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印刷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北京印刷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由于北京首都的资源虹吸效应,与津冀地区印刷业的发展一直存在较大差距,造成京津冀区域印刷业的布局不尽合理。企业整合力度不够强势从统计的企业经营情况来看,北京市较大规模的印刷企业利润率都较高,特别是上亿元年产值的大型印刷企业。

北京印刷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1.服务首都核心功能能力有所不足

(1)按需印刷能力不足

由于绿色环保压力加大,大量的中小印刷企业在生产技术、材料选用、管理水平方面都力不从心,承受停产、限产和处罚的压力较多、较大,针对短版商业印刷业务市场的生产出现承印能力不足,许多政府部门、国家机关、出版社纷纷反映书刊印刷市场的按需印刷能力不足,有找不到印刷企业及出书难的反映。印刷企业也出现不敢接活或不能按时完成印刷任务的难题。

(2)全面服务能力欠缺

近些年,印刷品市场呈现新的特点,一些客户要求印刷企业能够承担起从创意到设计、从营销到印刷、从装潢到物流的全流程服务。但是,由于原有印刷企业的创建门槛低,众多中小企业只是关注印刷的生产环节,而忽略了印刷产业链建设,造成印刷企业面对客户全面服务的需求时,创意缺新意、设计低水平、营销老套路、物流糊涂账的窘况,屡屡受到客户的责难,难以适应新常态下全面印刷服务的新要求。

(3)应急应变能力缺乏

新时代、新业态的变化要求印刷企业在服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应急应变能力。全球风云变化、党建新招频出、经济战场多变、民生大事急迫,桩桩件件都与印刷企业密切相关。加急活、改版活、再版活、分批活,相当一批印刷企业的印前设计处理、印刷生产和印后加工、物流分发环节缺乏应急应变能力,服务网点少、服务方式陈旧、服务反应慢、服务预案少,未能及时跟上市场发展变化的节奏,以致耽误重要印刷业务,丢失新型业务市场。

(4)协同服务能力短板

除一些大型印刷企业或印刷集团,大部分印刷企业专注于某类印刷品的生产,如期刊印刷或广告印刷。受到企业自身发展历史所限,大都只在某几个生产环节具有突出优势,对于高质量、大批量、多品种、全程服务要求高的印刷品,往往其服务的某些弱势环节就被放大,急需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但传统小而全的企业建设模式往往造成企业之间的互相协同合作不足,重竞争轻合作,导致部分企业业务吃不下,部分企业业务吃不饱,部分企业业务干不好,部分企业业务揽不到的行业孤岛格局,使得整个行业对外服务能力出现短板。

(5)区域政策适应迟缓

北京首都环保政策力度的加大,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的实施,雄安新区建设规划的颁布,都在昭示着华北地区正在面临巨大的变化,新思路、新规划、新政策不断配套颁布,原有的京津冀地域性分割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印刷业在适应新变化、契合新规划、响应新政策方面仍显不足,对北京印刷业的全貌了解得不细,与津冀区域印刷业的交流、沟通、协调还显不足,在宏观层面的数量、结构、布局、政策等发展规划制定方面明显滞后,主动适应、积极应对和灵活协调区域发展的应对能力不足。

2.京津冀印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1)区域企业布局不够合理

北京印刷业多年来较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京津冀区域印刷的领跑者。但是,由于北京首都的资源虹吸效应,与津冀地区印刷业的发展一直存在较大差距,造成京津冀区域印刷业的布局不尽合理。例如地域分布上的强弱不均,资源分配上的贫富差距较大,市场竞争上的同质化严重,技术水平上的高低差异,产品质量上的参差不齐,经济效益上的高低错落。如果不能形成协同发展、互相支撑、依存共生的产业格局,主动地应对和补偿格局上的不合理,这种不平衡情况将会愈加严重。

(2)企业优势互补不够充分

目前的印刷企业普遍规模有限,北京市现有印刷企业的80%以上都为中小企业,大都在某类印刷品、某个印刷生产环节或某个印刷领域具有特色优势,短期内不易整合为综合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针对目前客户、市场和业务的全面服务要求,众多中小企业陷入了同质化竞争恶局,相互之间竞争多于合作,特色优势得不到互补,使得整个产业市场的低工价无序竞争严重,供需矛盾突出。京津冀印刷市场的高、中、低端市场需要特色企业互相协同,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利益,既有企业抢占高端印刷市场,也有企业稳固低端印刷市场,才能形成京津冀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格局。

(3)企业整合力度不够强势

从统计的企业经营情况来看,北京市较大规模的印刷企业利润率都较高,特别是上亿元年产值的大型印刷企业。不到企业总数5%的印刷企业创造了北京印刷业一半以上的印刷产值,说明印刷企业发展需要上规模,才能创造高收益。北京印刷企业目前仍然处于数量多、规模小、效益差的现状,无论是跨系统的企业整合,还是二级市场交易整合,都呈现政策资信缺乏、主动引导薄弱、激励政策不足、问题无处反映的难局。仅仅依靠市场驱动力的企业自主整合,没有政府行业牵头的调整重组,印刷业整合力度不足将仍然是产业难以做强做大发展的现实。

(4)产业园区规划不够明确

印刷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具有产业集群效应和引领作用。印刷产业园或特色发展园区属于顶层设计,难以仅靠印刷企业自身努力形成。在北京印刷企业的疏解转移中,单单依靠企业自身对外迁地区印刷市场大小、区域分布、未来发展潜力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而部分外迁企业所面临的平稳落地、政策变化、经营连续性等困难,说明企业没有得到充分的转移引导和指导,缺乏吸引它们主动转移的吸引力,缺乏与区域发展规划同步的园区规划与建设,缺乏能够使企业良性发展的生存环境。(www.xing528.com)

(5)外迁企业面临新问题

北京印刷企业外迁之后面临诸多新问题,不仅影响外迁企业的继续生存发展,也会影响现有企业的继续外迁转移,如外迁企业的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的跨区域双重身份问题;管理营销总部与生产车间的异地证照与税收问题;不同地区相关政策法规的不一致问题;外迁企业原有ISO、绿色印刷和清洁生产等认定资质的重新认定问题;企业原有主管单位、归属协会等管理机构调整问题。许多新问题是企业前所未遇的,亟待能够出面协调的跨区域组织机构。

3.与出版产业链匹配度不佳

(1)与出版产业融合不够

出版物印刷被认为是北京印刷业的特色优势领域,但是北京印刷业作为出版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其发展目光应该集中在做强做大,尽快融合到出版产业链发展之中,与之协同发展。近些年,出版产业对印刷业在按需印刷、个性化印刷、网络化订单、印刷品即时分发、出版资源资产化等领域的需求强烈,但北京印刷业与之匹配的服务能力还有较大的差距,缺乏在主动联合、加大投入和精准合作方面的实质性响应,与出版业要求的先进生产解决方案、全面服务方案、融合发展的期望差距不小。印刷产业链的发展与出版产业链、文化产业链、信息传播链紧密相连,一旦出现与新变化的匹配不佳,印刷产业链必然就会出现掉链子的情况。

(2)企业专业化程度不足

北京印刷业有大量企业属于小而全的中小型企业,其生产业务在出版物印刷、商务印刷和包装印刷等领域遍地开花,表面上看这是小企业不得已的生存之道,但带来的结果是主业的专业水平不高、资源力量无法聚焦、企业规模难以扩大、服务能力陷入低下。必然表现为大活接不了、小活干不好、质量做不高、工期保不住的恶性循环怪圈。放眼北京印刷业,大量生存预期不好的中小企业都难逃生产规模不大、特色优势难寻、专业化程度不足、服务能力不佳、难以为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现实。

(3)产业环保升级滞后

由于印刷企业的规模有限,众多中小企业的环保升级改造困难更大。印刷企业要满足首都环保的高要求,就必须在新环保技术、新环保工艺、新环保设备和新环保措施方面加大投入,并且还要求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改造完成。面对环保监察的巨大压力,规模印刷企业虽然有压力但能够承受,而大量的中小型印刷企业往往困难重重,出现环保改造升级的时间紧迫、资金不足、力量有限、效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匆忙上马环保改造,几年内面临环保技术又升级,又得继续大笔资金投入。企业亟待国家政策的稳定、环保技术的成熟和环保升级周期的加长。

4.特色发展力度不够

(1)市场变化预研预判不足

北京印刷业自从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提出之后,结合环保形势的压力,报纸印刷业务急剧下滑,期刊印刷业务徘徊不前,书籍印刷业务平稳有增,包装印刷压力山大,商业印刷开始收缩。对这种大形势下的印刷市场急剧变化,北京印刷业的预研不足,未能与相关市场主体及时交流,未能尽快反映市场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未能向行业、企业提供超前预判,造成许多企业压力激增、转型彷徨、生存困难,甚至一些超大型印刷企业也出现亏损。对于印刷市场变化的预研预判不足,反映的是行业对企业发展的指导力度不足。

(2)产业发展预期不甚清晰

北京印刷业现在仍有一千多家印刷企业,从201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能够承接的年印刷业务规模主营业务收入大约为300亿元,其中出版物印刷单色书刊印刷业务量为1780万令,彩色书刊印刷业务量为9009万对开色令。今后十年,北京印刷业的市场规模有多大?预期企业规模应该有多大?不同印刷市场的结构分布如何?与津冀区域印刷业如何形成一体化匹配?对这些问题,既没有专家论证,也缺少研讨论坛,更缺乏分析报告,使得印刷企业对北京印刷业的规模、结构、分布和发展预期不甚明确,对未来的产业结构分布如何,可否适应今后市场发展,产业规模如何才能与市场变化达到平衡,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况。

(3)特色发展道路不够坚定

相比津冀区域的印刷业,北京印刷业在天时、地利等方面始终拥有许多优势,但在京津冀区域印刷业协同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下,随着区域印刷业协同发展的深化,国家政策的驱动,新经济增长点的出现,分地区印刷业快速发展与特色优势形成的新形势下,北京印刷企业也面临着挑战。面对京津冀区域发展新格局,一些印刷企业,特别是一些在竞争中苦苦挣扎的中小企业,没能明确自我定位,特色发展道路不够坚定,未能使企业在资源、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建立特色,具备优势,难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

(4)引导支持尚有欠缺

行业是所有企业的集成,企业的发展托起行业的希望。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希望得到行业的宏观指导、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在众多北京印刷企业彷徨于如何生存、如何发展的困境下,对行业给予了更大的期望。面对企业如何转型的困惑,向哪方面转型的彷徨,对已有成功经验的向往,对可能面临困难的恐惧,这些问题仅凭某一企业自身是难以思量周全,得到完全解决的。这就急需行业领导、专家、同行的大力指导、协调和帮助,特别是企业外部对其诊断和引导。显然,这一方面目前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