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晋以前,对天禄永终语义辨正进行

魏晋以前,对天禄永终语义辨正进行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天禄永终”的早期含义,略举数例:1.皇帝使御史大夫汤庙立子闳为齐王,曰:於戏,小子闳:……[11]从这些例证可以看出,直至汉魏之际,“天禄永终”若四字同时出现在某段话中,则一般为吉语,用于祝福、劝勉的场合。即使将“天禄永终”四字分开看,“终”仍不能解释为“终结”。[12]2.其道应天,故福禄永终。直接将“终”字理解为长久,在古代汉语中缺乏证据。但同“天禄永终”一样,“吉语”说的内部也有分歧之处。

魏晋以前,对天禄永终语义辨正进行

关于“天禄永终”的早期含义,略举数例:

1.皇帝使御史大夫汤庙立子闳为齐王,曰:於戏,小子闳:……悉尔心,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厥有愆不臧,乃凶于而国,害于尔躬。於戏,保国艾民,可不敬与!王其戒之。[8]

2.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9]

3.则福祚流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10]

4.无替朕命,永终天禄。[11]

从这些例证可以看出,直至汉魏之际,“天禄永终”若四字同时出现在某段话中,则一般为吉语,用于祝福、劝勉的场合。

即使将“天禄永终”四字分开看,“终”仍不能解释为“终结”。例如:(www.xing528.com)

1.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12]

2.其道应天,故福禄永终。[13]

3.敬敷训典,以服朕命,以勖相我国家,永终尔显烈。[14]

4.今迎王未至……非所以永终忠孝、扬名后世也。[15]

正如阎若璩所指出的,“永终”是吉语,“不终、鲜终方属弗祥”[16]。另一方面,虽然此期文献中也经常有将“终”视为“终结”的用法(这是主流用法),但那应系其引申之义,且未见将“永终”二字连用作“永远终结”者,总之,此期“永终”绝非凶语。然而,“终”之含义,是否应一定直接按《广雅·释诂一》“终,极也”解释为“长久”呢?[17]并不尽然。如前所引,皇侃将“终”作“卒竟”解,此句句意为“天祚禄位长卒竟汝身”,同样可解为吉语,实际上,这种理解更加接近汉代原意。直接将“终”字理解为长久,在古代汉语中缺乏证据。

这里还有必要论及“四海困穷”一句,何晏论语集解》、皇侃《论语义疏》皆将“四海困穷”释为“穷遍、穷尽四海”。据《广雅》:“困,极也”,又《说文解字》段注谓:“困之本义为止而不过,引伸之为极尽,《论语》‘四海困穷’,谓君德充塞宇宙,与横被四表之义略同”[18];又《说文解字》:“穷,极也”。据此,四海困穷早期确有可能非凶语。但同“天禄永终”一样,“吉语”说的内部也有分歧之处。不过,值得指出的是,秦汉以来古文献中的“困穷”,大多已同于今义,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中亦以“困穷”为凶辞,后人更是大都如此。综合这些来看,“四海困穷”究竟能否解为“吉语”,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过,若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则不仅其本义,后世的运用与诠释也值得重视,这将在下文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