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词的发展与特点

宋词的发展与特点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期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宋词的发展与特点

宋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按词的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词牌来源分,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也就不再另拟题目了。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牌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如《水调歌头》《念奴娇》《如梦令》等。(www.xing528.com)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期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调《莺啼序》,有240字。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