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右論稱引書名的增新之處

右論稱引書名的增新之處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初《五經正義》出於官修,而援引《正義》者但稱孔穎達。其書本成於手,宜多舛駮,後之詆其疵瑕者,輒交攻孔氏一人,斯皆過矣。雖署孔穎達名,其實作之者非一手,成之者非一時,故立義紛歧,語多乖牾。故後世學者稱引《五經正義》,但當直題《正義》,而不合統標孔氏,庶能憭然於一百八十卷之書所以前後牴牾之故,斯亦辨章學術者所宜知也。

右論稱引書名的增新之處

官修之書,體例既不同於私門著述,而事出衆手,復不合專屬之一人,引書者漠然不察,其失甚宏。唐初《五經正義》出於官修,而援引《正義》者但稱孔穎達。其書本成於衆手,宜多舛駮,後之詆其疵瑕者,輒交攻孔氏一人,斯皆過矣。考貞觀十六年,以經學多門,章句繁雜,詔孔穎達與顏師古等撰定五經義疏凡一百八十卷,名曰《五經正義》。博士馬嘉運駁正其失。永徽二年,中書門下于志寧等攷訂增損,書始布下。雖署孔穎達名,其實作之者非一手,成之者非一時,故立義紛歧,語多乖牾。其不純出孔氏一人之手,蓋有三證:《唐書》穎達本傳明言習服氏《春秋》、鄭氏《尚書》,今義疏於《尚書》、《春秋》宗孔、杜之學,與穎達素所肄習者不同,一也;義疏成於貞觀,而《尚書》“鞭作官刑”、“宫辟疑赦”下,兩稱大隋,其爲劉焯、劉炫原文,昭然無疑,二也;他如祭感生帝之爲禘,鄭説也,《禮疏》是鄭而非王,《春秋疏》又是王而非鄭,兩説並陳,不知誰是,疏《咸有一德》之七廟,則申孔而難鄭,疏《王制》之七廟,則尊鄭而蔑孔,諸如此類,所在皆是,使果定於一家,不合乖舛至此,三也。大氐官修之書,出自多門,著述無主,條章靡立,錯雜糾紛,亦固其所,與夫私家著述,出其閎識孤懷,以撰爲定論者,自不可同日語。故後世學者稱引《五經正義》,但當直題《正義》,而不合統標孔氏,庶能憭然於一百八十卷之書所以前後牴牾之故,斯亦辨章學術者所宜知也。(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