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论视角与现实维度的优化探讨

理论视角与现实维度的优化探讨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认定主体来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主体主要是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2018年1月,中央决定成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理论视角与现实维度的优化探讨

社科联全称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也称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是党领导下的社会科学学术性群众团体,直属于各级党委,由宣传部代管,其机构性质和职能与妇联、文联、工商联和科协等机构相似,是社科类省级学会、研究会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智库类)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党委政府联系社科界的桥梁和纽带。与其他群团组织不同,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建立社科联组织,但在省级层面实现全覆盖,绝大多数设区市都设立了社科联组织,县级社科联、高校社科联也有相当比例并在持续发展。关于社科联的职责和内部机构设置,各地不尽相同,江苏省社科联机关的主要职责包括:引导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负责对省级社科学术社团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对省辖市社科联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协调全省社会科学界的学术活动,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组织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发挥智囊作用;宣传、普及社会科学知识,组织开展社科普及活动;受省政府委托,组织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编辑出版社科刊物,管理所属事业单位;维护社科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了解、反映社科界的情况和意见等。部分省市社科联根据新型智库建设的形势,进一步明确了其智库职能,如贵州省社科联的职责包括:加强社会科学新型智库建设,建立贵州智库联盟,促进政界、商界、学界、民界等各领域智库优势合作、协调发展。结合社科联的机构特点,本部分运用3 个理论视角,观察社科联在新型智库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可能扮演的角色。

1. 结构洞理论视角

根据社会网络理论,社会网络是由许多节点构成的一种社会结构,谁处于其中的关键节点,无疑将具有更加优势的地位与影响力。博特的结构洞理论认为,社会网络可以为中间人带来信息和控制两方面的收益,其中信息收益包括摄取(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时效性(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举荐(获得更多机会);控制收益是指第三方居间协调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性所具有的优势。如图13-1所示,网络参与者B、C、D 之间没有联系,而他们分别与A 联系,这样BC、BD、CD之间就出现了3 个结构洞,而A 则占据了这3 个结构洞,能够不重复地从B、C、D 那里获得信息并且在他们之间发挥居间协调的作用,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图13-1 结构洞示意图

社科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广泛联系着高等院校、党校、社科院、部队院校和党政部门研究机构等社会科学研究五路大军,特别是还担负着管理社科类社会服务组织的职能。而这“五路大军”,恰恰涵盖了新型智库体系的各类主体,而社科类社会组织,则是社会智库的主要构成部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社科联作为智库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与绝大部分的智库单位特别是社会智库相联结,处在结构洞的关键位置,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比其他智库类实体具有相对组织优势。从这个意义而言,社科联也是智库界的联合会。事实上,对于成立智库界联合会,智库界人士也多有呼吁,比如人大重阳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我们智库界的人士要团结,要成为真正的知识、思想共同体,最好成立一个‘全国智库联合会’。”

2. 枢纽型组织理论视角

“枢纽”一词,从字源本义上说,是指门户开合之枢与提系器物之纽,引申为事物的关键之处,事物之间联系的中心环节,常被用于交通领域。将“枢纽”一词用于组织系统中,主要意指某一组织在同类组织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近年来,使用比较多的是枢纽型社会组织,其是指在同类型社会组织中发挥桥梁纽带和聚集服务功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2) 。从认定主体来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主体主要是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从目标定位来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定位主要是国家和社会组织之间的桥梁纽带。从主要职能来看,枢纽型社会组织主要是通过项目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运作方式对社会组织进行聚集、管理和服务。很显然,社科联在整个社科和智库系统中处于枢纽位置。

3. 平台经济理论视角

平台本指一种虚拟或真实的交易场所,平台本身不生产产品,但可以促成双方或多方供求之间的交易。平台经济的魅力在于凝聚资源,将传统经济链条式的上中下游组织重构成围绕平台的环形链条。平台将原本冗长的产业链弯曲成了环形,不同端口用户通过平台直接连接,节省的各个环节都提高了产业效率。与平台经济相似,社科联作为党委政府与社科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搭建了一些学术交流的平台,形成了定期沟通的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决策机构与智库之间的对接,从而弥补政策与知识之间的鸿沟。当然,与平台经济的营利性不同,社科联作为党委序列的群团部门,搭建的平台具有公益性和开放性。(www.xing528.com)

二、 现实维度

梳理社科联在新型智库建设中的功能和定位,需要首先理解和参照社科工作办(规划办)、社科院和科协等机构特征及其在新型智库建设中的作用。

1. 社科工作办(规划办)的智库管理功能

规划办是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地方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和基金项目的管理工作。在新型智库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家规划办设立了智库联络处,负责“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规划和实施工作,组织高端智库申报、评估和日常管理,开展国内外智库发展动态的调查研究,为中央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同时还承担着“组织评审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和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任务。2018年1月,中央决定成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在国家社科工作办7项职能中,第5项为“负责组织开展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工作,协调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并在原有的智库联络处基础上,增强智库研究处。从全国各省的设置情况看,部分省份的规划办在承担社科规划功能的同时,增加了智库日常管理功能,负责具体统筹指导辖区内的智库建设工作。从规划办的机构设置看,大部分省份的规划办都设在省(市、区)委宣传部,但也有一些省市设在社科联,比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西、重庆、海南,而北京则是市社科联与市规划办合署。从目前看,智库管理部门一般在规划办,有的在理论处,还有的在省委研究室、深改办等。

2. 社科院的智库建设主体定位

在一般认知中,容易将社科联与社科院相混淆。社科联是直属于党委的学术性群众团体,与各类智库主体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是社会智库(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的业务主管部门,在智库建设中更具开放性。而社科院是党委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新型智库体系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主体,与其他智库主体没有职能性的业务联系。目前,就省级层面而言,全国绝大多数社科联与社科院分设,仅有河北省、海南省等地合署办公,但在市级层面,社科联和社科院合署的情况则比较普遍。

3. 科协在智库建设中的纽带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协系统积极推动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先后出台《中国科协关于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的意见》和《中国科协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提出要形成以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为核心,以10 个地方科协智库、10~15 个学会智库、5 个左右高校科协智库为支撑,科技特点突出、科协特色鲜明、资源共建共享的跨学科、跨单位、跨区域、网络化的国家科技创新智库格局。在中国科协的统一推动下,各省市科协推动智库发展的热情高涨,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科协系统建设科技智库的经验做法,能够为社科联系统参与新型智库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