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茶书的出版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带来机遇与挑战

西方茶书的出版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带来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不过由于茶已经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因此《茶经》中不少内容如茶的起源、功能、种植在现有西方原版茶书中都已经有所介绍。总的说来,西方英文原版茶书的不断出现对中国茶文化典籍译本在西方的传播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西方茶书的出版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带来机遇与挑战

前面提到,早在茶进入西方之前,西方就有了一些对茶的零星记载,使人们对茶有了基本的了解。而随着茶在西方的日益流行,西方茶爱好者也开始了对茶和茶文化的研究,导致了大批茶文化作品的出现。早在《茶经》第一个英译本出现之前,西方就已经有了关于茶和茶文化的英文著作,从各个层面对茶和茶文化进行了介绍。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文版茶书还不多,主要有《茶与咖啡》(Tea and Coffee)、《咖啡、茶及巧克力》(Coffee,Tea and Chocolate)、《茶及茶贸易》(Tea and the Tea Trade)、《中国产茶区游记》(A Journey to the Tea Countries of China)、《茶:神秘及历史》(Tea,Its Mystery and History)、《茶的培植及生产》(The Cultivation&Manufacture of Tea)、《茶及饮茶》(Tea and Tea Drinking)、《茶:起源、培植、生产及使用》(Tea:Its Origin,Cultivation,Manufacture and Use)、《小茶书》(The Little Tea Book)、《茶之书》(The Book of Tea)、《茶叶全书》(All about Tea)这几部作品。这应该也是卡朋特译本能够获得认可和接受的原因。所谓物以稀为贵,卡朋特英译本作为第一部专门介绍中国茶和茶文化的著作,自然具有传播优势。

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出现了大量用英文撰写的茶书,其中不乏专门介绍中国茶和茶文化的著作,如表3-1所列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人气较高的原版英文茶书。

表3-1 主要英文原版茶书[19]

续 表

续 表(www.xing528.com)

从表3-1可以看出,目前在英语国家已有大量从各个方面对茶进行介绍的作品,涉及的内容包括茶的起源、传播、影响,茶叶贸易,茶的功能、种植、制作、烹饪冲泡、类型、礼仪等各种实用信息,也有著作重点介绍茶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这些英文茶书的不断出现说明茶在西方越来越受欢迎,而且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将茶当作一种普通饮品在生活中饮用,而是开始对茶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索茶的价值和精神文化内涵。

英文茶书的出现表明西方民众对茶的关注和兴趣在增加,这也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为热点问题更容易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正如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有两面性,西方英文茶书的流行一方面有助于增加西方受众对茶的了解和兴趣,从而能够使西方受众自然地接受中国茶文化典籍译本;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中国茶文化典籍在西方的传播和接受,因为在已经有了如此多英文原版茶书的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还需要翻译中国的茶文化典籍吗?翻译的中国茶文化典籍能够在众多英文原版作品中占得一席之地吗?茶文化典籍是介绍性文本,不同于《论语》《道德经》这样的思想典籍,不同于《红楼梦》《西游记》这样有着浓厚情节感的文学作品,也不同于有着语言形式之美的诗歌作品,茶文化典籍可以算作一种知识性科普读物。对于这样的作品,在国外已存在对相关主题对象的众多原版介绍的情况下,还有没有必要去翻译?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却是我们很少去考虑的问题,或者说会刻意去回避的问题。

有的时候,我们的中国典籍外译有点一厢情愿,认为我们各个领域的典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应该要走向世界,应该要翻译出去,这从我们的“大中华文库”选材之广就可以看出。然而,我们在不遗余力地推出这些典籍的同时,却较少对目标受众国已有的同主题资源进行考察。虽然大多数典籍所揭示的思想和主题是中国所特有的,但也不排除有的典籍的主题在西方已有大量介绍,茶文化典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知道,翻译作品要进入目标国家对应的文本系统中,若是目标受众国已经有了大量的同主题资源,翻译作品又没有读者感兴趣的新内容,没有超越现有作品的优势,我们一厢情愿地翻译,就算翻译质量再好,也不太可能获得广泛传播。诚如著名文化评论家叶匡政先生所说的,“人们对于本土产品会有一种天然的好感。比如说同样一个主题的书,有本土作者写的也有引进的,本土的肯定更容易被读者接受”[20]。相较于翻译的茶书,西方受众可能更偏向本土作者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点而创作的原版作品,而这也有可能是即使在良好的接受环境中,《茶经》2009年和2015年的译本也几乎没有获得西方读者关注的原因之一。这两个译本一出现就淹没在其他茶书中,除了茶文化典籍的翻译研究者,并没有获得西方普通受众的特别关注,更不用说获得像原文在中国所获得的经典地位。当然,这并不是说《茶经》就没有翻译的价值,毕竟其在茶学界的地位是没有哪部茶书可以与之媲美的。只不过由于茶已经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因此《茶经》中不少内容如茶的起源、功能、种植在现有西方原版茶书中都已经有所介绍。在这样的情况下,《茶经》译本要吸引西方读者的目光,就特别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让西方读者了解《茶经》和现有茶书的不同之处,以及读者能从《茶经》中获得哪些从其他茶书中无法获得的东西。

总的说来,西方英文原版茶书的不断出现对中国茶文化典籍译本在西方的传播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要利用这种机遇,也要正视这种挑战,在译介过程中利用西方茶书已经给读者提供的茶文化知识基础,充分挖掘中国茶文化典籍的独特价值,并以合适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不仅仅是追求全面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内容。如此才能让茶文化典籍译本适应当今的接受环境,获得读者的认同和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