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物教学的优化策略:三选之道

人物教学的优化策略:三选之道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中,“百家争鸣”是学习的一个重点。“百家争鸣”涉及历史人物众多,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历史人物都讲述一遍,教师应当选择有故事的历史人物组织教学。在人物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中学生这一特点,选择特点鲜明的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中将这样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引入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人物教学的优化策略:三选之道

历史人物众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只能选择其中一二。那么应该选择哪些历史人物呢?

1.选择有故事的人物。

历史人物应该是丰满的、立体的。但一些教师在开展人物教学中,人物干瘪、无趣,面孔生冷。这样的人物教学不能打动学生,更谈不上触及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了。

开展人物教学,一定要选择那些有故事的人物。通过人物故事,将学生带入到历史场景中,在故事中品味历史、思考历史。

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中,“百家争鸣”是学习的一个重点。“百家争鸣”涉及历史人物众多,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历史人物都讲述一遍,教师应当选择有故事的历史人物组织教学。在教学中,通过讲述墨子使楚的故事,使学生体会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内涵;通过讲述庄子垂钓的故事,理解庄子“齐物”“逍遥”的思想。

选择有故事的历史人物,讲授发生在这些人物身上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能使学生在故事的娓娓叙述中,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主张,化解教学难点。

2.选择有特点的人物。

历史人物纷繁复杂,有些历史人物特点不鲜明,而有些历史人物特点非常鲜明。在人物选择中,我们应该选择特点鲜明的历史人物。(www.xing528.com)

中学历史教学的对象是中学生,中学生对历史人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在人物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中学生这一特点,选择特点鲜明的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以岳麓版历史必修Ⅲ第19课《电影与电视》为例。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卓别林这个非常有特点的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从而了解近代以来电影的发展。

3.选择有争议的人物。

由于各种原因,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不一致,甚至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在教学中,关注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独立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如人教版历史必修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涉及很多历史人物,在教学中应该怎样选择呢?

在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李鸿章是一个很特别、很重要的人物,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在19世纪中后期,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做了很多事情,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中国近代史上很多重大事件,如甲午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也都与他有关。教学中将这样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引入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