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现阶段制度建设中的缺陷是导致社会不公的重要原因。在中国现阶段,由于制度制定者的理念缺陷、受利益的驱动等原因,出现了一些明显不合理的制度,这些制度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加重社会不公。在再分配中,财政、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未能弥补初次分配的不公。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城乡分离和部门差别是阻碍社会公平实现的重要因素。制度对社会公平具有根本的保障作用。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

中国现阶段制度建设中的缺陷是导致社会不公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讲,一是制度的缺位和滞后会导致社会不公。现阶段,中国“社会领域政治领域以及文化领域当中的制度建设明显滞后”[14]。例如,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不公平竞争仍然大量存在,在某些行业、地区还比较严重,保障公平竞争的制度依然缺乏。中国垄断性行业如通讯、交通等,霸占了所在行业的大部分甚至全部业务,导致市场缺乏竞争或公平竞争,造成封闭性的价格,垄断企业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造成严重的经济不公。再如,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也是由于制度的缺失。由于相关的制度不健全,造成国有企业改革中普通职工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国家监管不力,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权力过大,使得部分国有资产流入私人的腰包,严重损害了国家、集体和企业职工个人的利益,扩大了贫富差距,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二是一些不合理制度的出现加重社会不公。在中国现阶段,由于制度制定者的理念缺陷、受利益的驱动等原因,出现了一些明显不合理的制度,这些制度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加重社会不公。例如,某些制度为保护少数特殊人群的利益而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带有明显缺陷的不合理制度必然导致少数特殊人群获得不合理的利益,进而必定会造成一些群体无偿占有其他群体合理利益的情形,这将导致社会不公。三是制度的执行问题重重导致社会不公。有些“制度建设流于纸上谈兵”[15],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这导致有些社会成员的权利和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就具体的制度而言,现行的一些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社会不公的重要原因。

第一,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社会公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同时,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这种差距出现在农村内部、城镇内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必将阻碍社会公平的实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存在的制度缺失和制度不公,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主要原因。在初次分配中,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未充分体现。在再分配中,财政、税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未能弥补初次分配的不公。这样,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制度缺陷导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而且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第二,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导致城乡差距悬殊和社会不公。中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体制,在一定历史阶段这一体制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体制越来越阻碍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公平,具体表现在:首先,城乡分割市场体系,使农产品的市场无法扩大,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其次,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导致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待遇差别悬殊。再次,国家对城乡实行不同的投入机制,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和社会不公。(www.xing528.com)

第三,民主法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造成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分配的不公。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民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也不断上升。但是由于民主法制的不完善,利益表达渠道的单一和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人民的合法的权利得不到保护,正当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上升,规模不断扩大,对抗性越来越强。比如,在国有企业改制中,部分企业无视职工的民主权益,擅自将企业破产、出售、转让和兼并,甚至贱卖国有资产,部分高级管理者中饱私囊,职工的基本权益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导致社会不公和大量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中,压低、拖欠和克扣工人工资,任意延长劳动时间的现象层出不穷,由于缺乏有效的利益诉求渠道,工人的利益受到侵害,导致生产资料所有者、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与工人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不公。

第四,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加剧了城乡居民之间和不同部门居民之间利益分配的不公。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城乡分离和部门差别是阻碍社会公平实现的重要因素。国家将有限的财政投入到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中,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城市居民的利益。而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漏洞和缺陷,导致“因病致贫返贫”和“养老”等问题屡见不鲜。另外,在城市,把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社会保障项目区分开来,实行区别对待,导致不同单位的城市居民享受社会保障权利的不平等。社会保障制度中城乡分离和部门差别极大地阻碍了社会公平的实现。

制度是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性安排,其本质反映的是不同的人、集团和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征。制度引导人们的行为,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制度对社会公平具有根本的保障作用。如果一个社会缺少合理、完善的制度,那么社会成员“就必然会面临一种不确定性的前景”[16],社会风险、不稳定性就会增加,对整个的社会公平将产生不利影响。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下,可以有效保障社会公平的实现。具体来讲,制度对社会公平实现的保障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宏观层次的基本制度为社会公平实现提供坚实基础。在中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制度确保了社会成员在生产资料占有、分配和政治权利方面的公平,为社会公平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其次,中观层次的运行制度保证社会公平实现运行机制。充满活力的高效的社会运行机制,是保障社会公平实现的必然要求。再次,微观层次的具体制度为社会公平实现提供路径。具体制度是社会公平实现的现实途径,直接关系着社会公平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