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漢書·藝文志》中的法家名篇及相关文献

《漢書·藝文志》中的法家名篇及相关文献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漢書·藝文志》法家類有“《申子》六篇”(班固原注:“名不害,京人。相韓昭侯,終其身諸侯不敢侵韓。”另有《君臣》《三符》兩篇,僅知篇名。

《漢書·藝文志》中的法家名篇及相关文献

1.《楊權》

黄帝曰:“上下一日百戰。”

案:韓非此處所引“黄帝曰”,當出自題名“黄帝”之書。《漢書·藝文志》道家類有“《黄帝四經》四篇”(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有《經法》、《十大經》、《稱》、《道原》四篇,學者以爲即是《漢志》之“《黄帝四經》”也)、“《黄帝銘》六篇”、“《黄帝君臣》十篇”、“《雜黄帝》五十八篇(班固原注:‘六國時腎所作’)”等。韓非子此處引“黄帝曰”言君臣關係,或在“《黄帝君臣》十篇”之中。

2.《解老》

周公曰:“冬日之閉凍也不固,則春夏之長草木也不茂。”

案:《解老》此處引“周公曰”,當應出於相傳爲周公所作的《周書》。《吕氏春秋·適威》載:“民善之則畜也,不善則仇也。”高誘注:“《周書》,周公所作。”即以《周書》爲周公所作之書。周勛初先生説:“這種説法當然不足憑信,但古代有人就是這麽看的,所以《解老》篇徑稱之曰‘周公’。”[7]

3.《外儲説右上》

(1)申子曰:“上明見,人備之;其不明見,人惑之。其知見,人飾之,不知見,人匿之。其無欲見,人司之;其有欲見,人餌之。故曰:吾無從知之,惟無爲可以規之。”

一曰:申不害曰:“慎而言也,人且知女;慎而行也,人且隨女。而有知見也,人且匿女;而無知見也,人且意女。女有知也,人且臧女;女無知也,人且行女。故曰:惟無爲可以規之。”

案:《史記·老莊申韓列傳》曰:“申不害,京人也……申子之學,本于黄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漢書·藝文志》法家類有“《申子》六篇”(班固原注:“名不害,京人。相韓昭侯,終其身諸侯不敢侵韓。”)“其書雖見載于隋唐史志,而《通志·藝文略》《通考·經籍考》均不之及,殆亡於南宋。”[8]後人輯佚所得,《申子》一書中比較完整的文章,僅爲保存於《群書治要》卷三十六中的《大體》一篇。另有《君臣》《三符》兩篇,僅知篇名。《韓非子》此處的引文,或出於《申子》佚篇之中,而韓非的引文以“一曰”表出異文,説明當時已存在異本。

(2)申子曰:“獨視者謂明,獨聽者爲聰。能獨斷者,故可以爲天下主。”

案:此段引文亦當見於《申子》佚篇。

4.《外儲説右上》

(1)鄭長者聞之曰:“田子方知欲爲廪,而未得所以爲廪。夫虚無無見者,廪也。”

(2)鄭長者有言曰:“夫虚静無爲而無見也。”

案:此處引文當出於《鄭長者》一書。從《漢書·藝文志》道家類有“《鄭長者》一篇”(班固原注:“六國時,先韓子,韓子稱之。”顔師古注:“《别録》云:‘鄭人,不知姓名。’”),即是此書。不過,“鄭長者”,應非班固所謂“先韓(非)子”的“六國時”人,而應是遠早於韓非的春秋戰國間人。因爲從引文(1)來看,田子方爲戰國初期的魏文侯之師,但田子方的言論却受到了“鄭長者”的批評,可見“鄭長者”必年長於田子方,此其一;慧琳《一切經音義》稱惠苑《華嚴經音義》卷下引《風俗通》曰:“春秋之末,鄭有腎人,著書一卷,號《鄭長者》。”即以“鄭長者”爲春秋末年人,此其二。

5.《難二》

鄭長者有言曰:“體道,無爲無見也。”

案:此處引文亦當出於《鄭長者》,説見上。

6.《難三》(www.xing528.com)

老子曰:“以智治國,國之賊也。”

案:此句引文見於王弼注本《老子》第六十五章。故此“老子曰”亦可理解爲“《老子》書曰”。但《老子》此章不見於郭店楚簡,馬王堆書《老子》甲、乙本皆作“故以知治邦,邦之賊也”。北大漢簡《老子》作:“故以智智國,國之賊也。”[9]除“智”與“知”、“國”與“邦”互假外,文義相同。北大漢簡“以智治國”作“以智智國”,不可通。《韓非子》已有《解老》《喻老》二篇專解《老子》,此又明引《老子》,足見其學與《老子》的淵源關係。

7.《難三》

(1)管子曰:“見其可,説之有證;見其不可,惡之有形。賞罰信于所見,雖所不見,其敢爲之乎?見其可,説之無證;見其不可,惡之無形。賞罰不信于所見,求所不見之外,不可得也。”

案:《韓非子·難三》此處引“《管子》曰”一段文字,見於今本《管子·權修》篇。其言曰:“見其可也,喜之有征;見其不可也,惡之有刑。賞罰信于其所見,雖其所不見,其敢爲之乎!見其可也,喜之無征;見其不可也,惡之無刑。賞罰不信于其所見,而求其所不見之爲之化,不可得也。”《漢書·藝文志》道家類有“《管子》八十六篇,(班固原注:“名夷吾,相齊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也。有《列傳》。”顔師古説:“管,讀與管同。”)韓非此處引文,應更接近先秦《管子》原貌。

(2)管子曰:“言于室,滿于室;言于堂,滿于堂:是謂天下王。”

案:此處引文出自《管子·牧民》。今本《管子·牧民》作:“言室滿室,言堂滿堂,是謂聖王。”戴望云:古之“宋本、朱本‘聖王’并作‘腎王’。”但《韓非子》所引與二者皆有差異。這説明,《管子》歷代流傳很廣、抄本頗多。《漢書·藝文志》道家類著録有《管子》八十六篇,但今本《管子》存七十六篇。《史記·管子列傳》曰:“吾嘗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韓非此處“管子曰”,亦即“《管子》書”,其引文或更接近於原貌。

7.《難勢》

慎子曰:飛龍乘雲,騰蛇游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螾螘同矣,則失其所乘也。賢人而詘於不肖者,則權輕位卑也;不肖而能服於賢者,則權重位尊也。堯爲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爲天子,能亂天下:吾以此知勢位之足恃而賢智之不足慕也。夫弩弱而失高者,激於風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於衆也。堯教於隸屬而民不聽,至於南面而王天下,令則行,禁則止。由此觀之,賢智未足以服衆,而勢位足以屈賢者也。

案:《韓非子·難勢》所引“慎子曰”,在後世輯本《慎子·威德》中。《漢書·藝文志》法家類著録有“《慎子》四十二篇”,(班固原注:“名到,先申韓,申韓稱之。”)但此書後世亡佚甚衆。王應麟云:“《漢志》四十二篇,今三十七篇亡,惟有《威德》、《因循》、《民雜》、《德立》、《君人》五篇。”清人嚴可均另有輯本,“除見存之五篇外,又從《群治要》中寫出《知忠》、《君臣》二篇,共七篇。其《威德篇》多出二百五十三字,遠勝舊本”。又,《史記·孟荀列傳》曰:“慎到,趙人……皆學黄老道德之術,因發明序其指間,故慎到著十二論。”張舜徽“疑十二論原在已佚三十七篇中”[10]

8.《定法》

申子言:“治不逾官,雖知弗言。”

案:此外引文亦當出自《申子》佚篇。

9.《定法》

商君之法曰:“斬一首者爵一級,欲爲官者爲五十石之官;斬二首者爵二級,欲爲官者爲百石之官。”

案:此段引文“商君之法曰”當出自商鞅制定的法律條文。《韓非子·五蠹》曰:“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故《韓非子》引之。但商鞅此法具體詳情已不可知。《漢書·藝文志》法家類著録有“《商君》二十九篇”,(班固原注:“名鞅姬姓,衛後也。相秦孝公,有《列傳》。”)然是書宋元之際已僅存二十六篇。第十六篇、第二十一篇又皆有録無書,故實僅存二十四篇。今本《商君書·境内》篇有云:“能得爵(一作“甲”)首一者,賞爵一級,益田一頃,益宅九畝,除一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與“商鞅之法”不盡相同,但大意相近。

10.《六反》

老聃有言曰:“知足不辱,知此不殆。”

案:此處引文見於王弼注本《老子》第四十四章,二者文字無差異。郭店楚簡《老子》甲組(本)有此章文字,唯多異體或通假之字;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北大漢簡《老子》與郭店楚簡本同,但無異體字,帛書《老子》乙本文字全部殘毁。《韓非子·六反》此處以老聃代《老子》一書。其引文并不是爲了宣揚老子主張,而是爲了説明常人很難如老聃那樣“知足”、“知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