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印刷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北京印刷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2017年底,北京外迁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企业超过100家,疏解到津、冀地区的印刷企业占北京外迁印刷企业总数的94.6%,并开始逐步形成京津冀区域印刷业发展的新格局。

北京印刷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正在经历产业转型

(1)从产业规模扩张型转型为质量提升型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优胜劣汰,国家加大环保整治和企业疏解政策驱动,北京印刷产业正在经历从规模扩张逐步转变为质量提升的产业转型。从2014年到2017年,北京地区无论是印刷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还是资产总额都有一定数量的减少。相比2014年,2017年北京印刷企业减少了28%;从业人员减少了22%;资产总额减少了2%,印刷业总体规模缩减。但在2015—2017年的三年中,亿元产值及以上企业所创造的主营业务收入上升了44%,不到5%的印刷企业创造了北京印刷业一半以上的印刷产值,企业集中度在提升,北京印刷业正在向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提升型转变。

(2)从产业快速增长转型为完善提高

北京印刷业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内,企业数量从百余家迅速增长到两千多家,真正实现了产业的急速扩张。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战略和《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实施,特别是近几年产业已经显现出的盈利能力下降、产能大于市场需求、行业列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范围等问题,通过扩张促进产业发展已成为隔年黄历。为了促进产业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北京印刷业通过主动促进环保升级,自觉选用优质环保的原辅材料,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与产能,应用各种VOCs处理新技术,积极参与清洁生产审核,已有90家印刷企业申请和参加了清洁生产审核,在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产业还加快小、散、乱企业的关停并转,近两年已有101家企业被取消了印刷经营资格,自觉向产业做强做大、不断完善迈进。主动联合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已有104家北京印刷企业落户天津、河北,发挥北京印刷企业的信息、市场、营销和技术、设备、质量优势,与当地印刷企业协同发展。一系列的政策、方法、举措,促使北京印刷业逐步摆脱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正在转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完善提高模式。

(3)从北京地域发展扩展到京津冀区域全局发展

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规划出台后,北京印刷业对如何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了大量的调研与积极政策制定。北京印刷协会在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指导和参与下,聘请多位专家远赴广东、深圳,了解当年港台企业如何平稳落地内地并得到发展的;带队前往天津及河北多地进行调研和走访,了解津冀发展政策和需求。在立足服务首都核心功能,与津冀地区形成互补、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撰写了“印刷业服务首都核心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的调研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为企业转移提供了信息。截至2017年底,北京外迁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企业超过100家,疏解到津、冀地区的印刷企业占北京外迁印刷企业总数的94.6%,并开始逐步形成京津冀区域印刷业发展的新格局。

(4)从产业齐全建设转型为特色发展建设

在北京首都四个中心发展定位的规划下,北京印刷业也在经历从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建设思路转型为特色发展、大产业链发展的新型建设思路上。与首都未来发展定位匹配度不高、环保压力较大的包装印刷企业正在经历转移和停产退出的阵痛。近三年,包装印刷主营业务收入占整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有较大降幅,由原来的24%下降到19%;企业数量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仅2016年到2017年一年中降幅就达到9.3%。

出版物印刷业积极做强自身特色,提升竞争发展优势。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将印刷复制与信息技术、艺术设计融为一体,走出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径。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等集中精力发展书刊印刷,成为彩色图书、期刊印刷的行业佼佼者。北京利丰雅高长城印刷有限公司、北京顶佳世纪印刷有限公司等建设专业设计公司,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印刷设计。一些原来追求跨市场竞争的印刷企业在政策导向、环境治理压力等的影响下,也在主动将规模扩张的愿望转向特色发展的新定位,将原来盲目抢占市场份额转向紧随大客户业务走,重新寻求企业在服务产业链中的精准定位,并已取得较好的效益和更为清晰的发展前景。

(5)从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型服务功能保障中心建设

北京印刷业长期以来追求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将发展目标集中于经济建设,注重产业的产值、资产和利润,造成印刷业发展增速过快和过度的市场竞争,与服务首都发展的根本定位是不相匹配的。在首都四个功能中心建设发展规划下,分布在北京各区县的印刷企业重新定位,去多余产能,保服务功能,强化保障功能。根据2014—2017年北京各区县印刷企业分布情况统计,从北京中心区和副中心退出的印刷企业数量占这些区域印刷企业总量的27.7%,略高于其他区县的退出企业数量。从北京中心区和副中心区外迁的印刷企业仅占到该区域企业总量的3.7%,低于其他区县外迁企业与这些区域企业总量的占比9.3%。说明北京印刷业从大局出发,不惜降低产值和实施市场转移,集中产业能力保障服务首都的核心功能,正在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向服务保障功能为中心的转型发展。

2.正在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

(1)严格印刷企业资质审查

北京印刷业原有1600多家印刷企业,其满负荷生产能力已超出印刷市场的服务需求,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为了加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按照北京市经信委、市环保局联合编制的《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17年版)》,对使用有机溶剂型油墨塑料印刷工艺、丝网印刷工艺进行禁限,严格限制与此相关的印刷企业新建。2017年,北京市工商局停止了上百家印刷新建企业的注册成立。对仍在北京区域之内的印刷企业迁移也加大了环评审核。同时,严格印刷经营许可证的审核,对未参加和未通过年检的企业进行注销。在严格的企业新建政策和年度审核下,全市印刷企业总数有较大幅度减少,仅2017年就注销了超过80家印刷企业的印刷经营许可证,加大了印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

(2)加大企业环保督察力度(www.xing528.com)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和首都蓝天计划的实施,印刷行业正在经历严格的环保督察和清洁生产审核。一方面,生态环境部门加大企业监管和执法力度,对于违反环保法规的印刷企业给予重罚,特别是对一些屡屡违规的中小企业,毫不手软,严格处置。2017年共有17家企业受到市级环保处罚,取得了较好警示效果。另一方面,印刷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投资环保技术改造,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自愿参加清洁生产审核,环保型的印刷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近三年,取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的印刷企业超过150家,已经申请和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印刷企业近百家,其中自愿参加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占比达到84%。

(3)帮助印刷企业疏解转移

针对北京区域印刷企业偏多、印刷产能出现过剩、环保压力较大的现状,配合国家京津冀区域印刷产业协同发展的大局要求,政府与协会为愿意主动疏解的印刷企业提供了有力帮助。面对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局,印刷业积极开展调研,主动向政府寻求企业疏解转移的政策支持,尽可能减少搬迁企业的负担和后顾之忧。行业协会积极联络印刷行业主管部门,认真向企业宣讲政策,多次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绿色印刷产业促进商务交流会,主动与津、冀印刷协会对接,互访互动频繁,加强与天津、河北共谋印刷发展之路的探索,寻求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迁模式。多次组织企业赴雄安新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河北玉田等地考察,将北京印刷业年会安排在河北的曹妃甸,联络河北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进行投资环境推介和曹妃甸印刷生态园区考察,为印刷企业抓住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的机会,抓住二次创新创业机遇,平稳落地津冀地区发展创造条件。

(4)促进企业转型整合

北京印刷业的过度发展带来了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如同质化竞争带来的低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带来无序竞争,无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等。北京印刷业要依靠创新驱动和高端引领,推动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差异化发展转型。要依靠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产业政策,推动资源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的经济发展支撑点。深耕北京印刷业,无论是历史形成还是政策使然,在精品出版物印刷、艺术品高仿真复制印刷、安全防伪印刷、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绿色印刷等领域具有较大优势。围绕着这五大优势,鼓励企业通过合并、重组、换股等方式,适当整合印刷企业的规模,有利于产业更加健康发展。例如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向文化产业转型,更名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对下属企业进行整合,使老新华印刷焕发了青春。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与北京国彩印刷有限公司重组,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并购河北省印企,调整了生产布局,提高了生产效率。依托印刷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北京易丰印捷科技股份公司和北京炫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创造了高效流畅的生产业务流程。北京东港安全印刷有限公司跨界融合发展,开发推广应用电子发票技术和档案数字管理技术平台。这些高端印刷示范企业虽然还不多,但在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和企业转型整合中起到了主导引领作用。

3.正在完善服务产业链的建设

(1)提高专业服务能力

随着北京首都四个中心的明确定位,在北京的各类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大会议日益增多。会议文件、活动报道、政策图书、党建文选等重要资料和书籍印刷业务量比以往呈现较大幅度增长,无论是政府机关、部门的印刷业务,还是各个出版社的印刷业务,都呈现扩张性增长。面对印刷业务的放量增长和较高质量要求,以及一批印刷企业的疏解退出、环保压力的双重夹击,北京印刷业的服务支撑功能和服务保障能力不足已显现。印刷业针对这种情况和发展趋势,需要及时做出预判,提出加强产业科学布局和宏观调控,顺应新常态下印刷服务能力提升要求,将近期工作重心定位为专业服务能力的提高,以匹配首都新印刷的新要求。

(2)强化应急应变服务能力

以往的印刷服务较多局限于印刷生产部分,只是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企业的设备、人员和管理形成了企业固有的生产周期,以已有服务能力接受业务需求。但是,随着新技术发展带来的需求变化,经济发展带来的观念变化,按需印刷的需求越来越高,印刷服务周期缩短成为现实,加急放量印活、短版快速印件已成为服务新常态。针对此种情况,北京印刷企业需要转变服务观念,以服务客户为中心,在技术、设备、人员和管理等方面努力提升高强度印刷服务能力,并通过企业间的协同构建强大的应急应变服务能力。

(3)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印刷生产正在经历从模拟化向数字化的转变,生产管理也在从经验管理向智能管理转变。建立在网络、通信、计算机基础上的新型印刷生产模式正在颠覆原有的机械设备、人员经验的管理方式,与文化创意、艺术设计、智能物流、信息传播产业链的融合,呼唤着现代化的产业链智能管理体系。北京印刷业正在起步,以智能计划、智能执行、智能控制为手段,以智能决策为依据,智能化地配置企业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工程,从原有的单一生产节点提升到产业链有机衔接的服务链管理水平提高的转变。

(4)完善全程服务的理念

印刷从制造业转型服务业的特征是印刷盈利模式的转换。以往仅仅依靠生产加工取得收入的模式,在现在的红海竞争市场中已难以为继。利用垄断优势获得高额收入的历史也已一去不复返,印刷业正在面临从印刷创意、印刷设计、印刷生产到印刷仓储、印刷物流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全程化服务需求。近些年,北京印刷业开辟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市场,主动建立印刷服务产业链,打通各个环节之间的壁垒,消除生产与服务的隔阂,将印刷服务各环节高度融合,为市场提供完整的印刷产品全程服务,利用专业化的高端服务取得高收益,使得印刷全程服务的理念得到完善和升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