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廷改革:平满汉畛域的优化措施

清廷改革:平满汉畛域的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在1907年9月,即下诏征求平满汉畛域意见的一个多月后,清廷正式颁下了改革满汉畛域的第一道谕旨。[68]到了十月九日,清廷再下谕旨公布了其他平满汉畛域的改革措施,要求相关部门人员制定除宗室以外的,通适于满汉两族的、统一的礼仪刑律。12月17日,此时光绪和慈禧都已去世,摄政王载沣领导下的清廷发布谕旨设立变通旗制处,并分年办理筹八旗生计,化除满汉畛域等事项。

清廷改革:平满汉畛域的优化措施

前文已述,早在1901和1902年,清廷已有改革满汉畛域的想法和举措:设立督办政务处时,六位大臣,满汉职务均分;下旨解除满汉通婚禁令,并鼓励满汉通婚。但此后直到1907年的改革,清朝都没有更多举措。但在1907年9月,即下诏征求平满汉畛域意见的一个多月后,清廷正式颁下了改革满汉畛域的第一道谕旨。这道谕旨主要谈了筹八旗生计的问题。各地八旗长官被要求清查户口和附近的田亩产业,“妥拟章程,分割区域,计口授地,责令耕种”。若本身没有田亩产业,则令他们到附近州县,购买田地,按每年约十分之一的旗人分得土地的方式,“授给领种,逐渐推广,世世执业,严谨典售”。以旗人所受田亩为准,逐渐削减他们的粮饷俸禄。旗人归农后,虽未如很多建议那样进入民籍,但“所有丁粮词讼,统归有司治理,一切与农民无异”。置办田亩时,如果碰到地价高低、地力有别的情况,则只以“足敷赡养为度”。至于改革过程中的经费,则由裁停粮饷所存款项和度支部筹措,朝廷可以“酌量协济”[67]

几天后,在了解到上一道谕旨引发了旗人的恐慌后,清廷又下一道谕旨重申了之前公布的举措,并认为朝廷“为旗民广筹生计,授地耕种,并筹办各项实业教育事宜,实属仁至义尽……各该将军督抚等仍当懔遵前旨,实心实力,认真妥办。一面剀切晓喻,宣布朝廷德意,务使旗民人等家喻户晓,尽释疑惧”。[68]到了十月九日,清廷再下谕旨公布了其他平满汉畛域的改革措施,要求相关部门人员制定除宗室以外的,通适于满汉两族的、统一的礼仪刑律。“满汉沿袭旧俗,如服官守制,以及刑罚轻重,间有参差,殊不足昭划一,除宗室未有定制外。著礼部暨修订法律大臣,议定满汉通行礼制刑律,请旨施行。俾率土臣民,咸知遵守,用彰一道同风之治。”[69]

1908年8月27日,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公布九年预备立宪计划。12月17日,此时光绪慈禧都已去世,摄政王载沣领导下的清廷发布谕旨设立变通旗制处,并分年办理筹八旗生计,化除满汉畛域等事项。“宣统二年(1910)至四年清理各旗地亩户口,四年至五年筹备生计,五年至六年裁各旗十分之三,六年至七年撤十分之七,七年至八年十成裁尽,无所谓满汉之界限云。”[70](www.xing528.com)

1909年3月,礼部终于达成统一满汉礼制的意见。载沣批准了礼部的意见,即此后所有满汉官员的丁忧时长均为二十七个月。[71]1910年,清廷下旨要求此后满汉官员上奏统称臣,所谓“奴才即仆,仆即臣,本属一体”。[72]次日,清廷又就满汉称呼问题下旨:“嗣后武职各员引见口奏履历仿文职例,应称臣者称臣,不应称臣者称名。满员仍称阿哈。”[73]然而暂且不说上述谕旨措施执行成效如何,清廷对于化除满汉畛域的努力基本就到此为止了。慈禧死前留下了《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每年化除满汉畛域的计划,但是摄政王载沣却在该问题上首鼠两端,犹疑不决。非但如此,此后他更走上了一条相反的道路,逐步加强宗室在政权中枢的实力,先是罢免袁世凯,并差点将其处死,使汉族官僚胆战心惊;尔后更在1911年设立了“皇族内阁”,使清廷彻底丧失民心。一般认为,载沣的种种举措,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