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通人的力量:社会进步中的主角

普通人的力量:社会进步中的主角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夜色中,“空军一号”在这些仰望天空的普通人身后降落……我一点儿也不担心那些照片会没有“新闻性”,因为进入21世纪以后,很多主流媒体开始变化,许多大主题、大事件通过小切口来展现,努力在个体人物上做文章。毕竟,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人的平凡生活推动的。越来越多新闻照片的主角变成了普通人。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关于“人”的照片总是最打动人。

普通人的力量:社会进步中的主角

到底什么样的照片才值得出现在报纸上?

除了突发新闻、大事件名人故事,新闻照片还可以有别的主角吗?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上海,当时多数无法进入新闻现场的地市报摄影记者,将镜头对准电视上的直播画面,对准屏幕上的领导人。如果那一年我在报社,应该也会这么做。但后来出现的一张照片却出乎大部分人意料,时任《青年报》摄影部主任的雍和虽在现场,却没有聚焦跑道上的专机和刚刚走出舱门的总统,而是拍摄了等候在机场外面的普通人。夜色中,“空军一号”在这些仰望天空的普通人身后降落……

那时,“国际新闻摄影周”与“荷赛”进入中国已有十年,有想法的摄影记者已经意识到除风花雪月和一些大主题的宣传外,还有别的主题可拍。但究竟应该拍什么,很多人还在摸索之中。看那个时期的照片,我们隐约可以感觉到,“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正逐渐进入摄影界。(www.xing528.com)

十年以后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奥运场馆入场证的记者,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在北京街头气定神闲地“闲逛”。近万张照片,拍下了奥运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的细枝末节的变化,以及那个高速运转的现代化城市公共空间里鲜活的市井百态。我一点儿也不担心那些照片会没有“新闻性”,因为进入21世纪以后,很多主流媒体开始变化,许多大主题、大事件通过小切口来展现,努力在个体人物上做文章。

转眼又一个十年过去了,这十年里社会和媒体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器材的普及、互联网视角的扩展以及传播渠道的延伸推动了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新闻事件的“独家”照片对摄影记者来说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对日常的捕捉,在司空见惯的景象里发现不同的东西,记录生活中的微妙变化成为考验摄影记者功力的标准。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站在历史维度上去看,许多所谓的“大事件”,它真正的价值不是可以成为被铭记的传奇,而是当“新闻”不再是新闻之后,芸芸众生被改变的日常生活。毕竟,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人的平凡生活推动的。越来越多新闻照片的主角变成了普通人。摄影师最终想表现的,不再是事件本身,而是这个事件和普通人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他们也越来越倾向于记录平凡、普通、日常的现实生活,并代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关于“人”的照片总是最打动人。那些画面的主角往往是像你我这样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和我们所处的激流滚滚的现实,以及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纷繁复杂、一地鸡毛。当相机对着最真实自然的百姓生活,新闻照片就不会被历史淘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