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抓住思维困惑点的教学逻辑支撑

抓住思维困惑点的教学逻辑支撑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抓住这个问题——学生思维的困惑点,组织课堂讨论,进行深入探究,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有效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思维困惑点为教学支撑点,建构教学逻辑,顺应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学过程自然、流畅。课堂教学抓住学生思维困惑点,建构教学逻辑,唤醒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抓住思维困惑点的教学逻辑支撑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群思维活跃的孩子,唤醒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有重要意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历史是丰富、多元的,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阐释的历史相对比较单一,教科书的叙史方式没有很好地彰显历史的多元与精彩,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有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通过拓展必要的教学资源,呈现历史的多元,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使学生产生思维困惑。以学生思维的困惑点为教学支撑点,建构教学逻辑,顺应了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对推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价值。

对于《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课来说,如何认识“康乾盛世”既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堂上学生产生思维冲突和困惑的地方。

近代前夜,中国在农耕道路上继续发展,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通过材料阅读和教材阅读,学生对“康乾盛世”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知。

在学生初步感知“康乾盛世”的繁荣后,展示相关材料,呈现“康乾盛世”的另一面——“盛世”下民众悲惨的生活状况。

两个截然相反的现象,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维冲突——“康乾盛世”是“盛世”吗?

抓住这个思维冲突点,组织一系列课堂讨论,如“‘康乾盛世’是‘盛世’吗?”“‘盛世’应该是什么样的?”等,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近代前夜的中国社会有本质的认识,培育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是对本课教学出发点的有力呼应。(www.xing528.com)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课,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及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影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促使学生产生思维冲突,是实现教学难点突破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以“一块石碑”——“永禁机匠叫歇碑”为抓手,引导学生感知近代前夜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状况;以“一个故事”——施复夫妇的经历为抓手,引导学生探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以“一场革命”——工业革命为抓手,认识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理解中国近代前夜的落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而西方资本主义却发展迅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抓住这个问题——学生思维的困惑点,组织课堂讨论,进行深入探究,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有效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思维困惑点为教学支撑点,建构教学逻辑,顺应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塑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发展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落实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课堂教学抓住学生思维困惑点,建构教学逻辑,唤醒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