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绘画技能指导方法

智力障碍儿童绘画技能指导方法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现代脑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脑成像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可以观察到活着的人的思维过程。脑科学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迅速进入教育领域。现在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大脑具有可塑性。这里,通过借鉴人脑发育过程的成果和教学经验,我们制订了智力障碍孩子在各个绘画发展阶段的目标,其中,智力年龄是正常发展状态下的智力年龄。这一阶段,感知、动作习得是最基本的学习手段,也是学习目的。

智力障碍儿童绘画技能指导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脑成像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可以观察到活着的人的思维过程。脑科学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迅速进入教育领域。过去的教育学、心理学一直是一门经验科学,它的研究成果均来自实验观察和日常观察,缺乏实证科学的支持。但是现在,脑成像技术的成熟使我们看到实验过程中大脑神经元的活动变化,可以对心理学、教育学的实验观察结果进行实证研究,对过去那些心理学、教育学猜测、推理进行甄别,达到去芜存菁的目的。

现在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大脑具有可塑性。它表明大脑在一定限度内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个体的早期阶段,它的变化非常快,在个体的其他阶段,同样在不断地自我更新着。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就像一堆积木,可以根据需要做出不同的建构。

人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对脑的教育,通过教育促进脑的变化,生成新的连接。每一个发展年龄都有一些关键性的外在发育指标,而这些指标的实质是神经发育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大脑的发育。

这里,通过借鉴人脑发育过程的成果和教学经验,我们制订了智力障碍孩子在各个绘画发展阶段的目标(关于绘画发展阶段的论述见第三章),其中,智力年龄是正常发展状态下的智力年龄。通俗地说,智力年龄为几岁,就相当于几岁正常孩子的智力(智力年龄=实际年龄×智商%)。智力年龄的准确与否取决于智商测查的准确程度。智商测查结果虽然不一定准确,但相对各种测查来说,仍是最准确、最科学的一种方式,所以是最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我们知道了智力障碍孩子的智商,算出他的智力年龄之后,就可以参照下面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

感觉运动期(智力年龄0~2岁)的教学目标:通过包括艺术在内的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平衡觉,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记忆能力、模仿能力;使学生能够认识各科任教师、教辅人员、亲友;能够进行追视,寻找音源,辨别音源,感知节奏;辨别色彩、气味、口味,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知道大小便上厕所;正确表达自己的喜乐、不快与悲伤;知道常用物品的摆放地点;用简单的表情、语言(或声音)、动作来进行社交或通过模仿进行交流。

这一阶段,智力障碍孩子相当于0~2岁的正常儿童。在教学中,美术学科的学科特点并不突出,教师仅仅是使用学科手段对学生进行各种训练,其目的在于刺激孩子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加其敏锐性,使其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传入到大脑之后,刺激大脑的各个部分,使其活跃、生长,逐渐能够协调处理信息。这一阶段,感知、动作习得是最基本的学习手段,也是学习目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感知能力弱,表现如下:对外界的兴趣非常缺乏,有的除了吃的欲望,基本就没有其他兴趣爱好,缺乏基本的好奇心,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反应,仅仅用一些简单的感觉行为来表达喜怒哀乐。如果没有一对一的训练,他们就会满足于简单的感觉中,无知无欲地生活着。一对一的训练,年龄越小开始越好;年龄越大,孩子因为形成了一些低级的、固定的行为,惰性越大,加上孩子体重、力气的增加,训练难度越高。

涂鸦期(智力年龄2~4岁)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模仿能力,进行基本的人际交往活动,训练如厕、穿衣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建立时间概念,识别歌曲、节奏,训练学生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用涂、画、搓、揉、撕、贴等方法进行造型训练,达到加强学生对肩、肘、腕的控制能力的目的;注重活动过程的重要意义,以过程为主,达到发展学生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的目的;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

如果说,上一个阶段主要是训练孩子的感知觉能力,那么这个阶段主要是训练孩子的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和知觉,其中以粗大动作和知觉为主,当智力年龄4岁时,就过渡到以精细动作和知觉的训练为主了。这一阶段,孩子在感知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听得懂教师的语言与指令,可以参与各种活动,能够有意识地进行涂、画、搓、揉、撕、贴的活动,美术学科的特点开始呈现。但是这一阶段,孩子的理解能力还很弱,分不清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区别,对故事情节、游戏规则等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因素还难以把握,对规则几乎转眼即忘。所以,在使用故事、游戏进行教学的时候,只能选择情节单一、规则单一的故事和游戏来开展,逐步训练、发展学生的知觉,为下一个阶段打好基础。

前样式化期(智力年龄4~7岁)的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写生、想象、讲故事、表演、游戏等手段,发展学生的模仿能力,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采用涂、画、搓、揉、撕、剪、贴等方法进行多种媒材的造型活动和组合装饰,注重艺术创作、媒材探索的过程,注重体验,表现生动的细节,不断发展学生的象征性艺术符号,使其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记忆,进行艺术交流,在艺术活动中建立规则意识,认识事物,发展概括能力,能够辨别物体的类别。

这一阶段,正常孩子的理解能力不断发展,而且进展很快,但智力障碍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停留很长时间。从表2-1可以看出,智商为50的孩子在实际年龄8岁时进入前样式化期,14岁时结束,历经6年时间,占了他们的学龄期的大部分时间,而智商50以下的孩子经历的时间会更长,所以这一阶段对智力障碍孩子显得非常重要。教师需要更好地利用这段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训练。

表2-1 智力年龄对照表(www.xing528.com)

第一,这一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能力基础,促进其发展。现代脑科学发现人具有一类被称为“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它的功能是反映他人的行为,使人们学会从简单模仿到更复杂的模仿,由此逐渐发展语言、音乐、艺术,以及使用工具等能力。现在,这一发现虽然还有很大争议,但还是提醒了教师应该充分训练孩子的模仿能力,让学生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促进孩子的情感和观察、认识、理解等能力的发展。

第二,孩子经过涂鸦期,学会了粗大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但这些精细动作还不熟练,还需要进一步练习。所以这一阶段,精细动作的发展还是一个重点,采用涂、画、搓、揉、撕、剪、贴等方法进行造型训练,注重艺术创作、媒材探索的过程,注重体验,都是为了增加学生的感知觉,发展他们的精细动作。

第三,这一阶段,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很弱,只能看到事物的大概,很少顾及细节,绘画中的形象显得极为概括,犹如一种独特的象征性符号,这种现象也成为孩子进入这一阶段的标志。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多去表现生动的细节,以促进孩子观察能力的发展;同时,孩子的概括能力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教师应该在训练孩子观察能力的同时训练其概括能力,促进其发展。

第四,艺术的重要功能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和记忆,进行艺术交流。这些也是艺术启蒙的重要工作。教师不能为了训练学生艺术技法而忽视了这些真正重要的任务。

第五,这一时期是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的重要时期,在艺术活动中建立规则意识,也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任务。

这一时期,教师还可以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的指导。

样式化期(智力年龄7~9岁)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以写生、想象、手工教学为主体,以更复杂的模仿游戏、竞技游戏等游戏教学为辅,采用诸如写生等方法,认识事物,发展学生的形式概念,使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记忆。进行艺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使其在艺术活动中能够遵守规则。

这个阶段的培智学生人数很少(在有的地区可能还会有一些)。在考虑智力障碍孩子的病理特殊性的前提下,其教学要点与普通小学教育基本相同,即更注重教育的发展性。

写实萌芽期(智力年龄9~12岁)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模仿能力、理解概括能力;以写生教学为主体,使学生开阔眼界,认识社会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采用各种艺术造型方法进行创作;进行艺术欣赏教学,理解艺术符号,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建立正确的审美观

因为只有极少数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可以达到写实萌芽期,但他们很难发展到更高的绘画发展阶段,所以,这里不再为更高的阶段设定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