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现状及优化建议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现状及优化建议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观我国的新材料发展,不难看出我国部分新材料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已经超过发达国家走在世界前列。201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仅仅为0.8万亿元,到2019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已增长至4.5万亿元,占全球总规模的22.8%,同比增长15.4%,在发达国家新材料行业整体领先,我国在细分领域已取得优势突破[7]。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将达6万亿元,202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将达7万亿元。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现状及优化建议

我国新材料的研发最初可以追溯到国防科技行业,经过了许多年的发展,新材料在国民经济领域的优势不断凸显出来,基本覆盖了金属、高分子、陶瓷等结构和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及应用各个环节。其中,先进基础材料,目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需求;关键战略材料,对我国高速铁路、大飞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风力发电、超高压电路输送、深海油气开发、资源节约及环境治理等重大工程的建设与实施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前沿材料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正经历从实验室向商业应用的过渡时期,我国前沿新材料许多领域处于与国际并跑阶段,但产业规模与体量较小,大规模应用尚未到来。

自《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快速扩张,从2011年的0.8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57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了19.01%[4]。综观我国的新材料发展,不难看出我国部分新材料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已经超过发达国家走在世界前列。例如,我国的碳纤维产能与实际用量两项数据指标均已跨入世界前三;多种电子陶瓷产品的产量位于世界首位[5],并且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拥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元器件产品生产基地集群。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研发能力正在摸索当中,并在不断的实践经验积累之中逐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新材料的品种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系列受制于人的核心技术、关键材料的制备与工艺流程,再到新产品的开发与节能环保和资源的综合回收再利用等方面都突破了瓶颈,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比如,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方面,我国已经突破了T300级和T700级军用高性能碳纤维研制与应用系列关键技术,基本解决国防安全等的迫切需求问题;在高温合金方面,我国已经形成研发应用体系,研制出200多个牌号的合金及其零部件;在先进半导体材料方面,直径200mm以下硅材料已具备产业规模,掌握了满足65~90nm线宽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制备技术和无位错450mm硅单晶实验室制备技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技术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3~5年,应用与国外同步。(www.xing528.com)

近些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推动下,新材料的产业基地建设、产业集群的良好发展势态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规模。长三角地区由于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条件,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型化工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色。粤港澳地区的产业特色更偏向于医用材料、新型显示材料、改性工程塑料、先进陶瓷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方面,产业集中度高[6],发展速度也较为迅猛。京津冀地区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创新推动作用,在半导体硅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多个领域都具有较强的优势。除此之外,江西、内蒙古的稀土新材料,云南贵州的稀贵金属新材料,安徽的新型化工材料和新型建材,浙江宁波钕铁硼永磁材料,江苏徐州、河南洛阳多晶硅材料,江苏苏州的纳米材料以及福建的锂离子电池与材料也都形成了各自的区域特色。

201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仅仅为0.8万亿元,到2019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已增长至4.5万亿元,占全球总规模的22.8%,同比增长15.4%,在发达国家新材料行业整体领先,我国在细分领域已取得优势突破[7]。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将达6万亿元,202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将达7万亿元。稀土功能材料、先进电池材料、光伏材料、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先进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均位于世界前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