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乡村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学校越来越边缘化,这实在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知识界首先关注到农村教育,出于对改变国民性的考虑,优秀的知识分子为中国农村教育开出许多的“药方”,进行了大量的乡村教育实验。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晏阳初回国后,倾力于举办乡村教育,他认为,只有农村人口素质提高才能解决积贫积弱的状况,农村教育才是中国教育的根本。

乡村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虽然今天的中国农村没有摆脱传统的世俗化社会形态的延续,但在功利主义价值的主导下,在高歌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已经丧失了田园牧歌般的诗意意象。我们看到的农村生活场景如果去除自然环境与城市的迥异,已经感受不到那些淳朴、自然、原始的人情体验,甚至中国宗族社会留下的乡土观念已经荡然无存。

去了几所农村学校,对乡村教育式微切实感到扼腕。校舍建设已经标准化,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技术已具备,但学校还是显得那样简陋、缺乏活力。农村学生已经不能用淳朴、单纯等词去形容,他们没有想象中那么羞怯、腼腆、粗野,他们也会很大胆而得体地跟陌生人打招呼。但是,我还是感觉到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的差别是单调、贫乏。在城市教育过度投入和过度教化的今天,这种城乡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农村学生的流失,是农村学校最大的隐忧。

在近一个世纪的教育普及过程中,乡村学校的社会意义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机构,更多的则是文化功能。我们有着几千年的农耕社会的历史农业文明是民族性格的基本底色。而现代的农村学校则是在农村闭塞的坚壁上向现代文明打开的一扇窗,吹进清新的时代新风。由于教师在知识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他一方面向农村引进外界的文化、观念、思想,同时固守并改造着乡村文化的模式。学校不仅影响着农村的学生,也对乡土社会起着移风易俗的作用。在人口流动相对凝滞、乡村人口相对稳固的时代,乡村学校已经有机地融入乡村社会,为单调的乡村生活点染亮色。乡村教育的存在,让人更能感到乡村生活的生气和灵动。张艺谋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诗意地渲染了这一意象,破烂学校里的琅琅书声让一个山村更多了一些人的气息。我们多数人对农村学校可能还保留着这样的诗意遐想,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今天,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学校越来越边缘化,这实在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农村教育为农村青年走出封闭的生活环境,进入广阔的人生天地提供了通道,也为社会的发展扩大了人力储备的来源。但是,农村教育一直面临一个“离农”还是“抑农”的二律悖反命题,究竟是培养适应城市生活的新市民还是培养适应农村建设的新农民。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知识界首先关注到农村教育,出于对改变国民性的考虑,优秀的知识分子为中国农村教育开出许多的“药方”,进行了大量的乡村教育实验。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晏阳初回国后,倾力于举办乡村教育,他认为,只有农村人口素质提高才能解决积贫积弱的状况,农村教育才是中国教育的根本。潘光旦认为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教人得到位育,即“安其所”,“遂其生”,适应内在和外在的环境。这种认识是建立在农村人口生活稳定的基础之上。今天,我们谁也不能阻止农村青年走向城市的步伐,也不能剥夺他们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权利。但是,一百多年的农村教育发展却在今天日渐败落,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乡村文化正在日益消失,教育在其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www.xing528.com)

教育功利化和城市化的趋势使得农村学生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进入城市选择更好的教育,将来出人头地,要么放弃教育,离开农村提前进入社会。而农村学校为了升学的目标,只能留住那些学习能力中等,又没有条件进入城市的学生。农村学校管理实在太松散,很多学生辍学不辞而别,学校也全然不知,不闻不问,好像司空见惯一样。而且,农村教育已经完全背离了教化的功能,对学生的冷漠、盘剥、排斥等现象时有发生。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帕夫雷什学校也是农村学校,他把学生带入大自然,让学生亲近每一棵大树,亲近每一株小草,与自然相融,在劳动中学习,感受世界的美好,培养其对大地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充满了诗意。现在解读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学校的教育时,在我们的农村学校实在找不到这样的现实基础。我们很多专家提出农村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对农村学生进行热爱家乡、拥抱自然的教育,但这种观念在当下实在太过理想化和书生气了。如果农村学校教育的目的只有升学,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目标是升入大学跳出“农门”,这让农村教育的观念变得非常狭隘。但当前的升学主义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带来的社会心理反应,直接传递到农村学校,让学生感到升学无望,就业无着,他们更愿意选择过早离开学校,从某种角度讲,实质上的功利主义教育观剥夺了他们接受教化的权利。这又何尝不是乡村教育的一种失败呢!

正是存在农村学生大量流向城市的这种趋势,目前加大对城镇学校的建设力度,希望使农村孩子更多地能够集中在城镇学校学习。但是,我有一种担忧,就是若干年以后,中国农村人口大批大批涌入城市,很多村庄还会不会适合人的生活,散落在千山万水中的村落会不会逐渐消亡。

(2009年4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