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右論書亡佚與兵燹息息相关

右論書亡佚與兵燹息息相关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嘗試論之,古書散佚之原,蓋不亡於公而亡於私,不亡於憎而亡於愛,不亡於黜而亡於修,存亡聚散之跡,可得而數也。《書》之所起尤早,而孔子但纂百篇。然則《詩》、《書》之見存者無幾耳。自范書行而十家廢,東京舊聞,散亡不少,此又一事也。然陸書亂於孫愐,顧篇亂於孫强,其後陳彭年並取而重修之,兩家絶作,益失其舊,此又一事也。以學有宗主,則立破之形成;書尚體要,則取舍之例定。考論典籍散亡之跡者,又不可不致詳於此焉。

右論書亡佚與兵燹息息相关

嘗試論之,古書散佚之原,蓋不亡於公而亡於私,不亡於憎而亡於愛,不亡於黜而亡於修,存亡聚散之跡,可得而數也。所謂不亡於公而亡於私者,古《詩》三千餘篇,孔子删之爲三百五篇。《書》之所起尤早,而孔子但纂百篇。然則《詩》、《書》之見存者無幾耳。此一事也。漢世收遺經於秦火之餘,西京諸儒闡明大義,以施之行事,其效固不可泯。晚有鄭氏,通古今學,囊括大典,徧注羣經,自鄭氏書行,而今文師説全絶。此又一事也。所謂不亡於憎而亡於愛者,古之《禮經》,自孔子時而不具,七十子後學者解《禮》之文,著錄於《漢志》者猶存二百餘篇(《記》百三十一篇,《明堂陰陽記》三十三篇,《王史氏記》二十一篇,《樂記》二十三篇,《孔子三朝記》七篇),迨二戴所傳之記行,而亡者過半矣。此一事也。儒學之盛,無踰東京,自蔡邕以下,凡擅載筆之才者,莫不欲纂斯一代之事,續成漢史,故魏、晉之間,作者十家,最後范氏生於劉宋,博采前人之書,舍短取長,镕爲己作,文美於前,事減於舊。自范書行而十家廢,東京舊聞,散亡不少,此又一事也。所謂不亡於黜而亡於修者,羣經得漢師傳注而明,得六朝義疏而盛,唐初天下既定,鋭意崇文,重以經學多門,章句繁雜,乃詔諸儒明定一宗,撰成《正義》。自一百八十卷之《五經正義》出,六朝遺説,存者無幾,此一事也。陸法言《切韻》出,而後音學有專書;顧野王《玉篇》成,而後《説文》有支裔。然陸書亂於孫愐,顧篇亂於孫强,其後陳彭年並取而重修之,兩家絶作,益失其舊,此又一事也。揭茲三端,證以六例,不煩悉數,自可反隅。竊嘗以爲學術崇深,古今遥遠,名世間出,後勝於前,凡有理董贊明之績者,反之適負摧陷毁絶之愆。誠以學有宗主,則立破之形成;書尚體要,則取舍之例定。苟有所成,必有所棄,亦其勢然也。考論典籍散亡之跡者,又不可不致詳於此焉。(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