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依托故事,创造生动教学情境

依托故事,创造生动教学情境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生动、有意义的故事讲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度品味历史的丰富与精彩,体会历史的意义。也可以依托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如在讲授“文艺复兴”这一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教师可以利用薄伽丘《十日谈》中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依托故事创设教学情境,让历史课更有历史味道,让课堂更精彩,让学生更有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兴趣的历史学习中生成历史智慧。

依托故事,创造生动教学情境

历史本来就是故事。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故事讲述,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理解历史,深化历史认识。

如《两次鸦片战争》一课,在教学中如果只是流水账似的将鸦片战争的过程讲述一遍,难以使学生对这一段历史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故事的讲授,使学生深刻思考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深刻理解当时的中国社会。

在教学中,以下面三个故事为依托,比较形象直观地展现当时的中国社会:

故事一:杨芳“粪桶阵”御敌。

1841年,清政府派“名将”杨芳前往广东“痛剿”英军。面对西方的洋枪洋炮,杨芳认为洋鬼子一定使用了什么“邪术”。为了对付这些“邪术”,杨芳传令各地保甲把百姓家的粪桶全部集中起来,装在木筏上。英军一到,马上用木筏迎上去,让污秽的粪便浸涂于英船、英炮上,必然大败英军。结果,粪桶未能抵御住英军,我们还是战败了。

故事二:奕经“五虎御敌”。

1841年10月,道光帝派皇侄奕经为统帅,去浙江收复失地。到前线后,奕经拜佛求签,得到“必须有虎头人保佐,才能平安”的签语。他感到有道理,因为洋人是“羊”,虎能吃羊,只要属虎的人出阵,定能制服洋兵。于是他制订了一个“五虎御敌”计划,在寅年(十二属相,寅为虎)、寅月、寅日、寅时,挑选属虎的将士,戴形似虎头的虎皮帽子偷袭敌营。结果,“虎头军”大败而回。

故事三:裕谦“剥人皮”御敌。

在鸦片战争中,为了惩戒英国人,裕谦决定剥英国俘虏的人皮。裕谦在写给皇帝的奏折中报告:“先将两手大指连两臂及肩背之皮筋剥取一条,留作奴才马缰,再行凌迟枭示,其黑夷咪哈叨亦即戮取首级,剥皮枭示,俾众咸知奴才有剿无他,以杜其首鼠两端之念。察访兵民,无不踊跃称快,所有赏项,奴才已饬粮台查明照格发给。”结果,“剥人皮”没有震慑住英国人,裕谦还是战败了。

故事讲完后,提出问题:三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这样的故事和问题,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对鸦片战争有更深刻地思考,尤其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战败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这比单纯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更有意义。

历史课要有故事,历史教师要善于讲故事,也要善于发动学生讲故事。通过生动、有意义的故事讲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度品味历史的丰富与精彩,体会历史的意义。

也可以依托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如在讲授“文艺复兴”这一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人文主义的内涵,教师可以利用薄伽丘十日谈》中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在很久以前,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有一个男子出身微贱,但十分有钱,他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两岁的儿子,家庭十分美满。但生死无常,妻子不幸去世,留下两岁的儿子。男子哀痛欲绝,发誓抛弃红尘,侍奉天主。于是将财产都捐给慈善团体,到远处山上一间小茅屋里住下来,靠别人施舍,斋戒祈祷过日子。一住十几年,孩子没走出茅屋周围一步,除了父亲没见过第二个人。

光阴荏苒,转眼孩子长到十八。有一天男子又要下山,孩子对爸爸说:“爸爸,你现在年事已高,耐不得劳,吃不得苦了。何不把我带去,见见您那些朋友和天主的信徒?以后您就不用疲劳了。”(www.xing528.com)

爸爸觉得有道理,便将儿子带进城。儿子看见佛罗伦萨城里都是宫殿、教堂,很是惊奇,禁不住向父亲问长问短,一路不曾停歇。可巧遇见一群衣着华丽,年轻漂亮的姑娘,原来是刚刚参加完婚礼的女宾。儿子一看见她们,立即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

“我的孩子,”爸爸回答,“快低下头,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它们,它们全是祸水。”

“可是它们叫什么名堂呢?”儿子追问道。

爸爸不愿意让儿子知道她们是女人,生怕会唤起他的邪恶的肉欲,所以只说:“它们叫作‘绿鹅’。”

说也奇怪,小伙子生平还没看见过女人,眼前许许多多新鲜事物,像皇宫呀,马儿啊,驴子啊,金钱啊,他全都不曾留意,这会儿却冷不防对他老子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唉!我的孩子。”父亲回答说:“别闹啦!我对你说过,它们全都是祸水。”

“怎么!”小伙子嚷嚷道:“祸水就是这样吗?”

“是的!”爸爸回答。

于是儿子说道:“我不懂您的话,也不知道为什么它们是祸水;我还没看见过这样美丽、这样逗人喜爱的东西呢。它们比你平常给我看的天使的画像还要好看呢。看在老天的面上,要是您疼我的话,让我们想个法儿,把那边的绿鹅带一头回去吧,我要喂它。”

“不行!”爸爸说,“我可不答应,你不知道怎样喂它们。”

爸爸这时才明白,原来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训要强得多了,后悔把儿子带进城来。

故事讲完后,提出问题:父亲将女人形容为“祸水”“绿鹅”是受什么观念束缚?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唯独看上“绿鹅”说明什么?

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明白了人文主义的内涵和价值,即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人的自然之性,追求现实生活的享受。

依托故事创设教学情境,让历史课更有历史味道,让课堂更精彩,让学生更有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兴趣的历史学习中生成历史智慧。上海市致远高级中学张炎林老师在《激趣·感悟·反思——例说故事史料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中说:“所谓‘故事史料’,指的是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的史料。这类史料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有中心任务,二是有具体情节,三是有史实依据。故事史料能营造出鲜活的历史场景,带领学生领略过去的万千气象,并能有效激荡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发其理性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