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课程中的活动性策略

幼儿园课程中的活动性策略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园课程要“回归生活,超越生活”,在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需要通过活动、体验、理解和表达等策略来实现。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教育应从以往单向的传授知识模式转换为基于真实情景的交往活动,使幼儿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参与、体验、探索和交往的过程中生长和发展。这样才能符合幼儿活动的天性,因为他们“非动作无以促进生活的健全,也非动作无以满足好奇的欲望……”

幼儿园课程中的活动性策略

幼儿园课程要“回归生活,超越生活”,在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需要通过活动、体验、理解和表达等策略来实现。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幼儿的学习更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师的语言传递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书本化的系统知识也不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内容,端坐静听有悖于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教育应从以往单向的传授知识模式转换为基于真实情景的交往活动,使幼儿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参与、体验、探索和交往的过程中生长和发展。

为此,回归生活幼儿园课程应以活动为主,要求一切发展的方面、一切领域的知识,都要围绕幼儿生活,转化为幼儿可接受的、能体验的知识,可经历经验化的过程,使课程现实地、适当地以幼儿的生活和经验过程加以呈现,使幼儿在身心俱动的活动中获得发展。这样才能符合幼儿活动的天性,因为他们“非动作无以促进生活的健全,也非动作无以满足好奇的欲望……”[10](www.xing528.com)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所体现的上述特征,反映了从幼儿生活世界出发,凸显了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基于幼儿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关系为视觉,从显示生活情境出发,在体验、互动和创生的过程中,塑造幼儿完整的人格,实现幼儿在生活中发展,在生活中实现人生的价值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