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牢牢掌握军队领导指挥权

牢牢掌握军队领导指挥权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皇帝作为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控制着战略方针的决策权、统军将帅的任免权和军队的调动指挥权。在对军事力量的控制上,中央有两大军事机构控制全国军队,一是由郎中令、卫尉、中尉等组成的中央领导指挥机构,一是由太尉、将军、将等组成的全国最高军事行政机构,以领导各级地方的军队。于是,魏晋南北朝各代,皇帝为了确保自己对军队的领导指挥权,不断在制度上进行新的探索。

牢牢掌握军队领导指挥权

无论是奴隶社会的“王”还是封建社会的皇帝,他们作为君主,总是把政权、国家视为一家一姓的私产,这一天下最大的私产的获取和维护,靠的不是别的,是建立和维护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即“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3]。同时,兵权控制不好,反过来也可能对皇权造成根本性的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是因时而变、因事而变的,是在政治控制与军事效率间寻求平衡的过程。尤其是皇权来源于军权,依附于军权,军权是封建帝王的命根子。封建帝王夺取天下,主要靠的是武力,实力决定一切。历代开国皇帝大多是因为手握兵权,才通过兵变或多年征战夺权成功得到天下,登上九五之尊宝座的,即五代十国时期的大将安重荣所谓的“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4]。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后,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兵权都是掌握在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或者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手中。

秦汉时期,围绕集中兵权这一核心问题,建立了以皇帝为最高统帅的军事体制,实行了全国统一的兵役制度、军事领导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重兵悉在京师,四边但设亭障;又移天下豪族,辏居三辅陵邑,以为强干弱枝之势也。或有四夷侵轶,则从中命将,发五营骑士,六郡良家。贰师、楼船,伏波、下濑,咸因事立称,毕事则省。”[5]皇帝作为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控制着战略方针的决策权、统军将帅的任免权和军队的调动指挥权。皇帝之下,太尉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东汉仍称太尉)是名义上的最高军事长官,但实际上只处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没有统兵权。遇有战事,皇帝往往临时任将出征,战事结束,则罢归入朝。在对军事力量的控制上,中央有两大军事机构控制全国军队,一是由郎中令、卫尉、中尉等组成的中央领导指挥机构,一是由太尉、将军、将等组成的全国最高军事行政机构,以领导各级地方的军队。总的特点是文武分治,两大系统分别对皇帝负责,听从皇帝的统一指挥,互不统属,互相制约。这种分工合作、互相钳制的御军方式,可使“将无专兵,兵无常将”,从而保证皇帝独揽军权,有效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保证了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www.xing528.com)

但东汉王朝末期,权臣掌握军权,军权转移到丞相府。如曹操以汉献帝为傀儡,曹魏后期司马氏坐大,军政大权实际上转移到丞相府,他们实质上就是最高统帅。曹操担任丞相执掌最高军权时,丞相府内设中领军、护军各一人,作为助手参与军事机密和决策,监护中央武装力量的精锐中军。即使这样,既要对日益庞大的军队进行管理和指挥作战,又要对复杂的政局作战略谋划,仅一个人显然是应接不暇了。为此,亟须对秦汉遗留下来的军事领导指挥体制进行改革,即如侍中尚书傅嘏所言:“自建安以来,至于青龙,神武拨乱,肇基显祚,扫除凶逆,芟夷遗寇,旌旗卷舒,日不暇给。及经邦治戎,权法并用,百官群司,军国通任,随时之宜,以应政机。以古施今,事杂义殊,难得而通也。”[6]此外,刘备孙权等也在尊奉汉朝天子的旗帜下,以将军开府的名义掌握最高军政大权。刘备死后,诸葛亮所属丞相府,以及孙权死后,权臣苏峻的丞相府,都独揽军政大权,掌握各自集团的最高军权。这种制度直接导致了改朝换代。于是,魏晋南北朝各代,皇帝为了确保自己对军队的领导指挥权,不断在制度上进行新的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