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情戏中的帮腔形式及其变化多样

道情戏中的帮腔形式及其变化多样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期道情戏的帮腔较为单一、简陋,由乐队和其他演职人员兼职帮腔,一般为领唱和齐唱两种形式,领唱多由乐队的鼓师担任。这类帮腔依附于唱词而存在,形式大于内容,有加重唱词语气、渲染舞台气氛的作用,在表现戏剧内容上意义不大,但在道情戏中,这类帮腔所占比重很大。帮腔形式变化多样,不仅在各个道情戏剧种中有不同的用法,即使在同一剧种的不同剧目中也不尽相同,实际演出中更是千差万别。

道情戏中的帮腔形式及其变化多样

早期道情戏的帮腔较为单一、简陋,由乐队和其他演职人员兼职帮腔,一般为领唱和齐唱两种形式,领唱多由乐队的鼓师担任。帮腔的内容较为简单,以相对原始的蓝关戏为例,常用“哎、安、央、哎呦、唠嚎、呀儿咿呀”等无实际意义虚腔衬字,“在帮腔部分里,往往是先有一句假声,紧跟一句真声”。如蓝关戏《西游记•罗网洞》中唐僧的一段唱腔。

唐僧:(唱)有贫(哎)僧,

(帮)衣衣呀呀衣呀安央吭吭……

(唱)传下令。众徒儿,恁是听。

西天取经(呵)走一(哎)程。

(帮)安罕央吭吭……

(唱)二徒弟呀带过那白龙(哎)马,

(帮)衣衣呀呀衣呀安罕央吭吭……

(唱)披星戴月往前行,

一心要奔(哇)雷音(哎)城。

(帮)安罕央吭吭吭……

这种帮腔形式较为简单,虚词衬字的大量运用延长了节奏,富于旋律变化,但容易出现单调枯燥、掩盖唱词等问题,加之乐队担任帮腔主力,缺乏一定的音乐基础,腔调不相和谐,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观众的听觉体验。因此,在长期的实践中,道情戏艺人不断改进革新帮腔技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帮腔艺术

就现存帮腔而言,大体可以分为无实际词义的帮腔和有实际词义的帮腔两大类。

无实际词义的帮腔,指帮腔的内容没有独立于唱词之外,是对唱词的延长或者重复。一种是虚腔衬字的帮腔,如渔鼓戏《打板桥》中,郑板桥骑毛驴欢欢喜喜上场。

郑板桥:(唱)春风又绿潍水岸,

小毛驴连蹦带跳撒了欢。

帮腔:(唱)哎嗨哎嗨嗨嗨嗨,哎嗨哎嗨哎嗨嗨……

郑板桥:(唱)一路巡防心欢喜,

再不见往日窃贼扰民间。

帮腔:(唱)哎嗨哎嗨嗨嗨嗨,哎嗨哎嗨哎嗨嗨……

帮腔衬托其欢快的心情。这类帮腔较为简单,多用没有声母只有韵母的元音字,如“哎”(a)“咿”(i)“呃”(e)等,及感叹词和语气词等组成。

另一种是对唱词的简单重复,有重复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或者半句、整句等。如关中道情戏《嫁妆镰刀》中王老婆的一段唱词。

王老婆:(唱)麦子滚滚翻金浪,

黄莺欢唱树梢上。

喜庆丰收已来到,

社员各个喜洋洋。

(内帮腔)喜洋洋,哎呀哎……

王老婆:(唱)人逢喜事精神爽,

新媳妇娶在我心上。

干净利洒人俊样,

手脚勤快样样强。

(内帮腔)样样强,哎呀哎……

就是重复最后三个字,对重复的部分加以强调。这类帮腔依附于唱词而存在,形式大于内容,有加重唱词语气、渲染舞台气氛的作用,在表现戏剧内容上意义不大,但在道情戏中,这类帮腔所占比重很大。

有实际词义的帮腔,是指帮腔具有较为完整的唱词或唱段,结构较长,一般帮两句或两句以上唱词,内容独立于原有唱词之外,音乐上构成一个完整的乐段,就使它具有明确的乐思。这类帮腔的表现力很强,能表达多种丰富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根据其帮腔位置的不同,有先帮后唱、先唱后帮、帮唱穿插等多种形式。

先帮后唱多用于开场时,由两句或四句唱词组成,起到渲染情境、铺设情节、开篇点题等作用,某些情况下与“定场诗”相似。如在太康道情戏《王金豆借粮》中,幕启王金豆持布袋上,前往岳父家借粮。

幕后伴唱:天寒地冻北风急,

王金豆冬天穿着夏天衣。

手拿一条破布袋,

借粮去到杨庙集。

短短四句交代了时间、人物、地点、事件,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剧情的展开做了铺垫。

先唱后帮的形式运用较多,其情况也更为复杂,既可以用在一段唱词结尾,又可以用在一场或全剧的结尾处。如关中道情戏《隔门贤》中,王小喜偷偷溜到岳父家。

王小喜:(唱)上房里静悄悄,(www.xing528.com)

小房内黑漆漆。

莫不是他们已熟睡?

她一家三口捏饺子。

(内帮腔)过年的饺子摆齐备,

一家人回房去歇息。

哎呀哎嗨呀,哎哎哎……

帮腔以全知的视角展现了剧情的推进,起到交代剧情、过渡转场、承上启下等作用。这是用在一段唱词的结尾,另一常见形式是在剧末。如陇剧《天麻沟传奇》中,经过两代人不懈努力,天麻沟村在梁大牛的带领下种植天麻,重走致富之路,剧终帮腔响起。

帮腔:(唱)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三中全会施雨露,

陇南山区春色浓。

全剧伴随着帮腔落下帷幕,点明了全剧的思想主题,更强化了唱腔的艺术渲染力和终止感。

帮唱穿插的形式就更为灵活多变,根据其与主唱的关系,可以分为第一人称帮腔、第三人称帮腔等。

第一人称帮腔,是以剧中人物为主体,主要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抒发感情,如陇剧《枫洛池》第五场“侠代”,马瑶草梦中醒来,见被简学士披在身上的衣衫,暗生情愫。

马瑶草:(唱)我这里睡朦胧惊魂不定,

忆往事感前途心绪不宁。呀!

(麻簧合唱)这罗衫却为何我身披定,

书生怜瑶草也自多情。

这些不便于剧中人直接言明的心思,由帮腔直接唱出,表现人物的内心所想,在情感上起到连贯作用。

相对而言,第三人称的帮腔则更为自由、形式更为多样,以剧中隐形角色、剧作者甚至观众、评论者的身份发声,表达内容更为广泛。如陕北道情戏《接婆姨》中,王小丽为日思夜想的刘喜喜做鞋子时唱道。

王小丽:(唱)针锥锥尖来麻绳绳细,

鞋帮帮鞋底底上在一起

(伴唱)一针针一线线千般情意。

(唱)穿鞋的人儿你在哪里?

昨夜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梦见了牛郎会织女。

(伴唱)新政策搭起了连心桥,

喜喜呀快快来接小丽。

(小丽双手捂脸嗬嗬地笑。喜喜吆驴上)

帮腔不仅道出了小丽的心思,更通过第三人称戏谑的口吻唱出,渲染了喜剧的气氛。又如太康道情戏《前进路上》一幕,老郑带领有畏难情绪的春霞往龙岗方向推粪车,以锻炼春霞的意志。

老郑:(白)你不是要锻炼锻炼吗?这可是个好机会啊!春霞,提起精神,攥紧车把,咱们走!

(唱)革命者敢于游长江大河。(把车领正继续前进)

(幕后伴唱)书记带路向前进

大路朝阳铺满金。

春霞呀,你快前进,

要一步一个新脚印,

前进路上永做革命人。

帮腔作为不上场的角色,鼓励春霞向老郑学习,起到了深化主题的效果。除此之外,第三人称的帮唱穿插还有多种形式,表达评论、同情、讽刺等功用,不一一列举。

帮腔形式变化多样,不仅在各个道情戏剧种中有不同的用法,即使在同一剧种的不同剧目中也不尽相同,实际演出中更是千差万别。以上划分也仅是述其大概,另有多种划分方法。有从帮腔的外在表现,分为台上、台下、台后三种,与此对应的则是帮腔的三种人员组成:乐队、观众及演员。也有根据帮腔的内容分为帮整句、帮半句、帮字、重句等不同形式。既有根据音调的差异分为低唱高帮、高唱低帮、宽唱低帮、紧唱宽帮、文帮武帮等,又有根据伴奏与否分为锣鼓伴奏、弦乐伴奏或无伴奏等样式,等等。近年来,更是随着现代作曲、编曲技法的进步发展,借鉴歌剧话剧、舞剧、影视及歌曲中的齐唱、独唱(领唱)、对唱、重唱、轮唱、合唱等形式,道情戏帮腔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形式。这方面,陇剧走在前列,它突破“一句一簧、两句一帮”,无女声及“嘛簧”到底的刻板程式,创造出独帮(类似于幕后独唱)、同声齐帮(男帮男、女帮女)、混声齐帮(男女混帮)以及合唱式帮腔(多声部合唱)等多种形式,使陇剧帮腔“更具现代新意和现代气派,从而起到了形式为内容服务的作用”。

道情戏中帮腔形式花样繁多、种类丰富,但总而言之,帮腔,要突出一个“帮”字,整个帮腔,都是为演员的声腔、剧情的发展服务,只有将三者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发挥帮腔的功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