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知觉的准确性及其优化方法

社会知觉的准确性及其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社会知觉的主体和对象都是人,人的态度、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等因素,知觉主体与对象的关系、相对地位、经历和经验以及知觉对象行为的真实程度等,都会影响社会知觉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知觉偏差。因此,在组织管理活动中,必须注意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防止出现可能的错误,尽可能地减少偏差,提高社会知觉的准确性。容易引起社会知觉发生偏差或错觉的原因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和典型的错误。

社会知觉的准确性及其优化方法

由于社会知觉的主体和对象都是人,人的态度、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等因素,知觉主体与对象的关系、相对地位、经历和经验以及知觉对象行为的真实程度等,都会影响社会知觉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知觉偏差。知觉的偏差会导致决定或决策的失误,进而又会误导人的行为。因此,在组织管理活动中,必须注意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防止出现可能的错误,尽可能地减少偏差,提高社会知觉的准确性。

一、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可以大致归为三个方面:知觉者、知觉对象、知觉情境。

(1)知觉者因素。作为知觉的主体,知觉者本身的主观因素直接影响着知觉结果。这些主观因素主要有:

①需要与兴趣。需要与兴趣会影响知觉的选择性。凡是满足观察者的需要或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就容易成为他的知觉对象和注意的中心,而不符合他的需要或他不感兴趣的事物则不容易引起他的重视甚至会被排除在知觉之外。

情感和情绪。情感和情绪会影响知觉的相对性。一般说来,人们往往乐意处理愉快的事情,而对不愉快的事情,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回避。“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句话,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情感对知觉的影响。人们在不安、沮丧、气愤时所做出的决定与情绪正常时往往是大不一样的。另外,人的情绪还会影响对时间的知觉和评估。例如,人们在兴奋的时候感觉时间是“光阴似箭”,而在情绪郁闷的时候,感觉时间是“度日如年”。

③知识与经验。没有知识经验,知觉很难产生,但知识经验对知觉也有着直接影响。当知觉发生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更容易将熟悉的事物从复杂的环境中区分出来,成为知觉的对象。这样,知识和经验就容易使人知觉熟悉的事物,忽略不熟悉的事物。例如,与老年人不同,青年人就较少保守,更易于接受新的事物。

④个性心理特征。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对知觉有明显的影响。例如,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知觉的广度和深度就不一样。多血质(活泼型)的人知觉速度快、范围广,但不细致;黏液质(沉稳型)的人知觉速度慢、范围窄,但比较深入。人的思维品质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逻辑性等差异,这些差异也会影响知觉活动。有人客观知觉事物,有人主观臆测;有人全面知觉事物,有人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2)知觉对象因素。从知觉者的角度来看,知觉对象的特点对知觉内容和结果也会产生影响,包括知觉对象在新奇、运动、声音、规模、背景、类似性等方面的特点。譬如,在一群人当中,相貌或身材特别的、声音洪亮的、为知觉者熟悉或陌生的等与众不同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引起知觉者的关注。

人们通常会将被知觉者进行分类以简化知觉活动,其中两种常见的分类是被知觉者的地位与角色。被知觉者的地位和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人对这个人的知觉。例如,人们对领导干部和对普通员工、对学历较高和学历较低的人的评价是不一样的。教师这一社会角色也往往会得到比商人这一社会角色更积极的评价。

在知觉的过程中,人们并不是孤立地看待知觉对象的,因此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也会对知觉产生影响。在一个群体中,如果只有张三完成了任务而其他人都没有完成任务,那么张三就会得到较高的评价;反之,张三就会得到较低的评价。

(3)知觉情境因素。情境对人的知觉行为影响很大。当一个人在高压之下,如事关重大、时间紧急、条件有限等,他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会减弱,知觉就容易发生偏差。例如,经常有平时学习很好的学生在考试时出现发挥失常的现象,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考试和考场这种特定的情境下,心理的压力和紧张的心情使正常的判断和思维受到了严重影响。

不同的情境,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知觉感受也不一样。例如,在体育课上学习游泳,男女同学都身着泳装,大家会觉得自然得体。但如果在教室里上文化课时他们也穿着同样的泳装,大家就会觉得极不自然,甚至会成为一个笑话。这不是知觉者和知觉对象发生了变化,而是情境不同,人们的知觉感受发生了变化。同样,如果上级领导要来你负责的单位检查工作,作为单位负责人的你就会比平时更关注下属的衣着打扮和言谈举止。这就是情境影响了你的知觉。

在有对比的情况下,由于参照物的不同,人们的知觉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多人同场答辩,即使评委相同,但答辩的顺序也会影响评委对答辩者的评价。这是由于先后对比的情境所造成的评委知觉偏差。又比如,如果将一个先进班组的普通员工调入一个后进班组,即使他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也会给人一种出类拔萃的感觉。这就是背景对比对知觉所形成的影响。

二、社会知觉的常见错误

人的社会知觉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知觉主体、知觉对象、知觉情境等因素的影响,这就会使人的知觉产生偏差,甚至出现错觉。容易引起社会知觉发生偏差或错觉的原因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和典型的错误。(www.xing528.com)

(1)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也称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事物在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个印象,它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知觉。例如,人们初次见面的印象往往会对后续的交往产生影响。

(2)晕轮效应(Halo Effect)。也称光环效应或印象扩散,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这是一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思想方法,如社会上的明星、名牌,往往会在一些人心目中产生“爱屋及乌”“一俊遮百丑”的效应。

(3)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亦称新颖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近因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最近、最新或最后的印象最为深刻并强烈影响以后对该对象的知觉。例如,一台晚会的开场节目和压轴节目都很重要,就是由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缘故。通常,在知觉陌生人时,首因效应起较大作用;在知觉熟悉的人时,近因效应起较大的作用。

(4)定势效应(Stereotyping)。又称定型效应、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类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例如,总有一些人认为商人是奸猾的,教师是模范的,农民是土气的,等等。人们往往通过定势效应使复杂的世界变得简化。

(5)暗示效应(Suggestibility)。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使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按照暗示者的意图迅速无批判地接收信息,并依此产生知觉和行动。赵本山、范伟、高秀敏三人合作表演的经典小品《卖拐》,就是应用暗示效应的一个杰作。

(6)从众心理(Conformity)。从众心理是指在团体压力下,个人的知觉与行为有遵从多数的倾向,即个体受到外界多数人群的影响,自己的知觉与行为表现出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倾向。从众心理有时也被形象地称为羊群效应(Herd Mentality)。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7)知觉防卫(Perceptual Defensive)。知觉防卫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它易注意观察能满足自己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自己需要无关的事物,却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例如,人们往往喜欢听赞同自己意见的话,而不喜欢听反对自己意见的话。

(8)投射效应(Projection Effect)。投射效应指的是一种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往往以自己的想法去猜测他人也是同样的想法。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如果我是他,我就会那样去做”,其言下之意就是他一定像我想象的那样去做。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射效应。

(9)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对比效应是指人们对某个对象进行认知评价时,由于其他对象的存在而影响了对该对象的真实评价。譬如,你是一位求职者,面试时如果你前面的求职者表现平平,那么这种对比就会有利于对你的评价;反之,如果他们表现优秀,那将不利于对你的评价。

三、提高社会知觉的准确性

虽然社会知觉的偏差难以避免,但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方法提高社会知觉的准确性:

(1)要获得充分的信息。知觉的过程就是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感觉到事物的信息越充分,对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因此,准确的知觉离不开充分的信息。为了获得充分的信息,就需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多个来源、多个时间点去获取信息。例如,在对重要岗位进行招聘面试时,组织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对候选人提问和测试,以全面了解候选人的情况。为减少单一来源信息的偏差,还应当由单位不同的人(候选人未来的上级、平级、下级等)依次对候选人进行面试。为判断候选人的发展潜力,那就不仅要了解他的现状,还要了解他在过去不同时期的表现。

(2)要有正确的分析方法。掌握了充分的信息之后,还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分析,才能获得正确的知觉判断。这里,最重要的两个方法就是理性思考和系统思考。所谓理性思考,就是要不受自己情感和偏好因素的影响,注重信息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尤其是要重视那些与自己感觉不相吻合的信息。所谓系统思考,就是要注重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不要偏重某个角度、来源和时间点的信息,而是要充分考虑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互动性以及这种关联互动性随时间的动态演变关系。

(3)要进行准确性校验。所谓准确性校验,就是通过获得追加的信息来检验知觉的准确性。具体做法可以是:首先是要对自己的知觉提出质疑,例如:已有的信息是否全面、准确?对这些信息的认识和理解是否有主观因素的干扰?以往在进行同样或类似知觉时的错误是否已经避免?其次是通过从其他渠道追加的信息对这些疑问逐一进行澄清。最后是对已有的知觉结论进行必要的修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