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专利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专利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现中国加大研发力度只是专利爆炸式增长的部分原因。经过分析化学、计算机和通信、药品和医疗、电气和电子(E&E)、机械和其他六类行业的专利,他们发现,在2003年至2008年期间,美国在中国授予的专利数量增长迅速,但这些专利的被引用率一直很低,这反映出中国需要提高专利质量和研发绩效,以便在业界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从专利视角对某一区域新材料产业开展的研究较少,专利作为反映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中国专利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Albert Guangzhou Hu,Gary H.Jefferson(2008)[44]在研究中国2000年的专利潮时,以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样本,利用企业层面的数据集,探讨了中国专利活动不断增长的背后原因。发现中国加大研发力度只是专利爆炸式增长的部分原因。外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增长也促使了中国企业申请更多专利;此外,有利于专利持有人的专利法修正案和明确了产权转让的所有权改革,也都是中国专利热潮的重要原因。

专利往往代表着研究对象的创新水平,Qing Liu,Larry D.Qiu(2016)[45]在研究中间投入关税的降低对内资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时,使用专利申请数据来量化企业的创新活动,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基于1998年至2007年中国企业的数据,发现在2002年中国加入WTO而降低关税时,国外的技术变得更便宜,导致了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动减少。

Daniele Archibugi,Mario Pianta(1992)[46]以专利数量和被引次数作为技术指标,研究发达国家技术专业化的决定因素和方向。研究发现,国家的技术规模(以累计研发支出衡量)与专业化程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只有大国才有能力将其活动扩展到大多数技术领域,而中小型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被迫专门从事更狭窄的领域。

Jia Zheng,Zhiyun Zhao等人(2011)[47]认为,专利是行业研发(R&D)努力程度的体现,从专利分析的角度可以研究我国的产业演进过程及其关键技术。经过分析化学(不包括药物)、计算机和通信药品医疗电气和电子(E&E)、机械和其他六类行业的专利,他们发现,在2003年至2008年期间,美国在中国授予的专利数量增长迅速,但这些专利的被引用率一直很低,这反映出中国需要提高专利质量和研发绩效,以便在业界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对专利的分析还表明,中国的产业分布中,除了占技术专利总数三分之一以上的勘探开发行业,E&E行业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但90%的新发布专利为富士康科技有限公司所有,这表明中国E&E行业的研发环境不平衡。

Anthony F.Breitzman,Mary Ellen Mogee[48]认为,当使用方法正确时,专利分析就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应用于战略、战术和个人发明层面,如知识产权管理、研发管理、人力资源、合并和收购、企业价值评估、竞争情报等。此外,为保证专利分析发挥应有的作用,作者依据自己的专利相关经验,为专利分析在这几个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和度量标准。

庄涛,吴洪(2013)运用三螺旋理论[49],以2002年至2011年的发明专利数据为依据,探讨了政府、大学、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合作的紧密程度。研究发现,2002年至2011年我国专利产出数量大幅上升,其中企业和大学开展的合作最多,政府与企业、大学开展的合作都很少,企业是产学研的主力军。作者认为,我国政府在三者之间的作用应该加强,着重于前向引导,体现出技术前瞻性,并及时向企业与高校反馈,形成三者的良好互动。(www.xing528.com)

刘凤朝,傅瑶,孙玉涛(2013)[50]构建了“时间——领域”二维框架,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技术领域分布,使用美国1963年至2008年的专利数据,发现美国技术领域集中度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五个主要技术领域的专利授权数量占总体的55%。通过专利总量——相对增长率的组合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各个技术领域所处的生命周期,如计算机电子产品属于主导—成长型技术,医疗设备则属于新兴—成长型技术。因此,各国在制定技术支持政策时,要了解自身情况,不可盲目跟风,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

王小霞,蒋殿春,李磊(2018)[51]在研究最低工资调整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时,首先使用企业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衡量企业的创新水平,并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原因在于,相较于R&D(研发投入),使用专利数量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研发投入的效率,还可以测量创新质量,然后将最低工资标准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对两者进行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与企业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出强烈的正相关关系,最低工资的提高也相应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水平。

陈红,纳超洪(2018)等[52]在研究内部控制和研发补贴绩效之间的关系时,将研发补贴与内部控制作为解释变量,使用研发投入、企业申请专利数量、营业毛利率三个指标衡量研发补贴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中,专利数量主要衡量创新能力。实证检验发现,研发补贴、内部控制对研发补贴绩效起到显著的促进效应。研发补贴能够明显的提升企业专利申请数量。

石秀,景睿(2018)[53]收集7369条新能源汽车专利数据,构建专利数量矩阵图、技术类别矩阵图和创新主体矩阵图,探讨了中国各个区域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差距。从专利数量来看,中国各个省市新能源技术创新分布不均衡;从专利类别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系统完备,但是子系统发展不均衡;从创新主体来看,高校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以上分析,中国各个省市新能源技术发展状况一目了然,以后的发展也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上所述,材料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材料产业的发展和研究,步入21世纪,新材料更是在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如农业、工业、国防以及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国内学者对新材料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从经济管理角度对新材料产业进行研究的成果并不是非常多,未能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研究体系,还有一定的研究空间。且已有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新材料产业集群、产业技术创新等方面。从专利视角对某一区域新材料产业开展的研究较少,专利作为反映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书在将目光投放于吉林省这一地区,从专利角度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运用SWOT方法,分析吉林省新材料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提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设想及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本书的研究对于吉林省新材料的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