查她的书包,生怕忘记什么。她还收集包糖果的纸,并小心翼翼地把每张糖纸抚平。如果我建议她扔掉糖果纸,她就会变得暴怒。走在街上时,她总是异常小心地不让自己踩到人行道上的裂缝或者地砖的接缝处。

晶的很多强迫性行为都无伤大雅,但是有一个行为却非常令人难以忍受:每天晚上上床之前,晶都要把视线触及的东西按照她独有的方式安置一遍。这个强迫性行为变得越来越糟,到后来她每天晚上差不多要花上两个小时才能做好这一切。她甚至害怕上床,因为她知道,她的脑袋一躺到枕头上,就会出现要把那些东西整理到“正确”位置的冲动。

晶不喜欢讨论她的强迫性行为,但是有一次她告诉我,她之所以不得不把东西摆得那么整齐,是因为她怕有什么不幸发生在我和她爸爸身上。当我问她到底是哪些不幸时,她说我们可能会死去。这是个很古怪的想法,但对于晶来说却是非常真实的。

我曾经试图从儿童专家那里得到一些帮助,但是没有人给过我任何有用的建议。我了解到“儿童技能教养法”后,讲给我丈夫听,我们决定一起跟晶试一试这个方法。我们告诉晶,为了让她安心地睡觉,我们希望她学习一项技能。她点头同意。然后我们继续解释说,为了能够学习那项技能,她要先培养自己一种忽略,或者是不理睬的能力,也就是说,无论多么糟糕的念头进入脑子里,都能够忽略,或者是不理睬它。晶也同意了。我让她给技能取个名字,但她一时想不出来。我们一起聊到“傻念头终结者”,决定给这个技能取名为“别傻了”。

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是如何找到一个方法来练习这个技能。最后我们发明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每天晚上在她上床睡觉之前,我们都跟她一起玩这个游戏。我和她爸爸当中的一个人会来到她的房间,坐在她的床边。然后我们说出各种迷信的想法,就像她自己一直在头脑中产生的那些念头一样。而她要对我们所说的那些想法回应道:“别傻了!”并且还要做出不屑的表情,表明她根本就不会理睬我们的阴险预测。

举例来说,我也许会对她说:“如果你不用鼻子敲三下桌子,我们家的小狗明天就会被汽车碾压,死掉。”

“别傻了!”晶会这么回答,并且做出不以为然的表情,表示她就不理会这种傻乎乎的迷信说法。

还有一些其他的例子:

“如果你不亲吻你的双手各两遍,今晚就会有暴风雨,我们的房顶就会被大风吹走!”

“如果你不把这个枕头挪到一个更好的位置,爸爸的车子明天就会发动不起来。”

“如果你不马上产生一个善念,你的妹妹明天就会踩到香蕉皮跌倒,并且会摔坏鼻梁骨。”

这些练习也许听起来很荒诞,但却是我们找到的唯一的一种方法,帮助晶学会漠视,或者忽略她脑子里冒出来的那些迷信的想法。在第一周,我们每天都会跟晶一起做这个练习,但是到了第二周,我们差不多就忘记了这件事,因为晶的进步神速。虽然现在有时候我还会看到她在床上“折腾”一点点她的枕头,但是在那个“反迷信训练”的两年后,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她的焦虑症和恼人的强迫性行为已经成为了过去。

***

儿童中出现的最常见的强迫症问题之一就是过度焦虑;他们有一种持续担心什么可怕的事件即将降临的倾向。在儿童精神病学里面,这个问题被称为“儿童期过度焦虑症”(Overanxious Disorder of Childhood,ODC)。下面这个故事,来自一位妈妈,讲述了她是如何帮助自己的儿子战胜杞人忧天的坏习惯的。

我们家的汤姆九岁了。他的问题是事事都担心,我是说,没有他不担心的事儿。他担心我会遭遇不幸,他自己会走失,担心会有灾难降临,或者爆发战争,甚至恐怖袭击——总之什么都担心。因为这样的担心,他不能独处,一分钟都不行。夜晚时,会因为担心睡不着觉,在学校时,老师说他坐在教室里,也是满脸都透着焦虑。

了解到“儿童技能教养法”的那天,回到家里,我跟汤姆说,今天晚些时候我要跟他谈一谈,因为我知道有一个新技能是他需要学习的。汤姆热切地期盼着,他想立刻知道我说的是一种什么技能。我告诉他晚上再谈,就把他送到朋友家去玩了。

吃晚饭时,我跟汤姆说,我听说孩子有问题都是因为那些孩子还没学会某些重要的技能。我向他解释,只要能掌握那个正确的技能,他就能够从恐惧和担忧的困扰中解脱出来。我们一起在想汤姆到底应该学习什么技能呢?最后得出结论:他需要学习把那些烦恼扔掉。我问他想给这个技能起个什么名字时,他立刻给出了答案。这个技能被称作“憨豆先生”。

然后我们一起谈论了学会“憨豆先生”这个技能会给他带来什么好处。汤姆说,他的生活会变得轻松很多。我则引导他,如果他有了这个技能,就会有很多的时间跟他的朋友在一起。汤姆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并补充说,如果他不再无时无刻地处于担惊受怕中,就会更开心。

选择魔法宝贝的时候,汤姆也一点儿都没犹豫。他想用计算机游戏中的英雄“超级马力欧”(Super Mario)做他的魔法宝贝。在随游戏附上的说明书里我们找到了一张马力欧的图片,把它剪下来贴到了汤姆的“儿童技能教养法”的练习册上。当我问汤姆超级马力欧会怎么帮助他学习“憨豆先生”这个技能时,他想都没想就回答说:“它会把那些担心踢走、打跑,还会扔金币把担心给打昏。”

对我们来说最困难的部分是怎样让汤姆相信他一定能掌握这个技能。也许,这根本就是我自己的问题,因为我很难让自己相信汤姆能够学会“憨豆先生”技能,我知道,对他来说,抛掉那些担心会有多难。不过,找支持者这个环节对我们俩都很容易,也很好玩。随着汤姆的支持者队伍的不断壮大,他的信心也越来越强了。由于找到了众多的支持者,他不再感觉是孤军奋战。我们甚至还尝试着计划庆祝活动,但是汤姆已经有点儿疲倦了,他问是否可以改天再继续这个儿童技能教养法。

第二天早上,汤姆站在门口要去赶校车上学,他再一次重复了每天在这个时候对我说的同样的话:“妈妈,你要当心。答应我别伤到自己。”这一次,我甚至没有试图说服他“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我只是对着他眨了眨眼,笑着说:“憨豆先生!”汤姆也跟着笑了起来。

到了学校,汤姆让老师看了他的儿童技能教养法的练习册,告诉老师他正在练习憨豆先生的技能。老师认真地看了他的练习册,跟他说学习憨豆先生的技能会对他很有帮助。

我们发明了一个游戏可以帮助汤姆学习抛掉烦恼,在这个游戏里,我会大声说出各种

可笑的担心,比如:“让我们一起希望在离开家的时候,我们的房子不会着火。”或者,“让我们希望这个国家不会有雷雨,不然我们就会好长时间没有电”。当我说出这些担心时,汤姆要表现出他根本就不担心的样子。除了我提出的这些担心以外,汤姆还有一些他自己的忧虑。所以每当他提到这些忧虑,我就会说“憨豆先生”或者“超级马力欧”,来提醒他正在学习的技能。对于汤姆来说,这些都是有魔法的词语,能够帮助他抛掉担心,并让他确信真的没什么可担心的。

汤姆的担心害怕对我们来说一直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它阻止了汤姆对新事物的尝试,比如像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或者参加夏练营什么的。当我注意到汤姆的进步时,就壮着胆子给他在来年夏天的夏练营里报了个名。春天到来的时候,按照要求,汤姆需要去探访营地,跟其他准备参加夏练营的孩子在那里待上一周,他开始打退堂鼓,找各种借口试图“逃脱”。

我让汤姆坐在我的腿上,跟他解释,我们已经练习了这么长时间的“憨豆先生”了,为的就是能够面对这种状况。这次探访夏练营的营地就是一个大好的机会,看看自己到底有了多大的进步。我向他保证,什么都不必担心,这次探访就是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决定夏天时要不要去那里参加两周的夏练营。汤姆同意了。坦白说,那时候我真的没抱什么希望,我在想汤姆可能最终还是会拒绝参加夏练营,会跟我在家里泡上一个夏天。

但是一周的营地探访进行得很顺利,汤姆一回家就立刻宣布,他要去那里参加夏练营。我心花怒放,忍不住夸奖他的进步。

我们从儿童技能教养法里受益良多。“把担心抛开”的练习让我意识到,可怜的汤姆肩负了太多的担心。有时候,汤姆察觉到我对某件事无谓的担心,就对我说,“你知道吗,妈妈?你也需要练习憨豆先生技能。”儿童技能教养法也帮助我们开口谈论一些不容易说出口的问题。例如,有几次个别的情境,我用一种不耐烦的声调责骂汤姆时,他会对我说:“妈妈,你需要练习温和地讲话,这样你就不会那么容易着急上火了。”

去年夏天,汤姆生平第一次参加了夏练营,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夏天快要结束的一天,汤姆带着他最好的朋友阿诺德回到家里,让我跟他谈一谈。后来我才慢慢地弄明白是为了什么。阿诺德跟汤姆坦白了自己的问题,汤姆给他介绍了“儿童技能教养法”,这两个男孩子一起琢磨出了一个结论:为了克服现在的问题,阿诺德需要学习一个技能,他们给这个技能取名为“你好”。关于阿诺德是如何学习他的“你好”技能则是另外的故事了。

恃强凌弱的事情在小孩子中间是非常普遍的。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通常也经常是最好的干预方式,就是把孩子们召集到一起,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种做法有时候却并不奏效。在这种情形下,也许就要考虑另辟蹊径,来帮助受凌辱的孩子变得更有应对能力。

罗恩是个十三岁的男孩,因为天生有唇腭裂而常常被毁辱。即使已经做了几次手术,他的声音听起来还是带着鼻音,他的鼻子也有点儿歪,他的脸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看起来有点儿不同或者说不那么正常。

罗恩的问题是除了待在家里,哪儿都不去。罗恩的妈妈尝试了各种手段想让他出去走走,给他报名兴趣班,带他见朋友,或者去运动,全都不管用。罗恩的父母对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感到很无奈。他从来都不找同学玩,总是缠着他的爸爸妈妈陪他玩游戏或者仅仅是陪他待在家里。对于这个年龄的男孩子来说,这样的表现是很不正常的,罗恩对此的解释是他害怕被欺负。他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在学校和他自己的班里,没有人欺负他。但是在任何其他的地方,都会有人欺负他。他所说的欺负就是有人喊他的外号,大声起哄,嘲笑。一些住在他家附近的孩子叫他“歪鼻子”,罗恩每次骑车路过,他们都会用下流侮辱性的语言对他大喊大叫。

罗恩并没有凭空捏造,也没有夸张。这种欺负人的事情在小孩子中间确实存在,我没有办法让它不发生。因此我建议罗恩采取不同的行动,让自己内心变得足够强大,从而有能力应对今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欺负人的事件。

罗恩对我的建议提不起什么兴致,但勉强同意一试。我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在我们的下一次谈话之前尽量出门,看看附近的孩子都给他取了什么绰号,使用哪些不堪的语言对他大喊大叫。他要把这些绰号和难听的话记录在他的笔记本上,下次我们见面时给我看看。罗恩老老实实地按计划行事,在接下去的那次会面时,给我看了本子上记录的上个星期里收到的一大串绰号以及难听的话。

我跟罗恩一起发明了一个方法,练习不理会那些羞辱人的叫喊。罗恩想象着自己穿着看不见的盔甲,变得就像很多计算机游戏里的英雄一样不再软弱。当罗恩对我示意他已经“全副武装”好了的时候,我就开始大声地读出那些他记在笔记本上的、附近小孩子对他叫喊的羞辱人的话了。在“盔甲”的帮助下,罗恩很快学会了用幽默的方式来对付那些难听话了。

渐渐地,罗恩把这个“不理会他人羞辱”的能力扩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有了经常出门的勇气,很快找到了喜欢的体育运动,也因为参加这个运动结交了很多新朋友。

随意便溺是指那些虽然在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知道怎样到马桶上大小便,但却抗拒不用,反而把大小便解到内裤里。

博扬·司达西乐是一位在保加利亚传授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心理医生。他跟我分享了下面的故事。

我被邀请到保加利亚的古城大特尔诺沃参加“儿童技能教养法”的教学研讨会,并在会上讲解“儿童技能教养法”。在这样的研讨会上通常能遇见很多真实的案例。那一次,我遇到了丹妮拉,她是一位在SOS儿童村附近工作的心理医生。这个儿童村专门收留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失去父母的儿童。丹妮拉邀请了一位名叫吉维卡的男孩和他在儿童村里收养家庭的母亲一起来到我们的研讨会。

开始谈话之前,我先对妈妈和吉维卡的到来表示欢迎。我发现吉维卡并不想参加我们的谈话,于是我让他先待在另外一个房间,用他妈妈带来的蜡笔画画。

坐下来之后,吉维卡的妈妈告诉我们吉维卡缺乏控制能力,他总是来不及上厕所。她说,家里的其他孩子还没注意到吉维卡这个问题,她有些担心,不知道家里其他孩子知道了会如何反应。她怕孩子们取笑他,甚至排斥他。吉维卡的妈妈还告诉我们,吉维卡是这个家庭的新成员,他来这个家里刚刚七个月。除了吉维卡,她还要照看另外四个孩子。

我跟她简单地讲解了“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基本步骤。我们很快就开始讨论,“要克服目前的问题,吉维卡需要学习什么技能”,他需要学会及时上厕所的技能。妈妈提到吉维卡学会这个技能能够给整个家庭和他本人带来的很多好处。最重要的好处是:学会了这个技能,吉维卡就可以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而不至于被排斥了。妈妈还认为学会了这个技能可以增强吉维卡的自信心,让他更加看重自己。另外的一个好处是,吉维卡也许就可以参加他们全家预先计划的下个月的意大利之旅了。说到庆祝的环节时,妈妈说,她很愿意为吉维卡举办一个Party,只要他有了明显的进步,哪怕不是百分百地克服了问题。整个咨询用了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会面结束时,我预祝他们母子一切顺利。

吉维卡来到我们儿童之家后,我发现他便溺在裤子里。开始时,我还以为那只是他偶尔为之的坏习惯,等他习惯了这里的一切就会好起来。可是,他跟我们在一起已经适应半年了,这个问题还在。我带他看了儿科医生,做了全面检查,没有发现什么特殊的生理原因会导致他这个问题。所以我就约见了儿童村的心理医生丹妮拉,她建议我们找博扬谈一下,博扬在这里的一个研讨会上专门讲授过如何处理孩子的问题。

我原本是想让吉维卡自己跟博扬谈一下他的问题,但是他不愿意。没有办法,我只好自己跟博扬谈。我们先是探讨了吉维卡的长处,以及他已经具有了哪些能力。我们谈到吉维卡被领养到这个家庭的事,以及他自己做得不错的那些事。会面很短,但是对我帮助很大。之后,我们继续跟丹妮拉一起努力。我自己几乎什么都没做,只是鼓励和夸奖他。谢天谢地,他也确实有很多值得夸奖的事。吉维卡有很强的意愿去改变,因为他太想跟我们去意大利了。跟博扬见面后不久,吉维卡的便溺次数就减少了很多。四个月后,他的问题就完全消失了。我所做的就是帮助他树立了信心,并在孩子中间维护了他的尊严,引导孩子们关注吉维卡成功的一面。

吉维卡的妈妈来找我谈吉维卡的便溺问题时,我立刻想到可以邀请他们母子俩去参加“儿童技能教养法”的研讨会,这样我们都可以学到处理这类问题的新技巧。研讨会上演示的咨询过程非常愉悦,让我们每个人都清楚地看到了吉维卡身上所具备的很多资源和能力。对我来说,这个咨询过程非常有用,它给了我继续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解决这个案例的信心。吉维卡的妈妈感觉这个方法很简单,易于接受。它像一个温馨的又令人兴奋的游戏。事实上,后来我发现,这个家庭里的其他几个孩子也从“儿童技能教养法”里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咨询结束以后,我又见过吉维卡几次。我没像以往那样邀请他来我的办公室,而是去了他的家,在他的房间里。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很棒的决定。见面的时候,我们坐在地板上聊天儿、画画、玩游戏,玩得很快乐。

吉维卡想学习的技能是能够及时上厕所。有意思的是,他居然想画一张儿童村的图,上面标注出所有厕所的位置。然后做一个方案,规划出依据“紧急情况”发生时他所处位置应该赶到哪个厕所。吉维卡的进步从第一天起就能看到。我第一次到他的房间见他的时候,他就能给我讲出一些他的成功故事。当我们一起检视学习这个技能的好处时,他很想在自己的墙上挂一张技能学习的海报。当他学会了这个技能的时候,此前的问题就成了历史。吉维卡请家里所有其他的孩子在他十周岁生日的时候帮助他举办一个Party。

在这个世界上我最想做的事就是治好我自己。我原来以为我永远都好不了了呢。我问过自己:“我是要继续下去,还是要改掉这个毛病?”丹妮拉问我:“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克服的问题?”我记得我的回答是:“当我开始跟我妈妈谈这件事的时候。”我们一起去了那个研讨会,我见到了博扬,感觉很尴尬。不过我喜欢贴在墙上的那两张海报。我还记得其中一张的名字,叫作“自我治疗”。那上面有个图画,是个男孩拿着一个气球。我也给我自己做了一张差不多一样的海报,我非常喜欢画画。现在,一切就像那首歌(保加利亚的流行歌曲)里唱的:“我唱出了我的心声。”

回顾这个案例,就像我一直喜欢说的,我几乎什么都没做。我只是非常好奇,不知道丹妮拉和吉维卡的妈妈能否从“儿童技能教养法”里发现什么有用的理念。吉维卡不想加入我们的谈话,对我来说,这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虽然没有能够跟他谈话,但我跟他的养母聊了很多关于如何能够帮助她儿子的问题。咨询结束后发生的一切,跟我没有关系,要归功于其他人,特别是吉维卡自己。这次的经历让我再一次确信,拥有亲朋好友的支持对于我们每个人是多么的重要。我想谢谢丹妮拉、吉维卡的养母和吉维卡,感谢他们给我机会分享这个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可爱的故事。

下面要讲的是一个关于帮助孩子们克服恐惧的故事。不过这里所说的恐惧还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某个孩子的恐惧症,是一群孩子面对的同一个恐惧。这个故事是麦尤·阿赫拉提供的。她是一位小学老师,在一个七岁到十一岁的儿童夏令营里做辅导员。

我们的夏令营开始不久,营里一个大一点儿的孩子编了个故事,他说营地的室外厕所里有一个男人坐在那里抽烟。一些年龄小点儿的孩子当了真,运用他们生动的想象力,居然还给故事添加了不少细节。没过多久,这个故事里的男人就变成了一个抽着烟儿的白发魔怪,并且会跟踪纠缠每一个来上厕所的人。

整个事态一下子变得不可控制,很快地就发展出一个“厕所歇斯底里症”。五个女孩子站在院子里声嘶力竭地大哭,拒绝走近那个室外厕所。我们这些辅导员只能竭尽全力安抚这几个哭泣的女孩。我们用手电筒照着厕所,让她们相信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怪物。可是,这样的做法显然没法说服那些异常激动的孩子,她们非常确信自己看到了厕所里有什么东西在走动。没啥好说的,孩子们纷纷开始说想家了。

辅导员们聚在一起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安抚孩子们的情绪。我建议使用“儿童技能教养法”来试一试,我的同事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我把几个哭得一塌糊涂的女孩找到一起,用一种神秘的语调告诉她们,我知道一个办法,可以帮助我们打败厕所的魔鬼。我说,我以前也在夏令营里遇到过那种喜欢在营地骚扰小朋友的怪物,打败这些怪物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把它们一起除掉。这时候,孩子们都停止了哭泣,很专心地听我讲话。

我们开始一起制订计划,看看怎么能够消灭那些怪物。有一个孩子主动行使秘书的职能,把我们的作战计划写在一张很大的纸上。还有几个跟我们在一起的男孩子对于“消灭魔怪”的战斗感到非常兴奋,他们自告奋勇地要做陷阱帮助我们捉拿怪物。我鼓励他们说,这是打败怪物的最好办法。另外,我解释说,要想赢得战争,我们还需要强大的“后援力量”。我说的“后援力量”是指“魔法宝贝”,孩子们可以把它像护身符一样挂在脖子上。我们的秘书用大写字母把“护身符”三个字写在作战计划书里。实际上,那个护身符就是挂在脖子上的一张卡片,上面画着能给他们带来力量的魔法宝贝,这个魔法宝贝可以是任何有力量的动物或生物,能够在他们去厕所的时候保护他们,也能给他们所需要的勇气来面对那个怪物。孩子们还给他们自己的魔法宝贝取了名字,并把那个名字写到他们的卡片上。男孩子们更对于他们要建造的陷阱做了详尽的计划。

越来越多的孩子聚到了桌子跟前。那些之前并没有受厕所怪物影响的孩子听说了要跟厕所怪物作战的计划后,也都纷纷声称他们也害怕那个怪物,于是也加入进来制作魔法宝贝的护身符。最后有不少于15个孩子围到了桌子前面。打败厕所怪物已经变成了一个好玩又刺激的游戏,每个人都想参加进来。那个刚刚还在焦躁不安地哭泣的女孩,现在正忙不迭地给一个个新加入的队员解释,告诉他们还要做哪些准备来应对挑战。

我们甚至还做了一个计划,要在打败怪物以后好好庆祝一下。我们打算一起举杯来庆祝我们的胜利。

做好了魔法宝贝的护身符后,我们一起来到室外厕所的附近。站在台阶上,我们集体宣称“对抗厕所怪物的战争打响了”。就像新的大桥建成以后需要一个“通桥仪式”一样,我们庄严地剪断了我事先挂在那个厕所前面的一段红绳。应孩子们的请求,我还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演讲结束时,大家把他们的魔法宝贝的护身符挂到了脖子上。

站在厕所的台阶上,可以感受到孩子们既兴奋又紧张的感觉。身为一个曾经打败过厕所怪物的前辈,我答应为每个孩子做贴身保镖。我的武器是两只大大的木头勺子。我说,需要的时候,我可以用这两把勺子把厕所怪物打包送回他们的老家去。这给了孩子们很大的勇气来开始第一个练习。

我让孩子们小步向前走,先一起慢慢靠近室外厕所开着的那扇门,每个孩子都要进去,迅速地敲击一下马桶盖。我首先示范了一下该怎么做。第一个孩子做过后,得到了大家的掌声鼓励,如此也激发了其他的孩子走上前来敲击马桶盖的勇气。最后一个孩子很勇敢,也有点儿调皮,他居然有胆提起马桶盖,并伸头看了看下面。我问他有看到怪物吗?他说没看到。然后,所有其他孩子也都想进去打开盖子看上一眼。我跟孩子们一一握手,称赞了他们的勇气。

第一场战斗结束的时候,我答应待在室外厕所,让孩子们安全地依次进去使用厕所。我知道这会儿他们都憋急了,急需上厕所。当第一个孩子成功地坐到马桶上而没有发生任何怪事的时候,连锁反应发生了:所有的孩子都有了勇气,都能镇定地上厕所了。从那以后,孩子们都能自己上厕所了,他们在魔法宝贝的支持下独自跟厕所怪物展开战斗。另外,我们还约定,如果哪天谁的魔法宝贝不见了,我就可以拿着我的大木勺陪伴他们去厕所。

那天下午,男孩子们也向大家展示了他们为想象中的厕所怪物制作的陷阱。我的一位同事一直跟男孩子们在一起,看到孩子们极其沉醉于他们的项目,很负责地完成了这项工作。孩子们找来松树上的松果作为诱饵,因为他们觉得怪物会把松果错当成一坨“便便”,当怪物发现自己上当了的时候,就会大发脾气,那个盒子就会翻倒扣住怪物。男孩子们给我看了一些他们的巧妙发明,我用数码相机把它们记录了下来。

那天好几个女孩子过来告诉我,她们已经独自去过厕所好几次了,一次都没有看到怪物的足迹,她们不再害怕什么怪物了。我在她们的魔法宝贝卡片上做了标记,表明她们已经战胜了厕所怪物。这个标记还意味着这个孩子很有胆量,从此可以代理我,成为那些还有点儿害怕、需要保护的孩子们的贴身保镖了。

在太阳下山之前,那些厕所怪物都被我们完全解决了。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声称,他们早就知道根本就没有厕所怪物这回事。本来嘛,谁愿意待在这么个臭气熏天的地方抽烟呢!

几天以后,当孩子们准备离开营地、打包回家的时候,所有参加了对抗厕所怪物大战的孩子们聚到了一起,举杯庆祝他们的胜利。他们感谢营中其他孩子们的支持,感谢他们的勇气,给他们做了好的榜样。因为他们的影响,大家最终都敢上厕所了。

耍性子,或者叫作发脾气,是一种无法控制的怒气的延续。孩子耍性子的起因通常是因为遭遇了某种挫败或者什么不遂意的事情,于是感觉生气、开始哭闹,怒气渐渐地升级,到最后完全无法控制。可以这么说,到了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无法控制他的怒气了,相反是怒气在控制着孩子。这样的耍性子有时会持续半小时。耍性子过后,孩子会很疲惫,也会因为筋疲力尽而入睡。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来对付耍性子的问题,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一个技能,能够打败他们的怒气。

荷西·拉莫瑞是一位来自加拿大法语区魁北克地区的心理医生,他提供了下面的这个故事。

六岁的男孩,亚历山大,脾气很坏,他父母说,每当需要他做一些有难度的或者费功夫的事时,他就会发脾气。在学校里,亚历山大的坏脾气也是出了名的,他借着自己的坏脾气拒绝去做任何需要付出努力的事儿。在家里,晚饭后本该去做作业,他却磨磨蹭蹭的,直到父母对他忍无可忍地大喊大叫地催他。老师和家长都对这样的状况很无奈。他这种拒绝去做任何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的状况已经变得越来越糟糕,从他不肯练习不用辅助轮骑单车的事上就能看出。

亚历山大还有一个问题是,对其他孩子有攻击行为。他一生气就会打人、侮辱人,甚至往别人脸上吐口水。他需要学习两个技能:一是学习为事情付出努力,二是温和而友善地对待其他孩子。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因为我不认为他能够同时学习这两个技能。他的父母亲希望他能够从学习做那些需要花点儿功夫的功课开始,所以我们决定从这里下手。

见到亚历山大的时候,我问他是否愿意学习一种付出努力、认真做事儿的技能。他立刻回答:“是的。”他把这个技能取名为“超级马力欧”,这个任天堂游戏里的英雄总是做一些极具挑战的事。亚历山大觉得学会去做那些需要付出努力的事能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玩。他的父母还提到了一些其他的好处,比如他们会更开心,会更多地夸赞他,而不是不停地抱怨他的行为。他们还指出,学校的老师也会欣赏他,并且会在他完成作业后奖励他更多的漂亮贴图。

亚历山大选择蜘蛛侠做他的魔法宝贝。他把蜘蛛侠的图片贴到床头上,老师还同意他把另外一张蜘蛛侠的图片贴到他的课桌上,帮助他在课堂上认真听课。

大家都告诉亚历山大,他一定能够克服挑战、学会这个技能,因为他以前就学会过很多不容易的事。他父母也说,他们相信亚历山大能学会,因为他是个很有决心的人。一旦决意去做什么事,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结论是,如果亚历山大决定去学习这个技能,他就一定能成功。

我们的下一个任务是找到让亚历山大练习技能的方法。我们想出了一个主意:每天晚上上床前,亚历山大都要练习花10分钟的时间去做一个比较需要花一些功夫的功课。他要自己独立完成,需要时可以向父母求助。每次练习之前,他都要闭上眼睛,对自己重复说三遍:“我很棒!”然后开始做那个需要花功夫的功课了。

一周以后,我又见到了亚历山大,得知他进步很大。我很好奇,问他是如何做到的。他解释说,每次开始练习之前都要对自己说“我很棒”,而且他还发现了另外一个对他有效的小窍门,那就是他学会了写作业时把眼睛聚焦在做练习的本子上。我对他的发明大加赞赏,因为这个想法确实很棒,他知道自己很容易为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分神。

亚历山大在学校也表现不错。在他的练习本上,老师写了不少的好话来表扬他的进步。他甚至说自己开始喜欢上学了。在家里,绝大多数的时候,他都能独立完成作业,不需要父母的帮助。这样也使得他有了更多的时间跟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谈话结束后,亚历山大和父母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了。

一周后,亚历山大的妈妈给我打来电话。她很担心地告诉我,亚历山大在学校攻击了一个孩子,因为这个孩子在他专心做事的时候打扰了他。我们立刻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我告诉亚历山大,我们正面临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找不到解决方案,我们的整个项目就砸了。我们的问题是,亚历山大该不该为自己对待同学的粗暴行为受到惩罚。他正在努力学习认真做事的技能,惩罚也许会让他士气低落甚至放弃目前的技能学习。而一旦放弃,就永远也得不到我们说过的那些好处和优势了。如果真是这样,就太可惜了,因为他一直都表现得那么棒。我跟他解释说,现在还有一个选择,就是除了学习努力付出认真做事的技能外,他还要学习跟小朋友温和而友善地相处的技能。不过,我摇摇脑袋难过地说,同时学习两个技能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实在是太复杂了。正如我所期望的,亚历山大回应说,他能学。并立刻宣布他要两个技能一起学:学习认真做事,以及温和而友善地跟小朋友相处。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亚历山大需要培养什么技能才能改善他跟其他孩子相处时的行为。我们的结论是,他需要学习温和地对待别人,就像他的小猫“夏洛特”那样。我们把技能命名为“夏洛特”,并开始检视这个技能在每日的生活里到底是指什么。从亚历山大提供的那几个实际冲突的例子里,我发现他需要学习的是,当其他孩子说了什么让他不喜欢的话时,用合适的语言而不是用拳头来自我防卫。比如,一个小女孩在午饭时告诉他应该把面包的硬壳也吃掉时,他二话不说就用手抓人家的脸。我问他,如果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情,除了抓人家的脸,还有什么办法吗?他说不知道。我建议他也许可以对别人说这样一类的话:“管好你自己的事好了!”亚历山大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我们一起找了几个场景来做角色扮演的游戏,我假装对他说一些不友善的话,他则试着用话语来做自我防卫。我还建议他的父母每天晚上花五分钟的时间跟他做这个用语言自我防卫的练习:他的父母假装对亚历山大说一些不友善的话,而他需要试着用语言而不是肢体来做自我防卫。这其实更像是一个好玩的游戏。

在接下来的会面里,我了解到亚历山大已经大大改善了他在这两个方面的表现。他在学校的名声已经好了很多,自己也更喜欢上学了。父母看到他的进步非常欢心,他们带他一起外出就餐,并且用愉悦的心情一起做游戏。在那次约谈剩下的时间里,我们一直都在策划庆祝活动。因为还有几周这个学期就结束了,大家都觉得把庆祝放到这学期结束的时候再办为佳。

庆祝会上,亚历山大邀请了他的几个朋友来参加。他还邀请了他的爷爷奶奶,因为他们一直都是他最好的支持者。他们准备了亚历山大最喜欢的热狗和薯条招待大家。庆祝会开得非常圆满。

跟亚历山大一起工作的经历让我了解到,如果孩子们自己非常愿意,他们是能够同时学习两个技能的。

下面的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十岁男孩的,他的问题是喜欢玩火柴。在这个案例中,事情远不止“玩火柴”那么简单,他因为“玩火柴”已经闹出了两起惊动消防队的火灾事故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取自一个家庭治疗的工作坊,当时的治疗过程还被录像存档,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治疗师杰伊·哈利,是家庭治疗运动中几位杰出的先驱之一。我将在这里用我自己的语言为大家重现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案例充分诠释了“孩子可以通过学习技能来克服自身问题”的这样一个理念。

让我们假定这个男孩的名字叫丹。丹的爸爸、妈妈还有丹自己一起跟治疗师坐在诊疗室里,诊疗室的隔壁坐着几位其他的治疗师,包括杰伊·哈利,他们正透过单向镜观察着诊疗室里的治疗过程。诊疗室里,谈起曾经发生的这些事,大家的心情都极为沉重。治疗师于是起身离开诊疗室,来到隔壁房间,向几位其他的治疗师请教。过了一会儿,治疗师返身回到诊疗室对丹说:“你知道吗,丹?你完全不会用火。你一点儿都不知道该怎么控制火,难怪你控制不了它。”

丹很疑惑。他本来以为别人会再次责备他乱用火柴惹出乱子,没想到,他们会责备他像个傻瓜不会点火。治疗师从另外的房间拿了一些东西,把它们放到这一家人眼前的桌子上:一个金属罐,几张纸和一盒火柴。

“好吧,丹,现在让我们看一看你是怎么控制火的。”治疗师对丹说着,把火柴递给了他。“我想让你在这个罐子里,用火柴点燃这些纸,然后再扑灭它。你的父母和我会观察你是怎么来做这一切的。”

丹怀疑这里面有什么把戏,但他还是照着做了。他取了一张纸,用火柴点着它,然后把它扔进金属的容器中继续燃烧。做完这一切,治疗师说:“老实告诉你,丹,你的表现很糟糕。我得跟你说说你都做错了哪些最基本的事。首先,你划火柴的方向是错的;其次,你居然用手拿着纸去点火,正确的做法是要在金属罐里直接把纸点燃;最后,在火着起来的时候,你没有一直关注着火势,而是左顾右盼地一点都不当心。你的表现证明了我的判断是对的。在控制火的方面,你确实什么都不懂。你需要学习更好地控制火的本领,才能保证不再发生以前的那些事。”

于是,治疗师建议(在这个情形里,你也可以说是“命令”)由丹的父亲承担起教练的角色,每天亲自训练儿子各种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用火技巧。治疗师请丹的父亲来做儿子的教练一事绝非偶然之安排,丹之前所做的一切实际上导致了他们父子关系的破裂,治疗师正是想借这个机会来修复二人之间的关系。

丹和他的父亲听从了治疗师的建议。接下来,大家一起讨论丹的父亲都需要教会丹哪些安全用火的艺术。讨论认为,丹的父亲需要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教会儿子如何点木炭,如何安全地在室外点燃和熄灭篝火,了解各种材料是如何燃烧的,以及如何使用灭火器,等等。

等到治疗师再次见到丹和他父亲的时候,丹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父亲的教导下,他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火的了解和掌控已经远远超过同龄的孩子。这个训练过程带来的周际效应是,丹和父亲的关系大大地改善了。至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丹已经克服了因对火的执迷而造成的人身安全的隐患。但是咨询师为了能够确保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他要求丹和他的父亲继续练习两周,强化有关用火的技巧。

当这家人再次来到咨询室的时候,丹看上去已经厌烦了安全用火的学习,主动提出可不可以从现在开始到下次见面的时间里,跟爸爸一起做一些不一样的事。

通过练习安全用火的艺术,丹学到了他迫切需要的技能。同时,跟父亲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这个改善亲子关系的周际效应是很多能成功帮助孩子的方法中所普遍具有的一大特质,儿童技能教养法也是如此。当家长能够参与到帮助孩子的过程中,并扮演重要角色的时候,就一定能对亲子关系的改善起到正面的作用。

注意力不足并伴有多动症是儿童的一个常见问题。一般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孩子脑部的信息处理部分异常或发育不完全造成的。儿童技能教养法本身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一状况。只是,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不要把孩子的紊乱看成是一个整体事件,要把它看成是若干相关问题的一个集合,而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被转化为孩子能够学习的技能。

比如,被诊断为患有ADHD的儿童也许会有如下的一些症状:(1)不停地活动,无法安静地坐下来;(2)不停地打扰别人;(3)没有耐心等待那些不即刻发生的事情;(4)容易分心,只要身边有一点儿响动或事情,就会被带过去。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时,你要简单地把孩子看成是一个需要学习或改善若干技能的一个孩子。比如,前面提到的这个孩子就需要学习下面的技能:

* 学会安静地坐着;

* 学会请求讲话的机会;

* 学会耐心等待事情的发生;

* 学会专心做事,即使身边有一些干扰的事情发生。

事实上,使用儿童技能教养法来帮助患有ADHD的儿童与帮助普通儿童所用的方法无异。无论孩子缺乏某种技能是由于心理层面的还是神经系统方面的原因,对儿童技能教养法来说都没有什么分别。儿童技能教养法只注重培养孩子的技能,无论对基于神经学的技能缺失还是心理原因导致的技能缺失都一样适用。你只要简单地确定ADHD的那些症状,把它们转化为需要学习的技能,帮助孩子一个一个地学习这些技能就好了。然而,你也许需要提醒自己的是,凡事急不得,一定要一小步一小步地前行。比如,对一个患ADHD的孩子来说,能够安静地坐上五分钟,或者是独自玩耍五分钟就已经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了。

在盖乌拉幼儿园里有一个患有ADHD的五岁男孩,吉姆,他没有采用中枢神经兴奋剂(Psycho-stimulant)治疗,因为在芬兰很少使用这一类的药物治疗。吉姆是个很可爱的男孩,他总是高高兴兴的。不过他的多动和粗野的行为,也相当惹人烦。在盖乌拉幼儿园,吉姆最让人受不了的行为就是他跟别人打招呼的方式。无论是跟大人还是跟小朋友打招呼,他都会兴高采烈地用他的拳头用力捶打人家的背后,或者会突然跳到别人的背上让人家背着他。他一点儿都没有要伤害别人的意思,这种行为完全就是因为他的粗鲁和多动的结果。吉姆的另外一些问题还包括,总是在盘子里堆积太多的食物;吃东西也太多太急;午饭后经常会引起肚子痛或胀气。不用说,他还有坐不住的问题,他在一个地方通常待不上一分钟。因为他的行为无常,对其他孩子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吉姆在盖乌拉学习的第一个技能就是用得体的方式跟别人打招呼。这个打招呼技能包括眼睛对视、握手,并说一些打招呼的话,比如:“你好,强尼!”或者“你好,惠妮特老师!”吉姆在几周里就学会了这个技能,然后开始学习下一个技能,也就是要清楚地了解自己需要吃多少,然后能不慌不忙地吃下自己放到盘子里的部分。两年的时间里,吉姆在盖乌拉幼儿园学会了很多的技能,包括能安静地坐五分钟以上。尽管患有ADHD,由于在盖乌拉学到的这些技能,吉姆在学校里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在芬兰,孩子入学的年龄是七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