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决历史教学中的问题

解决历史教学中的问题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中一直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教教材”现象依然严重。不善于运用最新历史学发展成果和丰富的历史材料,引导学生探讨教材中的历史结论,不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的培养,不重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中的理性精神。从根本上说,“灌输式”教学违背历史教学的根本属性。“灌输式”教学只是将这些结论、概念、认识灌输给学生,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发展。

解决历史教学中的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中一直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教教材”现象依然严重。

“教教材”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按照教材内容、顺序组织教学。一些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不研究教材的知识特点和结构特点,更不研究教材的主旨和主题,完全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组织教材,“流水账”式的教学痕迹明显,而不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主旨和主题对教材知识进行有效整合。

二是严格遵循教材结论组织教学。一些教师对教材结论过于迷信,将教材结论奉为经典、权威,严格遵循教材结论教学,更不敢质疑教材结论,教学中采用的材料多为印证教材的观点。不善于运用最新历史学发展成果和丰富的历史材料,引导学生探讨教材中的历史结论,不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的培养,不重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中的理性精神。

2.“灌输式”教学依然严重。

受传统教学方式和习惯的影响,一些教师教学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教学中灌输的痕迹依然很明显,教学形式单一。

“灌输式”教学既缺乏对学生学法的引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没有把历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功能有效结合起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从根本上说,“灌输式”教学违背历史教学的根本属性。

中学历史教科书传授的是历史知识,教科书上的历史知识很多是一些历史结论、历史概念和历史认识。“灌输式”教学只是将这些结论、概念、认识灌输给学生,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发展。(www.xing528.com)

3.“形式化”现象依然很突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但一些历史课堂存在重教学形式忽视教学实质的现象,一些教师片面追求教学形式,追求课堂的热闹。一些课堂只有热闹的外表和空洞的形式,但缺失了历史的深刻,这样的历史课是危险的。如任鹏杰老师在《史观:能救人也能杀人——茨威格〈明天该怎样编写历史〉的启示》中所说:“审视人们热议的历史有效教学,故事和细节固然是重要的,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视野和导向更为重要。视野偏狭,导向错误,故事愈生动,细节愈诱人,方法愈有效,历史教学的结果可能愈有害。视野偏狭,导向错误,教学无效反而是值得庆幸的事。”

应该说,一切教学形式和手段一定要和教学价值追求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思考、理解历史意义的同时享受历史教育和学习的快乐。这应该是中学历史教学努力的方向。

4.“程序化”教学依然很流行。

历史是丰富的,也是深刻的。但今天很多学生却不喜欢上历史课,原因是什么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老师的历史课过于强调所谓的教学程序,突出宏观历史忽视微观历史,过于强调全面性而忽视重点,使历史课堂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和深刻。

以《两次鸦片战争》一课为例,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按照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导火索、过程、结果和影响来组织教学:“战前的中国,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实行闭关锁国;而战前的英国,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经济上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对外进行殖民扩张。”

这样的课堂教学,面面俱到,但没有细节,没有重点,没有故事,满堂都是从结论到结论的叙述。丰富、生动、鲜活的历史完全僵化了,这样的历史课能唤醒学生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