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初期的政策推动了经济发展及丝绸业范围的变化

明代初期的政策推动了经济发展及丝绸业范围的变化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初期,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农崇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蚕桑丝绸业的产区范围有所缩减,但形成以江南为中心的区域性密集生产,其中苏杭松嘉湖为五大丝绸重镇。明代实行海禁,对外贸易为政府控制下的朝贡贸易,丝绸产品以朝廷赐赏的形式流入周边国家和地区。明中期以后,海禁渐开,中国生丝与丝绸大量销往日本和经澳门销往欧洲。明代丝绸图案已开近代风格之滥觞。

明代初期的政策推动了经济发展及丝绸业范围的变化

明代初期,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农崇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蚕桑丝绸业的产区范围有所缩减,但形成以江南为中心的区域性密集生产,其中苏杭松嘉湖为五大丝绸重镇。明代中期以后,社会风气渐趋奢靡,在商品经济与专业分工经营下,江南地区的丝绸工商业获得了极大繁荣。

明代官营织造业规模较大,除在南京与北京设立中央染织机构外,还分别在丝绸产区的苏州、杭州及全国20多处设立地方织染局,供应宫廷和政府每年所需的缎匹。生产方式有“局织”和发外“领织”两种,局织是轮班徭役制,领织为民间机户,工匠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元代有所松弛。

16世纪葡萄牙人开辟了欧洲与中国之间的直航贸易。明代实行海禁,对外贸易为政府控制下的朝贡贸易,丝绸产品以朝廷赐赏的形式流入周边国家和地区。明中期以后,海禁渐开,中国生丝与丝绸大量销往日本和经澳门销往欧洲。

明代丝绸技术由于专业化生产而有较大发展。在养蚕和缫丝方面有“出口干”和“出水干”工艺,丝织络并捻技术和提花织造技术已相当完备,在明代杰出的科技著作—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可以看到较为详尽的对丝绸技术的记载。(www.xing528.com)

明代文献记载丰富,加之明神宗定陵发掘等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出土了大量工艺精湛、品种齐全的丝绸产品,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明代丝绸产品种类繁多,其中妆花和绒类产品是明代丝织技术的重要进步,缂丝和刺绣工艺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明代丝绸图案已开近代风格之滥觞。上流阶层在煌煌礼制的规范下,服饰的纹样与色彩都有一定程式,明晚期趋于华丽。民间丝绸图案迎合趋吉纳福的心理需求,具有较浓的民俗色彩,寓意吉祥的纹样十分流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