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注课堂生成点:教学逻辑的重要之处

关注课堂生成点:教学逻辑的重要之处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和魅力。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以努力促进课堂生成为导向,教师更要及时把握课堂教学的生成点,以课堂教学的生成点为教学逻辑建构的着力点,积极建构教学逻辑,推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关注课堂的生成点,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解决学生思维的困惑和学习的需要,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关注课堂生成点:教学逻辑的重要之处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思想、个性、习惯等有很大差异的学生群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往往处在不断地生成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和魅力。

相对于传统的预设性教学,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尤其重视对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关注,突出教学个性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教学形式。在生成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和谐的。

对于一名学生来讲,学习力、思维力是其终身必备的能力,也就是所谓“关键能力”。“生成性”教学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和思维力方面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以努力促进课堂生成为导向,教师更要及时把握课堂教学的生成点,以课堂教学的生成点为教学逻辑建构的着力点,积极建构教学逻辑,推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发展”与“迟滞”是《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课的题眼,准确理解“发展”和“迟滞”的本质含义,对实现本课教学目的非常关键。

“康乾盛世”是近代前夜中国“发展”的突出表现,正确认识“康乾盛世”对准确理解“发展”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通过《盛世滋生图》和相关数据和材料,呈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使学生认识到近代前夜的中国在农耕道路上继续发展。

同时,展示了英国学者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中一段文字材料和张宏杰《饥饿的盛世》的相关材料。两个国度、两个不同时期的人对“康乾盛世”的“另一面”的记述,使学生对“康乾盛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www.xing528.com)

在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康乾盛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盛世”,但是为什么在历史上,“康乾盛世”不断被人提起,而且被写进历史教科书而备受称颂呢?

这个问题并不是课前预设的问题,而是课堂教学中生成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已经触及中国政治文化等深层次的因素,是学生思维力发展和提升的显著表现,也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还能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历史认识。及时抓住这个教学生成点,建构教学逻辑,引导学生从政治、文化等深层次进行探究,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对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也更好地呼应了本课教学目标。

近代前夜中国社会在“发展”,而这个时期西方也在“发展”——正在经历一场工业革命。通过材料和师生共同探究,认识到这个时期西方的发展的实质。

教学中,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近代前夜,中国经济总量领先世界,商品经济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走上工业化道路呢?”

抓住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深入探讨影响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层次因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近代前夜的中国的认识,深刻理解“迟滞”的含义,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生成的问题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学生思维的闪烁点。在教学中,关注课堂的生成点,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解决学生思维的困惑和学习的需要,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在历史教学中,以课堂生成点为教学逻辑建构的着力点,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有助于生成新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实现课堂的和谐发展,实现教学目标,从而落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